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973348B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211596948.9
申请日:2022-12-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IPC: B63B35/00 , B63J1/00 , H04L67/12 , C02F9/00 , C25B1/04 , C25B9/00 , C25B9/65 , C02F1/00 , C02F1/469 , C02F1/44 , C02F1/04 , C02F10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面向海上风电的绿氢制储运一体化船舶系统及其运行方法,涉及海上风电开发技术领域。所述系统包括船舶以及设置于所述船舶内的制氢装置、储氢装置,所述制氢装置用于将海水或淡水电解成氢气和氧气,所述储氢装置用于储存所述制氢装置产生的氢气,所述船舶用于与海上风电基站连接以及在所述海上风电基站与母港之间往来。本发明将制氢与储氢装置集成在船舶内部,同时实现海上绿氢的制、储、运一体化集成,结构简单,功能明确,可根据海上风电规模大小实现精准定制,减少施工量及成本,降低各设备的维护难度,提升整个系统的稳定性与灵活度,并可于岸上进行制造、改造、维护与维修,避免了成本高、风险大的海上与海底作业。
-
公开(公告)号:CN118851770B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0893855.5
申请日:2024-07-0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4B35/565 , C04B35/80 , C04B35/622 , C04B35/628 , C04B38/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氧化烧蚀的纤维/碳协同增强SiOC气凝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纤维增强气凝胶复合材料热防护技术领域,所述复合材料包括改性纤维毡增强体和SiOC气凝胶基体;所述改性纤维毡增强体为纤维表面包覆有微纳碳的纤维毡。本发明提供的耐氧化烧蚀的纤维/碳协同增强SiOC气凝胶复合材料的改性纤维毡增强体中连续纤维毡和异质微纳碳协同增强了SiOC气凝胶基体的强度,同时SiOC气凝胶基体改善了微纳碳的抗氧化性,实现了复合材料高温稳定性、抗氧化性和强度的共同提高,使得复合材料兼具轻质、高强度及良好的抗氧化性和隔热性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282858B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011252913.4
申请日:2020-11-1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IPC: F01D5/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记忆合金的燃气透平叶片冷却结构,包括透平叶片的叶身、冲击挡板、内冷记忆合金贴片和外冷记忆合金贴片,在透平叶片的叶身内开设腔体,冲击挡板设置在腔体内,冲击挡板内部形成冷却腔室Ⅰ,冲击挡板外表面与透平叶片的叶身内表面之间形成冷却腔室Ⅱ,在冲击挡板上开设冲击射流孔,在透平叶片的叶身上开设气膜孔,内冷记忆合金贴片贴合在冲击挡板内表面,外冷记忆合金贴片贴合在透平叶片的叶身内表面;开合挡板与相应的记忆合金基底的夹角,在预设温度以上时比在预设温度以下时大。本发明满足燃气轮机在复杂工况下叶片局部和整体结构的冷却需求,减少过量冷却空气的供给,提高燃气轮机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537949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397033.3
申请日:2023-04-13
Applicant: 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环形预冷换热器螺旋管参数优化方法及装置,涉及飞行器发动机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缺少快速高效地对预冷器结构进行优化的设计思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环形预冷换热器螺旋管参数优化方法,方法包括:步骤一:采集预设的换热器参数,以及交互关系;步骤二:得到参数间权重大小次序;步骤三:得到权重最大的参数的最优值;步骤四:选取其中一个参数作为指定参数,并改变指定参数,直至得到最接近换热器指标最接近的值,作为指定参数的最优值;步骤五:根据次序,依次选取除权重最大的参数之外的其他参数作为指定参数,循环步骤四,直至得到所有参数的最优值。适合应用于环形预冷换热器螺旋管的优化工作中。
-
公开(公告)号:CN115680806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377002.3
申请日:2022-11-0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IPC: F01K11/00 , F01K9/00 , F01K21/00 , F22B33/18 , F22D11/06 , F16L9/14 , F16L59/02 , F16L59/065 , F16L59/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蒸汽保温层防止乏气冷凝回流的高落差循环发电系统及方法,属于防冷凝回流技术领域。解决了长距离乏气输送上升管道无法直接采用常规钢套钢直埋保温管方式进行蒸汽输送问题。它包括蒸汽保温管、冷凝液收集箱、泵、冷凝器、乏汽输送管路、保温层蒸汽输送总管路、蒸发器、膨胀机和冷凝液自动回收装置,系统将少量的高温蒸汽通入三层嵌套式保温管的中间层作为保温层蒸汽,利用其为膨胀机出口乏汽进行保温,通过冷凝液自动回收装置实现充液和补液。本发明建立了“阻隔‑抑制‑回收”三效一体化的防冷凝回流结构,有效抑制高落差热力循环发电系统在膨胀机出口上升管路中发生乏汽冷凝回流并造成膨胀机液击磨损。
-
公开(公告)号:CN114893264A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210445442.1
申请日:2022-04-2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IPC: F01K17/06 , F01K27/00 , F01K25/10 , F01D15/10 , C25B1/04 , C01B32/50 , C07C1/12 , C07C9/04 , C07C29/152 , C07C31/04 , C07C51/00 , C07C53/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联合绿氢与CO2资源化利用的燃煤富氧燃烧发电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电解池、燃煤锅炉、CO2提纯装置、透平‑发电机、再热器、换热器、冷却器、压缩机以及CO2加氢反应器。本系统有机联合燃煤富氧燃烧、热功转化与电解水制氢、CO2加氢反应等物质与能量转化过程,涉及最大化耦合利用其中的化学势与热能能势,进行电‑热‑碳氢燃料多联产,实现高效率发电、低碳排放与CO2资源化利用兼容协同。通过热量梯级利用,降低电解水制氢的电量需求、回收CO2加氢反应放出的热量加热做功工质、利用电解水制氢的副产品氧气进行富氧燃烧,从而减少CO2提纯能耗、提高系统整体能效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3063229A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2110352614.6
申请日:2021-03-3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热电转换的厨房节能系统,包括蓄电池和布置在燃烧室四周的四组废热收集及热电转换装置,每组废热收集及热电转换装置包括集热板、热电模块组和冷却板,集热板平行燃烧室的相对应位置的外壁设置,集热板的靠近燃烧室外壁的侧面直接与燃烧室外壁贴合,集热板的远离燃烧室外壁的侧面与热电模块组的热端贴合;热电模块组包括若干串联的热电模块,用于热电转换;冷却板与热电模块组的冷端贴合;所有的热电模块组分别通过导线与蓄电池连接,蓄电池将热电模块组转换得到的电能储存起来并为负载供电。本发明将燃气热水器中的大部分余热都收集起来,利用热电效应转化为电能,并且储存到蓄电模块,为厨房其他小型电器进行供电。
-
公开(公告)号:CN110267489B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1910462172.3
申请日:2019-05-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脱合金反应制备多孔微通道的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储液箱、磁力泵、流量计、恒温水槽、反应段、冷凝管、废液回收箱。该多孔微通道的制备方法如下:通过热压烧结成形得到Cu‑Al合金微通道;清洗后装配放置于反应段中,将储液箱中稀盐酸泵入反应段的微通道中,通过加热器对反应段内稀盐酸溶液加热,对微通道进行脱合金反应,去除掉Cu‑Al合金微通道中的Al成分,清洗干燥后得到多孔微通道。本发明生成的多孔微通道显著增大了换热面积和汽化核心,从而强化换热。采用该方法制备多孔结构生产效率高,操作简单方便,成本低廉,热影响区小。
-
公开(公告)号:CN110267489A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910462172.3
申请日:2019-05-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脱合金反应制备多孔微通道的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储液箱、磁力泵、流量计、恒温水槽、反应段、冷凝管、废液回收箱。该多孔微通道的制备方法如下:通过热压烧结成形得到Cu-Al合金微通道;清洗后装配放置于反应段中,将储液箱中稀盐酸泵入反应段的微通道中,通过加热器对反应段内稀盐酸溶液加热,对微通道进行脱合金反应,去除掉Cu-Al合金微通道中的Al成分,清洗干燥后得到多孔微通道。本发明生成的多孔微通道显著增大了换热面积和汽化核心,从而强化换热。采用该方法制备多孔结构生产效率高,操作简单方便,成本低廉,热影响区小。
-
公开(公告)号:CN103467988B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310469852.0
申请日:2013-10-1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聚酰亚胺/碳纤维X射线窗口薄膜的制备方法,它涉及X射线应用的材料测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X射线窗口薄膜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技术制备的铍窗口因有毒不能在裸露空气中使用,且加工困难的问。聚酰亚胺/碳纤维X射线窗口薄膜的制备方法:一、预混合,得到预混液;二、终混,得到待涂膜胶体;三、涂膜和热亚胺化处理,即得到聚酰亚胺/碳纤维X射线窗口薄膜。本发明主要用于制备聚酰亚胺/碳纤维X射线窗口薄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