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合结构
    5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335763B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1810270251.X

    申请日:2018-03-29

    Applicant: 何满潮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耦合结构,其连接在中子源系统与能量产生系统之间,所述中子源系统具有供离子束通过的离子束管,所述能量产生系统具有放置堆芯的反应容器,所述耦合结构包括:靶装置,其具有束流管及连接在所述束流管上的靶本体,所述束流管与所述离子束管相连;顶盖,其密封连接在所述反应容器上,所述顶盖具有相互拼接的至少两个顶盖板,所述至少两个顶盖板之间形成有供所述束流管穿设的连接孔。本发明的耦合结构,实现顶盖和靶装置的分离,避免靶装置拆除的操作,使得操作更简便。

    地下中子能电站
    5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417283B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1810270105.7

    申请日:2018-03-29

    Applicant: 何满潮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下中子能电站,地下中子能电站位于地下硐室中,其包括:中子源系统,其位于地下硐室的一端,中子源系统具有用于发射离子的离子束管;能量产生系统,其位于地下硐室的下方,能量产生系统具有放置堆芯的反应容器,反应容器与离子束管之间密封连接有耦合结构;发电系统,其位于地下硐室的另一端,发电系统与能量产生系统相连;余热采集利用系统,其位于地下硐室的另一端,余热采集利用系统分别与能量产生系统、发电系统相连。本发明的地下中子能电站,能充分利用燃料进行供电和供热,其燃料利用率高,该地下中子能电站位于地下,呈长条形布置,其关键设备小型化,能永久封存燃料,安全可靠。

    多裂面瞬时胀裂器
    5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849221B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1911244171.8

    申请日:2019-12-06

    Applicant: 何满潮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爆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裂面瞬时胀裂器。多裂面瞬时胀裂器包括:多裂面切缝管,所述多裂面切缝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多个在周向上间隔排布的聚能区,所述聚能区包括多个在所述多裂面切缝管轴向上间隔排布的聚能孔,其中,多个聚能区包括多对聚能区,每对聚能区中的两者在所述多裂面切缝管的径向上相对设置;胀裂件,所述胀裂件设于所述多裂面切缝管内。本公开提供的多裂面瞬时胀裂器具有多裂面胀裂、安全性高、胀裂效果好、破岩噪声小、制造成本低的优点。

    采用瞬时胀裂器对半煤岩巷进行几何成型爆破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38329A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2010135052.5

    申请日:2020-03-02

    Applicant: 何满潮

    Inventor: 何满潮 郭山 张权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采用瞬时胀裂器对半煤岩巷进行几何成型爆破的方法,包括:在煤层中形成多个炮眼;在各炮眼中装入炸药,引爆各炮眼中炸药对煤层进行爆破;在岩层与煤层的预设区域对应的区域形成阵列排布的安装孔;在位于中间部的安装孔设置第一胀裂器,第一胀裂器的聚能管上形成有多排第一聚能孔,各第一胀裂器上的第一聚能孔的朝向相互对应;在位于边缘部的安装孔设置第二胀裂器,第二胀裂器的聚能管上形成有三排第二聚能孔,其中两排第二聚能孔均朝向其所在边缘部的延伸方向,其余一排所述第二聚能孔朝向所述预设破岩区域内;在位于转角部的安装孔设置第三胀裂器,第三胀裂器的聚能管上形成有两排第三聚能孔且分别朝向相邻的边缘部的延伸方向。

    用于高压水射流切缝的护壁定向机构、水射流钻孔切缝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909248B

    公开(公告)日:2019-08-20

    申请号:CN201610270878.6

    申请日:2016-04-27

    Applicant: 何满潮

    Inventor: 何满潮 陶志刚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护壁定向机构、水射流钻孔切缝装置及方法,水射流钻孔切缝装置用于对岩体进行切缝,包括护壁定向机构、泵水机构及管路机构。护壁定向机构位于岩体的钻孔内;泵水机构包括储水部和水泵,水泵能够将储水部内的水形成高压水射流;储水部通过管路机构与护壁定向机构的腔体连通,水泵产生的产生高压水射流经由管路机构泵入腔体内。护壁定向机构包括一对护壁部及一对膨胀部,每一护壁部呈弧形,该对护壁部彼此间隔的相对设置;及该对膨胀部分别对称的设置于该对护壁部之间,并与该对护壁部连接,该对膨胀部与该对护壁部限定出腔体,通过膨胀部的膨胀或收缩使得护壁定向机构的外周长度伸长或缩短。

    一种地域空气治理系统
    5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879532B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610487726.1

    申请日:2016-06-28

    Applicant: 何满潮

    Inventor: 何满潮 陶志刚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地域空气治理系统,其包括上风系统、下风系统以及空气采集系统,上风系统及下风系统是沿该地域的主要风带方向设置;上风系统包括设置于该地域地下的上通风道,上通风道包括第一进风口以及第一出风口,第一进风口设置于该地域的上风区域,第一出风口设置于该地域空气重污染区域内;下风系统包括设置于该地域地下的下通风道,下通风道包括第二进风口以及第二出风口,第二进风口设置于该地域的重污染区域内,第二出风口设置该地域的下风区域内;空气采集系统分别设置于第一及第二进风口,并且空气采集系统采集空气源通过上、下通风道,输送至第一及第二出风口。本发明通过增加该地域的空气流动,形成空气扰动,可有效治理雾霾。

    矿山副井井口防冻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909297A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610392859.0

    申请日:2016-06-06

    Applicant: 何满潮

    Inventor: 郭平业 何满潮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F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山副井井口防冻系统和方法,用于矿山,矿山包括相互连通的主井和副井,主井设置有风机,副井在风机作用下向主井供气,矿山副井井口防冻系统包括井口房、换热器和热风幕,井口房设置于副井的井口,并将井口封闭于井口房内,换热器使用主井中的地热水作为热源进行热交换,热风幕设置于井口房的房门顶部,形成阻挡房门进行空气交换的风幕,井口房形成封闭状态,在风机作用下形成负压,通过换热器的入口,向井口内输入热风。本发明中采用地热水作为热源,无需燃煤,节能环保,本发明中采用换热器提供热气,并在井口房中实现负压,保证通过副井提供热气,防止烫伤,安全可靠。

    一种地域空气治理系统
    5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879532A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610487726.1

    申请日:2016-06-28

    Applicant: 何满潮

    Inventor: 何满潮 陶志刚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4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地域空气治理系统,其包括上风系统、下风系统以及空气采集系统,上风系统及下风系统是沿该地域的主要风带方向设置;上风系统包括设置于该地域地下的上通风道,上通风道包括第一进风口以及第一出风口,第一进风口设置于该地域的上风区域,第一出风口设置于该地域空气重污染区域内;下风系统包括设置于该地域地下的下通风道,下通风道包括第二进风口以及第二出风口,第二进风口设置于该地域的重污染区域内,第二出风口设置该地域的下风区域内;空气采集系统分别设置于第一及第二进风口,并且空气采集系统采集空气源通过上、下通风道,输送至第一及第二出风口。本发明通过增加该地域的空气流动,形成空气扰动,可有效治理雾霾。

    破碎顶板110工法巷旁防塌落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5134216A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510634165.9

    申请日:2015-09-29

    Applicant: 何满潮

    Inventor: 郭志飚 何满潮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D11/00 E21C41/18 E21D15/00 E21D2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破碎顶板110工法巷旁防塌落结构,应用于110工法,所述110工法的一个工作面对应一个巷道,且不需留设煤柱,所述巷道在上一工作面完成开采切顶卸压后进行留巷,且所述巷道的顶板为拱形,在所述巷道的顶板的一侧进行定向切缝,所述切缝角为15-20度。本发明在进行地下开采时,一个工作面对应一个巷道,且不需留设煤柱,节约了资源,提高开采率,而且留巷的巷道的顶板为拱形,可以提高其安全性,保障了采煤工作面的安全,另外切缝角为15-20度,可有效保证切顶后顶板垮落方向,并最大限度减小顶板垮落对留巷的影响。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