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式水空两用推进器

    公开(公告)号:CN109050849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1017287.3

    申请日:2018-09-0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空中或水下运行设备或装置的推进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成式水空两用推进器。本发明采用两个推进模块集成的方式,推进器主要由导流罩、空中推进模块、导管、动力模块、水下推进模块、毂帽、唇口、收缩段构成。在水下使用时,水下推进模块以全功率工作以产生推力,空中推进模块以非功率工作以降低阻力,在空中使用时,改由空中推进模块全功率输出,而水下推进模块以非全功率输出,通过将两个推进模块的配合,从而降低在空中和水下两种工作状态下的阻力,提高推进效率,搭配防水设计可以实现空中和水下两种工作环境的高效率工作,为水空两栖航行装置提供机构简单、低成本的高效率推进装置。

    一种基于密度改变的减摇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050817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1017399.9

    申请日:2018-09-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密度改变的减摇装置,属于船舶技术领域,可同时用于减轻横摇和纵摇。本发明包括支撑结构和调温阵列,调温阵列由半导体制冷片组成;调温阵列安装在支撑结构上,支撑结构对称安装在船体两侧。其工作原理为半导体制冷片工作时会在其两侧产生温度差,即一侧的温度降低而另一侧的温度的上升,温度的改变导致了水的密度改变,半导体制冷片可以使其两侧的水的温度不同,温度不同导致密度不同,形成压力差,将这种压力差作为减轻船舶摇荡运动的阻尼,从而减轻船舶的摇荡运动。该发明不需要制冷剂,也没有动作部件,体积小,同时热惯性小,制冷制热响应快,相比现有减摇装置没有动作机构,有利于船体结构设计和舱室布置设计。

    一种造波破冰的船舶自摆式浪式破冰船

    公开(公告)号:CN109050809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1017380.4

    申请日:2018-09-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3B35/08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造波破冰的船舶自摆式浪式破冰船,属于船舶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船舶自摆式浪式破冰船主要包括:船体,滑块组,滑轨,滑块架,电动机,摇臂,转轴,偏心轮,支架,压载水舱,造波机机翼。电动机驱动摇臂推动滑块组在滑轨上往复滑动,使船体左右摇摆而造出波浪将冰层折断撞碎。船体摆动可调频调幅。电动机还可以驱动船舶艏部的机翼旋转制造波浪。船舶自摆式浪式破冰船改变了现有破冰船的破冰方法,适用于河湖渠道冰厚20厘米的冰层的破冰作业。本发明船舶自摆式浪式破冰船破冰时不与冰层接触。简化了破冰船的船体结构,是一种新的破冰船。

    海空两栖推进器
    5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839800A

    公开(公告)日:2018-11-20

    申请号:CN201810663170.6

    申请日:2018-06-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海空两栖推进器。包括涵道形推进器定子、空气桨、空气桨转子、涵道桨以及涵道桨转子,空气桨转子和涵道桨转子各固定一组磁铁,空气桨转子和涵道桨转子共轴旋转、嵌套于同一个涵道形推进器定子上,涵道形推进器定子中嵌装有分别与空气桨转子和涵道桨转子对应的两个线圈。空气桨用于空中推进,水桨用于水下推进,两者可独立工作。水下推进时,空气桨向后折叠,并以一个较低的转速转动,以消除空气桨阻力,无轴涵道桨工作产生推力;在空气中空气桨展开,通过旋转产生推力,涵道桨辅助工作。无轴涵道桨在水下有良好的推进性能,空气桨适用于在空气中工作,通过将空气桨和无轴涵道桨组合,实现水下和空中的高效推进和自由切换。

    一种船行波波浪能发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559134A

    公开(公告)日:2018-01-09

    申请号:CN201710722321.6

    申请日:2017-08-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行波波浪能发电装置,属于发电设备技术领域,主要结构包括船体外部浮摆部分、船体内部波浪能传递装置、电能收集装置等三部分,所述浮摆在波浪的作用下在可伸缩的主动杆上往复摆动,带动主动杆转动,主动杆的旋转通过齿轮结构带动从动杆的往复转动并将运动效果放大,从动杆的来回转动改变为缠绕在从动杆一端的环绕带在从动杆上环绕量的多少,进而改变从动轴以外环绕带的长度,将浮摆的往复摆动转换成了第一空气室的活塞的上下升降,压强的变化使得第一空气室和第二空气室之间的U型磁铁的往复移动,通过电磁感应在导体上产生电动势,带动发电机发电。本发明结构简单,安装便捷,且适用的工作环境较多,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