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阀片刚度可调式阻尼器活塞

    公开(公告)号:CN103291827B

    公开(公告)日:2014-11-05

    申请号:CN201310177437.8

    申请日:2013-05-1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阀片刚度可调式阻尼器活塞,由压缩阀弹簧、活塞体、伸张阀阀片组、护圈、活塞杆、压缩阀阀片、垫圈以及螺母组成,所述压缩阀弹簧、活塞体、伸张阀阀片组、护圈、压缩阀阀片、垫圈套在活塞杆上,并由螺母拧紧;所述励磁线圈安装在活塞体内,所述的伸张阀阀片组部分或全部采用磁流变弹性体材料。本发明采用磁流变弹性体构成的阀系,通过控制阀系的整体刚度,从而调整减振器特性;阀片刚度可连续调节、调节范围广、响应速度快、结构简单,而且这类活塞阀的可移植性强、成本相对低廉。

    一种具有流量补偿的活塞组件

    公开(公告)号:CN103233999B

    公开(公告)日:2014-11-05

    申请号:CN201310160720.X

    申请日:2013-05-0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流量补偿的活塞组件,包括活塞杆,其底部中空并断开形成上杆端和下杆端,其中空内部滑动连接有阀芯,阀芯的两端与上杆端和下杆端的中空内部形成两个空腔,分别安装有上弹性腔和下弹性腔;上杆端和下杆端的外端面通过活塞固定在一起,分别开有上辅助阻尼孔、下辅助阻尼孔,活塞内环开有与阻尼孔连通的辅助通道;通过适当选择上弹性腔和下弹性腔的刚度,可得到理想的速度补偿效果;本发明通过可以根据减振器流量的大小,自动控制推力轴的移动位置,获得不同的流通面积,实现对油液的流量控制;并且无须附加电空单元和驱动装置;结构简单,紧凑、制造方便,可移植性强,且能够实现对双向流量的自动无级化控制。

    轮式装载机传动系多工况极值载荷测试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07842B

    公开(公告)日:2014-07-09

    申请号:CN201110433004.5

    申请日:2011-12-2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轮式装载机传动系多工况极值载荷测试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主要由动力加载模块、支撑模块、模拟路面模块、牵引模块和数据采集与记录模块组成,采用主动加载和模拟路面等技术手段,使其适用于不同铲掘工况、不同路面、不同型号的装载机,通过测试出每个轮胎的所受的摩擦阻力,实现装载机传动系极值载荷的快速测试;所述的测试方法通过液压缸和牵引模块主动对装载机及铲斗施加载荷,使铲斗受力状态和实际作业时受力状态相同,加载灵活,可以模拟各种装载机作业工况,降低了测试成本。通过应用本发明,可以得出轮式装载机作业过程中传动系中的单个半轴、前传动轴、后传动轴、变速箱输出轴等各处的极值载荷。

    泵式浮动活塞减振器
    5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758910A

    公开(公告)日:2014-04-30

    申请号:CN201410022654.4

    申请日:2014-01-1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泵式浮动活塞减振器,包括导向套及密封、工作缸、活塞杆、活塞、蓄能器、储油室和底阀,活塞上下分别形成上腔和下腔;所述的活塞杆具有空心腔,活塞具有滑动切换通道,对上腔、下腔与空心腔的通路进行切换,具体为压缩行程时下腔与空心腔油液连通,复原行程时上腔与空心腔油液连通;活塞杆的空心腔下端出口密封,上端出口通过活塞杆回油管与储油室油液连通,储油室通过上腔补油单向阀、上腔补油管与上腔油液单向连通;储油室通过底阀上安装的下腔补油单向阀与下腔油液单向连通。由于油液始终单向流动,而且总是流经外部管路,使得散热效果显著提升;本发明可实现减振器的多种结构布置形式,适应于不同应用场合的车辆。

    泵式减振器及交联馈能主动悬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470673A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310441367.2

    申请日:2013-09-2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泵式减振器及交联馈能主动悬架系统,包括两个活塞设有可向上单向开启活塞阀的泵式减振器,即左泵式减振器和右泵式减振器,左泵式减振器出油口处的单向阀G与液压马达的进油口相连,液压马达的出油口通过油管E与右泵式减振器进油口处的单向阀J连接,右泵式减振器出油口处的单向阀I通过油管F与左泵式减振器进油口处的单向阀H连接;蓄能器与油管F连接;液压马达的转轴与发电机的转轴固连,发电机对蓄电池进行蓄电,并且由控制器控制发电机的工作状态。本发明通过巧妙的泵式减振器实现油液单向流动,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其循环油液流量大,能量回收效率高,且通过左右交联的悬架形式,提高了车辆抗侧倾能力。

    铰接式装载机动态重心位置检测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20890B

    公开(公告)日:2013-03-06

    申请号:CN201210109550.8

    申请日:2012-04-1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载机动态重心位置的检测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主要由工作载荷检测模块I、工作装置姿态检测模块II、前后车体相对位置检测模块III、后桥位置检测模块IV、燃油余量检测模块V、司机重量检测模块VI、数据处理模块VII和铰接式装载机VIII组成,所述的工作载荷检测模块I、工作装置姿态检测模块II、前后车体相对位置检测模块III、后桥位置检测模块IV、燃油余量检测模块V、司机重量检测模块VI通过电缆与数据处理模块VII相连,数据处理模块VII固定在铰接式装载机VIII的驾驶室d内。本发明克服了传统技术只能检测静态重心位置的缺陷,并能适应各种机型,具有较好的通用性。

    工程车辆主动防倾翻性能实验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809489A

    公开(公告)日:2012-12-05

    申请号:CN201210245616.6

    申请日:2012-07-1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程车辆主动防倾翻性能实验系统及方法,包括有车辆跟随系统、安全保障系统、测试系统、被测车辆、自动驾驶系统、控制中心和实验场,所述的测试系统安装在被测车辆上,将被测车辆的运动状态信号传送至控制中心;所述的自动驾驶系统安装在被测车辆和控制中心中,使得操作员可以在控制中心遥控驾驶被测车辆;所述的控制中心位于实验场的安全区内;所述的车辆跟随系统驱动安全保障系统始终处于被测车辆上方,防止被测车辆发生倾翻。本发明可以对工程车辆主动防倾翻性能进行检测,突破了工程车辆主动安全技术中的实验检测环节难以完成的局限,保障了检测过程中操作人员、车辆及设备的安全。

    工程车辆动态翻车试验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706373B

    公开(公告)日:2011-12-21

    申请号:CN200910217896.8

    申请日:2009-11-2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工程车辆动态翻车试验方法及系统属工程车辆安全研究领域,本发明的方法包括:试验车体准备、安装翻车保护结构及假人模型、安装调试动态翻车试验系统、试验车体装到翻车试验平台、试验、提取分析试验结果和翻车保护结构安全性能评估;本发明的系统中控制系统与电气系统、测试系统和液压系统连接,翻车试验平台一侧与翻车试验平台机架铰接,并与可调角度翻车斜坡的坡顶对齐,翻车试验平台另一侧经升降杆与翻车试验平台机架连接;试验车体上固接有翻车保护结构,翻车保护结构内置有假人模型;实施本发明,能更好地对工程车辆翻车保护结构的安全性能进行检测和评估,并可大幅减少翻车事故中的人员伤亡,降低工程车辆受损伤程度,本系统易于操作。

    装载机传动轴扭矩标定试验台

    公开(公告)号:CN102032967A

    公开(公告)日:2011-04-27

    申请号:CN201110025198.5

    申请日:2011-01-2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载机传动轴扭矩标定试验台,主要由动力模块、减速模块、扭矩传感器、转接模块和端部支撑模块组成,所述的动力模块中的电动机通过联轴器与减速模块中的减速器联接,减速器通过小齿轮和大齿扇与中心轴实现齿轮传动,中心轴通过轴承及轴承座安装在轴承座支架上,扭矩传感器通过法兰同轴固定在中心轴与转接模块中的左异型法兰盘之间,转接模块的右异型法兰盘通过右异型法兰盘支架上的滑块与端部支撑模块的滑道滑动联接。本发明克服了人工进行扭矩加载的局限,并使其适用于具有不同法兰规格、不同长度的装载机传动轴的扭矩标定工作,实现了不同类型的装载机传动轴扭矩的快速标定。

    一种训练端到端的自动驾驶策略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622456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670146.7

    申请日:2024-11-2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训练端到端的自动驾驶策略的方法,所述训练端到端的自动驾驶策略的方法包括一下步骤:S1、数据采集并预处理,S2、定义损失函数、优化器以及构建模型,S3、数据划分,S4、模型训练,S5、在验证集上评估,S6、模型调整优化,S7、测试集评估,S8、权重剪枝并评估,采用梯度范数计算的方式,计算评估每个权重的重要性,根据重要性评估结果按照从较小比例开始且逐步增加,并移除不重要的权重,使用步骤S7的测试集对实现权重剪枝后的模型进行评估,若此时模型性能不达标,则采用权重恢复策略恢复部分权重并重新评估直到模型性能达标,本发明通过权重剪枝使得模型系统适用性更广,系统训练效率更快。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