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过叶型特征鉴定菊花品种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860222A

    公开(公告)日:2013-01-09

    申请号:CN201210259784.0

    申请日:2012-07-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叶型特征鉴定菊花品种的方法,属于菊花品种资源鉴别与品种权保护领域,该方法包括:测定菊花植株不同叶位的叶型指标,确定植株叶型保守的叶位;采集菊花品种不同单株间保守的叶位的叶型指标,并将该叶型指标在不同品种间作差异显著性分析,确定在不同品种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的叶型指标为特异性叶型特征指标;将多个特异性叶型特征指标通过多元判别分析法进行品种判定。本发明鉴定方法通过对品种成熟叶片特征的测定,综合品种的叶型特征指标进行类别(品种)判定,检测成本低廉,易实施,特异性强,准确度高。

    从多个切花菊品种中筛选磷利用效率相对最高品种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754592A

    公开(公告)日:2012-10-31

    申请号:CN201210261962.3

    申请日:2012-07-2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植物栽培与育种技术领域,公开了从多个切花菊品种中筛选磷利用效率相对最高的品种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a、获取生根插穗;b、确定筛选浓度:将多个切花菊品种分别定植于若干个砂培槽中,灌入不同磷浓度的营养液,计算各处理植株干重的变异系数,选取变异系数最大的处理浓度为筛选浓度;c、砂培筛选:设置正常磷和低磷(步骤b确定的筛选浓度)2个处理,通过各指标差异显著性及相关性分析,确定合适的筛选指标,采用系统聚类法,将切花菊耐低磷能力分级,最后确定磷利用效率相对最高的品种和磷利用效率相对最低的品种。本方法最终筛选出的切花菊品种,为切花菊的栽培、磷营养学研究和品种选育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一种通过转CgHSP70基因提高菊花抗逆性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74566A

    公开(公告)日:2011-09-07

    申请号:CN201110048927.9

    申请日:2011-03-0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植物基因工程和转基因育种领域,涉及一种通过转CgHSP70基因提高切花菊抗逆性的方法。将从菊花“钟山紫桂”中克隆得到的CgHSP70基因构建植物表达载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入到切花菊中,进行培养初步获得抗性植株,经过潮霉素抗性筛选得到阳性转化植株。对转化植株进行PCR和荧光定量PCR分析,证实内源基因已经转入到转基因植株的基因组DNA中并发生转录。对转基因植株后代进行抗性分析证实其对高温、干旱及高盐的抗性有明显的提高。本发明通过转化内源CgHSP70基因并正常转录表达,及在逆境下诱导该基因的表达从而提高切花菊的抗逆性,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选育菊花抗逆性品种提供新颖而使用的方法,将有效推动菊花生物技术育种进程。

    一种菊花悬浮细胞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270602C

    公开(公告)日:2006-08-23

    申请号:CN200410041038.X

    申请日:2004-06-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菊花悬浮细胞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的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包括:筛选出愈伤组织分化能力较强的基因型菊花品种‘七月红’长嫩茎段;在培养基MS+2.0mg·L-12,4-D+0.2mg·L-16-BA上诱导获得浅绿色、颗粒细小(1毫米左右)、外观湿润、质地松软的愈伤组织,转移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悬浮培养40天后,采用固液双层培养约4周后转到MS分化培养基1个月后获得1cm左右高度的再生植株幼苗并驯化移栽。本发明首次建立了小菊细胞悬浮培养与植株再生体系,为小菊的细胞及基因工程提供了培养技术。

    鉴定菊花光反应周期长短的KASP标记、其开发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186137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489590.2

    申请日:2024-04-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鉴定菊花光反应周期长短的KASP标记组合、其开发方法及应用。本发明通过基于全基因重测序的BSA‑seq技术快速定位到与光反应周期相关的变异位点,将筛选到的SNP关联位点转化成KASP标记;本发明开发的SNP位点Chr9_205233550和Chr10_20239079,可单独或组合使用,该标记组鉴定菊花品种光反应周期长短的准确率能达到82.67%。该KASP标记组可以实现菊花光反应周期的早期鉴定,无需通过漫长繁琐的田间表型调查,即避免了人工主观判断带来的误差及人力物力的浪费,又大大地提高了选择效率。本发明的鉴定方法,可在菊花生长早期快速、准确地对光反应周期进行判断,有利于亲本的选配及后代优异株系的筛选,为菊花光反应周期MAS育种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对菊花光反应周期研究及其周年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通过人工干扰提高菊花黑斑病抗性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35902B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010482826.1

    申请日:2020-05-2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植物基因工程育种领域,涉及一种通过人工干扰提高菊花黑斑病抗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构建pMDC32‑amiCmKIC植物表达载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其转入菊花中,进行培养获得抗性植株。对转化植株进行PCR、定量RT‑PCR检测证实amiRNA在转录水平上影响靶基因CmKIC的表达。对转基因植株进行抗病性检测,发现与野生型植株相比,转基因植株抗病性有很大提高。本发明通过人工干扰CmKIC基因提高菊花的黑斑病抗性,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选育菊花抗病品种提供新颖而实用的方法,将有效推动菊花生物技术育种进程。

    一种菊花组培方法
    6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792953B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1910085888.6

    申请日:2019-01-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菊花组培方法。本发明发包括配制多种抑菌剂组合的抑菌培养基,并向其中接种自然界广泛存在且易提取的灰绿青霉,使灰绿青霉在抑菌剂的作用下处于潜伏状态,并不引起真菌污染,在这种培养基中培养的菊花组培苗生长发育状况和炼苗后的表现均正常,对菊花种苗的产量和质量均无影响;将抑菌培养基中的菊花组培苗接种到普通培养基中,没有抑菌剂的抑制作用,组培苗大范围爆发真菌污染且污染率达100%。通过此方法在保证菊花组培苗生产效率与质量的同时,能够有效保护菊花的知识产权品种,只有拥有品种授予权的单位可以获得健康的组培苗,防止优良品种非法外流。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