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393366A
公开(公告)日:2015-03-04
申请号:CN201410519706.9
申请日:2014-09-2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52 , H01M10/6551 , H01M10/659 , H01M10/6561
Abstract: 一种基于空气、热管以及相变材料耦合冷却的动力电池模块,属于动力电池模块。该动力电池模块的三叶草式套筒每一圆筒内装有串联的圆柱形电池单体若干,各圆筒电池组中串联的电池单体数量相同,采用并联方式连接。本发明合理地将空气冷却、热管冷却和相变材料冷却的优势结合在一起,热管将散热较差的电池底部的热量导出,翅片用于将相变材料和热管中的热量散出,并合理地使用空气自然对流或强制对流冷却辅助翅片散热。本发明的电池模块具有电池控温效果明显,结构简单紧凑,电池拆装方便,并可多个模块进行连接组成大电池组。本发明的若干个动力电池模块经过适当组合与设计后,适用于各种依靠动力电池驱动的电动设备,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3780158A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申请号:CN201410026401.4
申请日:2014-01-2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H02N11/00 , H02J7/00 , H01M10/6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余热利用装置,包括动力电池组和温差发电电路;所述动力电池组由沿宽度方向排布的电池单体串联构成;记电池单体上设置电极接头的一侧面为顶端面,电池单体上的正极接头和负极接头沿宽度方向排布;相邻电池单体间隔布置,并且顶端面朝向相反,并且正极接头相邻或负极接头相邻;温差发电电路包括温差发电片和相变储热材料,温差发电片设置在相邻两个电池单体的间隙内,相变储热材料填充在温差发电片和电池单体之间。本发明具有效率高、节能环保、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运行稳定可靠等优点;并且在无需改变电动汽车原有动力电池组内部结构的情况下,对动力电池组的余热进行高效利用,完善了电动汽车的散热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03762395A
公开(公告)日:2014-04-30
申请号:CN201410001452.1
申请日:2014-01-02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52 , H01M2/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072 , H01M2/026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金属相变材料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模块箱以及开有通孔的模块箱顶盖,所述电池模块箱内还放置有至少三块的电池单体,电池单体之间形成的空隙中设置有基于金属相变材料的烧结热管,基于金属相变材料的烧结热管包括蒸发端和冷凝端,蒸发端设置在电池单体之间形成的空隙中,冷凝端通过通孔伸出电池模块箱;蒸发端的管壁包括外层、包裹在外层中的内层以及填充在内层和外层之间的第一中间层,第一中间层的材料为金属相变材料,内层和外层的材料为金属铜或者铝;冷凝端的管壁为螺纹结构。本发明解决了利用热管散热的动力电池,其散热效果仍然不理想,能量利用率亦不高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871416B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010832667.3
申请日:2020-08-18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 海亿新能源扬州有限公司
IPC: B01J23/78 , B01J35/10 , C07C249/02 , C07C251/24 , C07C251/16 , C07C251/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废旧锂电池负极碳材料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催化剂以锂电池负极碳材料为催化剂载体,以废旧锂电池负极碳材料中的金属元素为活性位点,金属元素通过弱范德华作用力存在于具有丰富孔道结构的碳材料中。通过从废旧锂电池中拆解分离的负极碳材料,酸碱处理中和纯化,将碳材料及分布其中的金属元素整体转化为多孔碳材料担载的路易斯酸催化剂,可用于催化还原胺化反应。本发明制备的基于废旧锂电池负极碳材料的催化剂工艺过程简单,实现了废旧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充分回收利用,具有较强的催化活性,催化还原胺化反应所得亚胺产物产率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10411037B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1910559820.7
申请日:2019-06-26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IPC: F24S10/30 , F24S50/00 , F24S80/20 , B01F27/808 , B01F27/9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石墨烯纳米流体的防沉淀型太阳能光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系统配备的储液罐中加入发射器、检测器和搅拌装置,发射器定时发射光束,在传输过程中经过纳米流体的吸收、反射和散射后的光线照射到检测器上,通过透射光的透射率来调控搅拌装置的运行,当纳米流体的透射率高于设定的上限值后通过控制器开启搅拌装置使将要团聚沉淀的部分颗粒分散,重新形成较稳定的悬浮液;当透射率低于或等于纳米流体初始透射率时则通过控制器关闭搅拌装置,由此达到节能效果。本发明可以更好地实现基于纳米流体的光伏集热,提高综合利用效率,为石墨烯纳米流体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稳定性差的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2143462B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2011162089.3
申请日:2020-10-27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 海亿新能源扬州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具有硅氧基官能团的聚苯乙烯为支撑材料的复合相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复合相变材料以聚苯乙烯‑三甲氧基(4‑乙烯基苯基)硅烷共聚物和导热纳米颗粒形成多孔三维网状结构作为基体,固‑液相变材料均匀分布于孔洞结构中;所述固‑液相变材料、导热纳米颗粒、聚苯乙烯‑三甲氧基(4‑乙烯基苯基)硅烷共聚物的质量比为5~20:5:0.5~0.1;基体材料的强毛细张力减少有机或无机固‑液相变材料在相变过程中的泄漏,使泄漏率低于23%,并提高导热性能,导电系数为0.3152~1.2077 W/(m∙K);将该复合相变材料用作潜热储能材料,相变潜热大于80J/g。
-
公开(公告)号:CN113042067A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2110320957.4
申请日:2021-03-25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废弃锂电池负极碳材料制备氢转移催化剂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将废弃锂电池完全放电后进行拆解,分离出负极碳材料,先后用去离子水、乙醇、去离子水浸泡洗涤负极碳材料,干燥后放入球磨机研磨;(2)将研磨后的负极碳材料加入溶剂中,在加热条件下搅拌10~40min,加入纳米金属粒子前驱体金属盐溶液,在加热条件下搅拌10~30min;(3)在上述溶液中加入还原剂,于加热条件下搅拌2~12h,过滤干燥;(4)将制得的催化剂用于氢转移反应中测试其氢转移催化性能。本发明使用废弃锂电池负极碳材料制备氢转移催化剂,原料来源于废弃锂电池,不仅制备工艺简单,且实现了变废为宝,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1106411B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1911375705.0
申请日:2019-12-27
IPC: H01M10/613 , H01M10/617 , H01M10/625 , H01M10/655 , H01M10/6552 , H01M10/6555 , H01M10/656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环路热管和相变材料耦合冷却的动力电池模块,包括电池模块、冷却系统和相变系统;电池模块包括多个左右并排设置的电池单体;冷却系统包括蒸发板和冷凝器;蒸发板为多个,并对应设置在相邻的电池单体之间;相变系统包括固固相变板,固固相变板为多个,并对应设置在蒸发板与电池单体之间;每个蒸发板上端先通过导气管与位于电池箱体上方的冷凝器内的冷凝腔连通,再通过冷凝腔侧边的导液管与蒸发板下端连通形成流通环路。本基于环路热管和相变材料耦合冷却的动力电池模块,结构简单紧凑,不仅通过环路和相变材料相互结合实现对电池模块的高效均匀散热,而且实现蒸发工质的循环利用,降低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112871102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110059883.3
申请日:2021-04-16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微流控规模化制备相变胶囊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控制系统接收和分析加热搅拌器装置、微型液泵、加热带、热电偶测温仪的信号数据;控制系统发出温度调节信号,使容器中流出的芯材溶液及壁材前驱体溶液在整个系统流通过程中始终处于液态,通过发出微型液泵功率调节信号,调整芯材溶液、壁材前驱体溶液以及混合液的流量使其在微小流通管道后段管道中以层流状态稳定流出,并保证芯材溶液在芯材微小通道流通管道中以液滴形式流出,流出后的芯材溶液中的触发剂触发壁材前驱体溶液中的前驱体在芯材表面发生界面聚合反应生成壁材将芯材包裹住,从而形成胶囊。最终通过滤网过滤收集制得的胶囊,并进行废液的回收再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387237A
公开(公告)日:2021-02-23
申请号:CN202011303004.9
申请日:2020-11-19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 江苏启能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复合相变材料的自动制备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包括反应炉、保温层、加热装置、搅拌装置、超声波发生器、真空泵、空压机和控制面板;搅拌装置和加热装置位于罐体的内部,保温层位于罐体的外部;设置真空泵和超声波发生器排出反应物中的小气泡,设置空压机加大反应后内部的压力排出粘度高的复合相变材料,设置感温包以便控制何时停止加热。本发明利用控制面板来控制各个部件的有序运转,全程无需人工干预,达到自动制备复合相变材料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利用流量计反馈的数据输出充灌复合相变材料的具体参数。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