镀膜式两维表面温度探针
    5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4067U

    公开(公告)日:1989-09-06

    申请号:CN88219484

    申请日:1988-12-1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施明恒 白天池

    Abstract: 镀膜式两维表面温度探针是一种用于测量表面温度的探针,由热电偶、绝缘片、压片和探针管组装而成,其特点在于热电偶两极分别加工成薄膜,用绝缘片隔开后再在端部镀上金属涂层,形成两维热电偶结点。组装好的探针可用机械方法装入被测壁面,对壁内温度场干扰极小,测量灵敏度高,动态响应时间短,测量温度范围宽,可长期安全使用,特别适用于有固体颗粒,液滴等对壁面冲击的场合。

    一种热交换器
    5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2229631U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1120312539.2

    申请日:2011-08-2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交换器,包括换热管束、壳体和管板,所述的管板位于壳体的两侧,所述的换热管束的两端固定于管板上,并穿过所述的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管束截面面积的大小及分布满足谢尔宾斯基地毯式分形结构特征,且所述的分形级数为2~8级。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了壳体空间来最大限度地布置换热管束以增加换热面积,同时,所述的换热管束呈多级阵列布置且在壳体内经过周期性的截面变化,大大提高了流动换热的场协同性,亦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热交换器的热有效性(换热量/泵功),达到高效换热和节能的目的。

    “工”形树状式交叉流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201926341U

    公开(公告)日:2011-08-10

    申请号:CN201120029274.5

    申请日:2011-01-2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工”形树状式交叉流换热器,包括换热管束、壳体、管箱和管板,所述的管箱和管板位于壳体的两侧,所述的换热管束的两端固定在管板上,并穿过所述的管板与管箱连通,所述的换热管束为“工”形树状结构,所述的“工”形树状结构至少包含一个树状单元结构,所述的树状单元结构包含两层树状结构换热管束和末端连通管道,两层树状结构换热管束的末级分支端口之间由末端连通管道相连通。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了壳体空间,大大增加了流体进行热交换所需的换热面积,并且实现了流体输运和能量传递的路径优化作用,可有效降低流体流动泵功消耗和强化流动换热,达到高效换热和节能的目的。

    一种冷凝辐射散热板
    5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1854544U

    公开(公告)日:2011-06-01

    申请号:CN201120007963.6

    申请日:2011-01-1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凝辐射散热板,由中空导热面板、毛细结构和气液两相流体构成,毛细结构由烧结芯和吸液芯组成,烧结芯衬于所述的中空导热面板的内表面四周及其受热面的内侧表面,吸液芯填充于中空导热面板的中空部分并与烧结芯紧密连接,气液两相流体浸于所述的吸液芯和烧结芯的孔隙结构中,中空导热面板的辐射面内侧表面设置有疏水层,该疏水层与所述的吸液芯紧密相连,辐射冷凝面外表面为分形表面,分形表面为自仿射分形结构表面,至少具有2级的凹凸结构;所述的吸液芯结构为多孔泡沫蜂窝结构。该散热板实现了在无泵驱动条件下高效扩散飞行器机载电器设备产生的热量,进而保证空间飞行器内机载设备的高效、安全、稳定运行。

    热管嵌合槽道吸液芯
    5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1569344U

    公开(公告)日:2010-09-01

    申请号:CN200920257293.6

    申请日:2009-11-0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15/04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管嵌合槽道吸液芯,包括热管壁、蒸汽腔、设置在热管壁上的普通槽道以及将普通槽道间隔开的肋,其特征在是:在所述的肋上开设有嵌合槽道,所述的嵌合槽道的深度小于普通槽道的深度;所述的嵌合槽道的形状为三角形或倒梯形。该新型毛细芯热管以普通槽道为“Ω”形和嵌合槽道为倒梯形或三角形组合最优,不仅能消去热短路现象,使得热流量能顺畅到达蒸发薄液膜区,大大增加了蒸发传热面积,从而提高热管的传热能力。而且能更加有效利用普通槽道间的肋上空间,减轻热管本身的重量。此外更因为气液交界面能自由进退槽道而使充液更加方便灵活。

    两相流固相浓度检测仪
    5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49899Y

    公开(公告)日:1997-03-19

    申请号:CN95240394.3

    申请日:1995-08-2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归柯庭 施明恒

    Abstract: 两相流固相浓度检测仪是一种适用于煤粉喷吹系统中固相浓度测量的仪器,由传感器、振荡器、解调器和F-V转换器组成,其特点是振荡器采用具有补偿特性的振荡电路,由测量振荡器、补偿振荡器和混频器构成,传感器的输出端接测量振荡器的振荡回路,两个振荡器的输出端接混频器的两个对称输入端,混频器的输出端通过解调器与F-V转换器的输入端连接,具有检测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的特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