-
公开(公告)号:CN109035188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0776322.3
申请日:2018-07-16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T5/50 , G06T5/10 , G06T7/11 , G06T7/136 , G06T2207/10048 , G06T2207/202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目标特征驱动的智能图像融合方法,首先,基于显著性检测分割得到红外图像中的显著性目标区域;然后构造图像特征集合与融合算法集合,并利用模糊数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两者之间的模糊映射关系;最后,在NSCT分解框架下,利用目标区域特征驱动目标区域融合,对背景区域选择保留更多可见光信息的低频可见光、高频绝对值取大的策略,进行逆NSCT变换实现最终图像融合。本方法能够在自适应地选择目标区域的最优融合方式,在极大程度地保持目标特性,更多地保留图像的背景细节信息,解决了信息丢失,目标不完整,背景模糊等多方面的缺陷,融合图像呈现出高对比度、高细节信息、目标高亮等特点,具有较好的视觉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6952271A
公开(公告)日:2017-07-14
申请号:CN201710134026.9
申请日:2017-03-08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IPC: G06T7/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T2207/201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超像素分割和EM/MPM处理的图像分割方法,利用SLIC超像素分割算法,在线性时间内构造出图像的预分割模型,然后利用对原图像的采样,为每个超像素创建灰度值,构造出超像素插值图像,在超像素插值图像的基础上,利用最大期望值/最大边缘概率(EM/MPM)完成最后的图像分割。优越性:能够在传统图像分割方法上,利用超像素分割对图像的预分割,提高分割区域的准确度,让分割区域鲁棒的正确的表示图像的一个部分,极大的降低分割区域中误分割部分,提高图像分割的准确度,为下一步的语义分割和目标提取提供更好的中间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06920220A
公开(公告)日:2017-07-04
申请号:CN201710101304.0
申请日:2017-02-24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IPC: G06T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暗原色和交替方向乘子法优化的湍流图像盲复原方法,首先,基于多尺度的思想,在每一层尺度上对图像施加暗原色先验约束、对点扩散函数施加稀疏约束和能量约束,然后,采用坐标下降法交替迭代估计当前尺度下的模糊核和图像。当达到最大尺度时,得到最终估计的模糊核,最后,再结合总变分模型,采用导数交替方向乘子法实现图像细节快速恢复。本发明方法采用清晰图像的暗原色先验信息作为约束项,有利于代价函数在迭代过程中收敛到清晰解,解决了盲复原算法在最大后验概率框架下使用梯度先验信息约束易求得模糊解的问题,故在复原结果的视觉上,能恢复出更多的图像细节,振铃效应更少,有效提升了复原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06548483A
公开(公告)日:2017-03-29
申请号:CN201610948455.5
申请日:2016-10-27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K9/622 , G06T2207/10061 , G06T2207/20032 , G06T2207/301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三维超像素分割的材料晶粒边缘提取方法,依据镍合金晶粒图像以凸多边形为主的特点,采用以正六棱柱为初始聚类对镍合金晶粒图像进行超像素分割,并通过超像素聚类得镍合金晶粒边缘提取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在包含大量晶粒、碳化物和噪声的镍合金切片图像中,具有边缘连续性好,轮廓保持性好,提取速度较快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447686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0814416.6
申请日:2016-09-09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IPC: G06T7/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T2207/202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快速有限剪切波变换的图像边缘检测方法,在FFST变换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图像层融合的边缘检测方法,对图像进行快速有限剪切波变换,对得到的最大尺度上的图像层进行叠加来得到图像的初始边缘,然后设置阈值对初始边缘进行筛选,进行孤立点和虚假边缘剔除后得到图像的边缘,最后用形态学方法提出孤立点和虚假边缘得到最终的边缘图像。本发明利用Prati's Figure of Merit(FOM)对检测到的边缘进行评价,与经典的边缘检测Sobel算法相比检测到了更多的边缘,且在噪声干扰下也检测到了更加清晰完整的边缘。
-
公开(公告)号:CN102521818B
公开(公告)日:2013-08-14
申请号:CN201110399402.X
申请日:2011-12-05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IPC: G06T5/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NSCT的SAR图像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对SAR图像和可见光图像分别进行NSCT分解;然后,采用不同的融合规则对NSCT低频和高频子带系数进行融合处理,其中,根据噪声和信号在NSCT域的分解系数特性,先对SAR图像最大分解尺度下的NSCT高频子带系数进行硬阈值去噪,再以阈值处理后系数为基础分别采取不同融合规则对最大分解尺度和其他分解尺度下的NSCT高频子带系数进行融合处理;最后,对融合后的NSCT系数进行NSCT逆变换,得到融合图像。该方法将去噪作为融合规则设计的依据,融合处理的同时兼顾噪声抑制,方法简单易行,能够取得很好的融合效果,特别对斑点噪声污染严重的SAR图像和可见光图像的融合比较适用。
-
公开(公告)号:CN102780342A
公开(公告)日:2012-11-14
申请号:CN201210307560.2
申请日:2012-08-27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磁结构四相横向磁场永磁电机,用于解决现有横向磁场永磁电机漏磁大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是采用永磁体(1)、转子环(2)和转子永磁体(8)构成电机的聚磁结构转子单元,和定子齿(4)、定子永磁体(9)、定子槽(10)和辅助铁芯(13)构成电机的聚磁结构定子单元;每相聚磁结构转子单元间设有绝缘环(3),每相聚磁结构定子单元间设有绝缘板(11)。由于采用聚磁结构,永磁电机的最大气隙磁场强度由背景技术的1.13T增加到2.2584T,增加了99.9%,漏磁系数由1.303降至1.076,降低了17.4%。由于四相合成后的自定位力仅为单相时的18%,而变化周期从单相时的180°缩短至四相时的45°,减小了电机转矩脉动,提高了电机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202856572U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220428902.1
申请日:2012-08-27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聚磁结构四相横向磁场永磁电机,用于解决现有横向磁场永磁电机漏磁大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是采用永磁体(1)、转子环(2)和转子永磁体(8)构成电机的聚磁结构转子单元,和定子齿(4)、定子永磁体(9)、定子槽(10)和辅助铁芯(13)构成电机的聚磁结构定子单元;每相聚磁结构转子单元间设有绝缘环(3),每相聚磁结构定子单元间设有绝缘板(11)。由于采用聚磁结构,永磁电机的最大气隙磁场强度由背景技术的1.13T增加到2.2584T,增加了99.9%,漏磁系数由1.303降至1.076,降低了17.4%。由于四相合成后的自定位力仅为单相时的18%,而变化周期从单相时的180°缩短至四相时的45°,减小了电机转矩脉动,提高了电机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202856578U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220428646.6
申请日:2012-08-27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64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用盘式三相聚磁式横向磁场永磁电机,用于解决现有横向磁场永磁电机永磁体利用率低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是采用组合式双侧定子结构,两侧定子错开360/2N机械角度,N为电机极数;单侧定子分为三相,且三相呈圆周状分布,每相定子由E型硅钢和绕组构成;永磁体呈圆周状嵌放于圆盘形永磁体嵌板中,分三周分布,永磁体嵌板上相邻的永磁体极性相反,永磁体、永磁体嵌板和电机轴构成所述永磁电机的转动部分。由于永磁体和E形硅钢构成不同极数、不同功率等级的盘式三相聚磁式横向磁场电机,提高了永磁体的利用率、气隙的磁通密度以及输出转矩,减小了电机的轴向体积。
-
公开(公告)号:CN201593738U
公开(公告)日:2010-09-29
申请号:CN200920274837.X
申请日:2009-12-29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IPC: F21S9/00 , F21V21/116 , F21V23/00 , F21V33/00 , A01G9/02 , F21W131/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立体绿化照明装置,用于环境的立体绿化。其装置包括太阳能板、照明灯夹套、喷头、电磁阀、控制盒和种植装置,所述支撑柱固连于基座上,太阳能板固定在支撑柱顶部,引线通过支撑柱内部的进线管分别与照明灯、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控制盒电连接,照明灯夹套将照明灯固定在支撑柱上,供水管置于支撑柱内部,在穿过支撑柱的地方与支撑柱固定,供水管引出端左右对称,前端分别接喷头,电磁阀置于供水管的进水端,支撑柱的中部设置种植装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