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305219A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2010249003.4
申请日:2020-04-01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戴志仁 , 廖晖 , 李谈 , 喻忠 , 张庆闯 , 吕海军 , 赵亚军 , 段剑锋 , 许红春 , 刘彤 , 张毓斌 , 查家宏 , 王维 , 马琳琳 , 王文彬 , 王耀辉 , 陈新平 , 孟宪全 , 黄彦彬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基坑跳挖与拱盖转换的既有隧道跨越体系及施工方法,所述体系包括围护桩、格栅钢架和拱盖结构;基坑在平面上被分层若干个小基坑,基坑围护桩位于既有隧道两侧,纵向成排设置,并向下伸入既有隧道拱底以下;拱盖位于既有隧道上方,两端拱脚与围护桩刚性连接、有效传力;既有隧道上方小基坑围护体系由纵向围护桩与横向格栅钢架组成,格栅钢架与围护桩将既有隧道上方区域分成多个小基坑。本发明基于“化整为零”的基坑开挖方式,最大程度减小了既有隧道上方土体开挖卸载的影响,同时基于拱盖转换结构将新建结构荷载传递至地层深处,避免了地下结构荷载对下卧隧道的不利影响,构建了既有隧道上方新建地下结构的全新方法,施工便捷。
-
公开(公告)号:CN109139022B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810752392.5
申请日:2018-07-10
Applicant: 新疆乌京铁建轨道交通有限公司 ,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活动断层错动的装配式衬砌隧道修建方法,其步骤是:A、开挖隧道:隧道掘进进入活动断层穿越区后,在活动断层穿越区内进行爆破与开挖,完成装配式衬砌隧道的管片安装与同步注浆;B、隧道加固:将安装好的每个管片中心的吊装孔钻穿、并深入管片外部的围岩30‑50cm,形成加固注浆孔;将注浆管旋入加固注浆孔内,再采用劈裂注浆法将泡沫混凝土注入围岩中,直到衬砌圆环外部形成一圈封闭的浆体加固区;C、取出注浆管,在加固注浆孔中填充弹性橡胶条,并在加固注浆孔内侧安装封闭螺栓。该方法能有效地加固装配式隧道,修建的装配式隧道抗活动断层错动的能力强,能有效地避免或减轻活动断层错动对隧道造成的损坏。
-
公开(公告)号:CN110176176A
公开(公告)日:2019-08-27
申请号:CN201910419469.1
申请日:2019-05-20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戴志仁 , 胡瑞青 , 王俊 , 李谈 , 高志宏 , 王立新 , 李润轩 , 马晓波 , 康华 , 郭亮 , 王天明 , 李储军 , 贾少春 , 曹伟 , 王博 , 杨沛敏 , 翁木生 , 毛念华 , 张海 , 汪珂 , 段亚刚 , 王春希
IPC: G09B25/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多仓分隔式水囊排水的盾构掘进地层损失模拟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上端开口的模型试验土箱,模型试验土箱内设置水平的模型盾构,模型盾构外的模型试验土箱内填满地层土;模型盾构外壁沿纵向环周设置水囊,水囊沿圆周方向分隔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仓室;每个水囊仓室都设有一个独立的排水软管,排水软管一端接入水囊仓室,另一端穿过模型试验土箱预留孔洞接入量模型试验土箱外的量杯中,地层损失大小通过控制水囊排水量实现。本发明具有实验装置简单、功能多样、成本低且工艺简便等优势,可为各类工况下盾构掘进地层损失机理与位移规律研究提供了全新思路与试验方式,为确保盾构掘进施工安全与周边环境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0005441A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910317110.3
申请日:2019-04-19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戴志仁 , 胡瑞青 , 王俊 , 李谈 , 高志宏 , 王立新 , 李润轩 , 郭亮 , 马晓波 , 康华 , 王天明 , 李储军 , 贾少春 , 曹伟 , 杨沛敏 , 翁木生 , 毛念华 , 张海 , 汪珂 , 王博 , 段亚刚 , 王春希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外嵌式通道与伸张性囊袋的管片衬砌注浆系统及方法,包括由管片衬砌拼装而成的隧道结构,管片衬砌中心部位预埋有兼做吊装孔的注浆孔,管片衬砌外弧面设有横纵向外嵌式通道,沿管片环向的为浆液扩散主通道,沿隧道纵向的为浆液扩散次通道,浆液扩散主通道与注浆孔相连;外嵌式通道采用预埋槽道,预埋槽道内设有高伸张性的囊袋,通过注浆孔注入的浆液只能在囊袋限定范围内流动。本发明对富水、大粒径卵石土地层的意义更为显著,可有效解决地层超挖或扰动情况下,常规注浆工艺对应的浆液被地下水稀释或流失于周边松散地层的弊端,实现盾尾空隙三维环状空间的有效充填,确保隧道与周边地层有效接触,实现隧道结构稳定与周边环境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8798681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0620319.2
申请日:2018-06-15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戴志仁 , 胡瑞青 , 李润轩 , 王俊 , 郭亮 , 王立新 , 马晓波 , 康华 , 王天明 , 李谈 , 高志宏 , 李储军 , 贾少春 , 曹伟 , 杨沛敏 , 翁木生 , 毛念华 , 张海 , 汪珂 , 王博 , 王春希 , 段亚刚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D9/00 , E21D11/105 , E21D11/107 , E21D21/00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中洞法零距离穿越既有地铁车站的托换体系及其施工方法,新建地铁车站自既有地铁车站下方零距离穿越,节点区域内沿新建地铁车站方向施做有中间导洞,中间导洞横向两侧沿既有地铁车站方向施做有侧导洞;中间导洞两端头既有地铁车站侧墙下方、侧导洞两端头新建地铁车站侧墙处、以及节点区域既有地铁车站中柱下方均施做有型钢柱,在节点区域大面积土方开挖前,完成型钢柱竖向托换体系施工。本发明基于中洞法开挖导洞施做托换体系,迅速完成了竖向承载体系的转换及荷载的有效传递,随后对节点区域剩余土方进行大面积开挖,最后浇筑新建地铁车站的墙柱体系,具有竖向托换体系传力可靠、对既有地铁车站影响小、施工条件好、工期可控等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9195189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324104.8
申请日:2024-09-23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毛细管道式地下结构排水体系及其构建方法,所述系统包括地下结构底板和地下结构侧墙,地下结构底板上设置有横向的结构施工缝和结构变形缝,横向延伸到地下结构侧墙,地下结构底板内还设置有集水坑;结构施工缝和结构变形缝的纵向两侧均设置有横向布置的毛细排水管道,均与纵向布置的毛细排水管道连通,纵向布置的毛细排水管道贯穿结构施工缝和结构变形缝并接入集水坑。本发明基于“外防内排”的理念,完善了地下结构防排水措施,在原来地下结构外部全包防水的基础上,在结构内部设置了纵横交错的毛细排水管道,可将接缝渗漏水、地下结构表面渗漏水等有效引排至集水坑,确保地下结构安全使用,提升地下工程的长期耐久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997078B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010856244.5
申请日:2020-08-24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戴志仁 , 王文彬 , 尹昌国 , 廖晖 , 李谈 , 喻忠 , 吕海军 , 张庆闯 , 赵亚军 , 段剑锋 , 刘彤 , 张毓斌 , 刘新岗 , 王维 , 马琳琳 , 查家宏 , 陈新平 , 黄彦彬 , 李瑞 , 王耀辉 , 孟宪全 , 潘国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荷载伺服的桥梁桩基主动托换体系及其构建方法,所述体系包括需要进行荷载托换的既有桥台及其下方若干根既有桩基,新建隧道与既有桩基空间冲突;在既有桩基外侧施做托换桩基,托换桩基顶部施做托换承台;托换承台位于既有桥台下方,托换承台顶面与既有桥台底面之间设置有多处具备主动加载功能的荷载伺服基座。本发明工艺简便且质量易于现场施工,在新建托换体系存在竖向压缩变形、沉降位移的情况下,仍可实现承载体系转换期间竖向荷载的连续传递,满足严格控制既有桥台竖向位移的要求;本发明基于主动加载、荷载伺服的基本理念,提出了竖向荷载有效转换的荷载伺服基座,满足不同承载体系转换期间严格控制沉降变形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1535361B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010338506.9
申请日:2020-04-26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戴志仁 , 廖晖 , 李谈 , 喻忠 , 吕海军 , 张庆闯 , 赵亚军 , 段剑锋 , 许红春 , 刘彤 , 张毓斌 , 查家宏 , 王维 , 马琳琳 , 王文彬 , 黄彦彬 , 陈新平 , 王耀辉 , 孟宪全
IPC: E02D29/045 , E04F17/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下车站装配式轨顶风道结构及其构建方法,于结构侧墙内侧、结构中板下方设置水平的横梁和竖向的风道腹板;横梁内侧通过牛腿连接到结构侧墙,外侧通过翼脚连接到风道腹板底部,风道腹板顶部通过预埋锚栓连接到结构中板;横梁上方设置风道板,结构侧墙、结构中板、风道板和风道腹板组成风道结构。本发明利用插销式锚栓与牛腿,将横梁与风道板进行有效固定,将常规基于植筋的现浇风道结构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方式,转变成了插入式锚栓机械咬合与牛腿夹持固定的装配式构件,实现了现场快速安装、连接可靠的新型装配式轨顶风道;改善了新旧结构之间的受力特性,避免了风道结构现场砼浇筑涉及的大量支模与砼泵送问题,提高了施工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7344580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273747.X
申请日:2023-09-28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流体隔离的减振道床及其施工方法。现有减振措施在降低道床噪音与振动方面效果有限。本道床的中上部设置有锚固块凹槽,锚固块凹槽内设置有钢弹簧、囊袋和带翼角锚固块;钢弹簧位于锚固块凹槽内的底部,带翼角锚固块位于钢弹簧的上方,囊袋夹设在钢弹簧和带翼角锚固块之间;带翼角锚固块通过螺栓与上方的轨枕相固定。本发明在钢轨与轨枕下方设置带翼角锚固块,带翼角锚固块下部设置囊袋并压注特定流体,钢轨、轨枕、带翼角锚固块与普通道床之间由一定压力的流体进行有效隔离,有效避免常规轨道、道床与衬砌结构之间的物理硬接触,基于以柔克刚的思路对上方带翼角锚固块进行了有效隔离,构造简单、工艺便捷、隔振效果可控且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110004991B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1910355029.4
申请日:2019-04-29
Applicant: 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戴志仁 , 胡瑞青 , 王俊 , 李谈 , 高志宏 , 王立新 , 李润轩 , 马晓波 , 康华 , 郭亮 , 王天明 , 李储军 , 贾少春 , 曹伟 , 王博 , 杨沛敏 , 翁木生 , 毛念华 , 张海 , 汪珂 , 段亚刚 , 王春希
IPC: E02D31/12 , E02D31/02 , E02D29/045 , E02D17/04 , E02D15/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外凸式翼脚板的地下结构抗浮体系及构建方法,所述体系包括基坑内的主体结构,以及主体结构侧墙外的基坑围护桩,主体结构侧墙外侧设置有水平向外凸式翼脚板,位于基坑围护桩之间。本发明基于外凸式翼脚板的地下结构新型抗浮体系,采用掏挖技术形成凹槽并浇筑钢筋混凝土,利用外凸式翼脚板影响范围土体有效重度及其抗剪能力,增加地下结构整体抗浮能力,避免了传统外挑式墙趾板抗浮措施需要扩大基坑开挖范围的弊端,具有受力清晰、设计简单、成本低且工艺简便等优势,可为地下结构抗浮设计提供借鉴参考。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