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343449A
公开(公告)日:2018-07-31
申请号:CN201810270253.9
申请日:2018-03-29
Applicant: 何满潮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地下中子能电站的结构体系,其包括主隧洞结构体以及连接在所述主隧洞结构体一端的至少一个分支隧洞结构体,所述至少一个分支隧洞结构体与所述主隧洞结构体相连通,其中,所述主隧洞结构体的衬砌以及所述分支隧洞结构体的衬砌均具有: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模筑钢筋混凝土层、喷射混凝土层和锚杆支护结构,所述喷射混凝土层与所述模筑钢筋混凝土层之间设有防水层。本发明的用于地下中子能电站的结构体系,能够解决地下中子能电站的建设安全、运营安全问题,同时能够满足对地下中子能电站的退役和废料处置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2536239A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210003666.3
申请日:2012-01-06
Applicant: 何满潮
IPC: E21C4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长壁工作面无煤柱开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挖掘上顺槽巷道与下顺槽巷道;(2)对下顺槽巷道的顶板进行加固,并在顶板上钻设用来预裂爆破的聚能孔;(3)进行回采,直至形成采空区;(4)对应聚能孔进行爆破,在顶板形成切缝;(5)开采面断裂下沉,成为新巷道;(6)以原下顺槽巷道作为下一开采面的上顺槽巷道,并挖掘相对该上顺槽巷道的下顺槽巷道,形成新的开采面;(7)重复所述步骤(2)-(6),连续开采煤炭,直至该煤层开采完毕。本发明中每两个开采面之间是连续的,无煤柱支撑,开采率高,且成巷过程无须长时间等待,作业效率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8417283B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1810270105.7
申请日:2018-03-29
Applicant: 何满潮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下中子能电站,地下中子能电站位于地下硐室中,其包括:中子源系统,其位于地下硐室的一端,中子源系统具有用于发射离子的离子束管;能量产生系统,其位于地下硐室的下方,能量产生系统具有放置堆芯的反应容器,反应容器与离子束管之间密封连接有耦合结构;发电系统,其位于地下硐室的另一端,发电系统与能量产生系统相连;余热采集利用系统,其位于地下硐室的另一端,余热采集利用系统分别与能量产生系统、发电系统相连。本发明的地下中子能电站,能充分利用燃料进行供电和供热,其燃料利用率高,该地下中子能电站位于地下,呈长条形布置,其关键设备小型化,能永久封存燃料,安全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08343449B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1810270253.9
申请日:2018-03-29
Applicant: 何满潮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地下中子能电站的结构体系,其包括主隧洞结构体以及连接在所述主隧洞结构体一端的至少一个分支隧洞结构体,所述至少一个分支隧洞结构体与所述主隧洞结构体相连通,其中,所述主隧洞结构体的衬砌以及所述分支隧洞结构体的衬砌均具有: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模筑钢筋混凝土层、喷射混凝土层和锚杆支护结构,所述喷射混凝土层与所述模筑钢筋混凝土层之间设有防水层。本发明的用于地下中子能电站的结构体系,能够解决地下中子能电站的建设安全、运营安全问题,同时能够满足对地下中子能电站的退役和废料处置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8443850A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申请号:CN201810270228.0
申请日:2018-03-29
Applicant: 何满潮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地下中子能电站的余热采集利用系统,其用于采集所述地下中子能电站运营过程中的余热,所述余热采集利用系统包括:主发电系统余热采集利用回路,其具有与所述地下中子能电站的发电系统相连的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与第一热阱相连,所述发电系统与所述地下中子能电站的能量产生系统相连;屏蔽结构余热采集利用回路,其具有依次相连的换热管、第二换热器和第二热阱,所述换热管设置在所述能量产生系统的外周侧。本发明能解决地下中子能电站运营过程中余热的采集利用问题,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促进核设施的安全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2536239B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210003666.3
申请日:2012-01-06
Applicant: 何满潮
IPC: E21C4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长壁工作面无煤柱开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挖掘上顺槽巷道与下顺槽巷道;(2)对下顺槽巷道的顶板进行加固,并在顶板上钻设用来预裂爆破的聚能孔;(3)进行回采,直至形成采空区;(4)对应聚能孔进行爆破,在顶板形成切缝;(5)开采面断裂下沉,成为新巷道;(6)以原下顺槽巷道作为下一开采面的上顺槽巷道,并挖掘相对该上顺槽巷道的下顺槽巷道,形成新的开采面;(7)重复所述步骤(2)-(6),连续开采煤炭,直至该煤层开采完毕。本发明中每两个开采面之间是连续的,无煤柱支撑,开采率高,且成巷过程无须长时间等待,作业效率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8417283A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810270105.7
申请日:2018-03-29
Applicant: 何满潮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下中子能电站,地下中子能电站位于地下硐室中,其包括:中子源系统,其位于地下硐室的一端,中子源系统具有用于发射离子的离子束管;能量产生系统,其位于地下硐室的下方,能量产生系统具有放置堆芯的反应容器,反应容器与离子束管之间密封连接有耦合结构;发电系统,其位于地下硐室的另一端,发电系统与能量产生系统相连;余热采集利用系统,其位于地下硐室的另一端,余热采集利用系统分别与能量产生系统、发电系统相连。本发明的地下中子能电站,能充分利用燃料进行供电和供热,其燃料利用率高,该地下中子能电站位于地下,呈长条形布置,其关键设备小型化,能永久封存燃料,安全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08343086A
公开(公告)日:2018-07-31
申请号:CN201810270529.3
申请日:2018-03-29
Applicant: 何满潮
IPC: E02D29/045 , E02D3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地下中子能电站的防核素迁移屏障体及其施工方法,包括:设置在地下硐室下部的人工屏障结构体,所述人工屏障结构体具有底壁、周侧壁及顶壁,所述底壁、所述周侧壁及所述顶壁之间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底壁、所述周侧壁及所述顶壁均具有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铅粉混凝土层、粘土层和钢筋混凝土层;注浆层,其围设在所述人工屏障结构体的外侧;围岩层,其位于所述注浆层的外侧,所述围岩层具有围岩厚度。本发明的用于地下中子能电站的防核素迁移屏障体及其施工方法,能有效防止地下中子能电站全寿命过程中核素的扩散和迁移,同时能实现与外界的能量交换。
-
公开(公告)号:CN108303143A
公开(公告)日:2018-07-20
申请号:CN201810270558.X
申请日:2018-03-29
Applicant: 何满潮
Abstract: 一种地下中子能电站监测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现场数据监测元件系统、至少一数据采集控制模块、至少一信号传输系统及至少一远程终端系统;现场数据监测元件系统,测量不同测点的状态数据;数据采集控制模块,采集状态数据,接收远程终端系统反馈的控制指令,并根据控制指令向地下中子能电站的子系统发出具体动作指令;信号传输系统,接收状态数据,并将状态数据输出给远程终端系统;远程终端系统,连接信号传输系统,用于接收状态数据,并根据状态数据进行下一时段状态预测及安全性预报。本发明能够解决地下中子能电站结构体系的热、水、力和化学状态的监测问题,依据监测数据的智能分析和预测,可及时反馈控制信号,进而确保地下中子能电站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208154436U
公开(公告)日:2018-11-27
申请号:CN201820440503.4
申请日:2018-03-29
Applicant: 何满潮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地下中子能电站的余热采集利用系统,其用于采集所述地下中子能电站运营过程中的余热,所述余热采集利用系统包括:主发电系统余热采集利用回路,其具有与所述地下中子能电站的发电系统相连的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与第一热阱相连,所述发电系统与所述地下中子能电站的能量产生系统相连;屏蔽结构余热采集利用回路,其具有依次相连的换热管、第二换热器和第二热阱,所述换热管设置在所述能量产生系统的外周侧。本实用新型能解决地下中子能电站运营过程中余热的采集利用问题,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促进核设施的安全运行。(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