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托集分形结构式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02252540B

    公开(公告)日:2013-02-27

    申请号:CN201110242713.5

    申请日:2011-08-2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康托集分形结构式换热器,包括换热管束、壳体和管板,所述的管板位于壳体的两侧,所述的换热管束的两端固定于管板上,并穿过所述的管板,所述的换热管束为至少一组直径大小满足康托集分形结构特征的平行管束。本发明充分利用了壳体空间来最大限度地布置换热管束以增加换热面积,同时,所述的换热管束呈多级交错布置且其截面呈周期性变化,大大提高了流动换热的场协同性,亦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换热器的热有效性,达到高效换热和节能的目的。

    一种热交换器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345990A

    公开(公告)日:2012-02-08

    申请号:CN201110246076.9

    申请日:2011-08-2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交换器,包括换热管束、壳体和管板,所述的管板位于壳体的两侧,所述的换热管束的两端固定于管板上,并穿过所述的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管束截面面积的大小及分布满足谢尔宾斯基地毯式分形结构特征,且所述的分形级数为2~8级。本发明充分利用了壳体空间来最大限度地布置换热管束以增加换热面积,同时,所述的换热管束呈多级阵列布置且在壳体内经过周期性的截面变化,大大提高了流动换热的场协同性,亦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热交换器的热有效性(换热量/泵功),达到高效换热和节能的目的。

    工形树状式交叉流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02080937A

    公开(公告)日:2011-06-01

    申请号:CN201110030424.9

    申请日:2011-01-2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形树状式交叉流换热器,包括换热管束、壳体、管箱和管板,所述的管箱和管板位于壳体的两侧,所述的换热管束的两端固定在管板上,并穿过所述的管板与管箱连通,所述的换热管束为“工”形树状结构,所述的“工”形树状结构至少包含一个树状单元结构,所述的树状单元结构包含两层树状结构换热管束和末端连通管道,两层树状结构换热管束的末级分支端口之间由末端连通管道相连通。本发明充分利用了壳体空间,大大增加了流体进行热交换所需的换热面积,并且实现了流体输运和能量传递的路径优化作用,可有效降低流体流动泵功消耗和强化流动换热,达到高效换热和节能的目的。

    康托集分形结构式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02252540A

    公开(公告)日:2011-11-23

    申请号:CN201110242713.5

    申请日:2011-08-2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康托集分形结构式换热器,包括换热管束、壳体和管板,所述的管板位于壳体的两侧,所述的换热管束的两端固定于管板上,并穿过所述的管板,所述的换热管束为至少一组直径大小满足康托集分形结构特征的平行管束。本发明充分利用了壳体空间来最大限度地布置换热管束以增加换热面积,同时,所述的换热管束呈多级交错布置且其截面呈周期性变化,大大提高了流动换热的场协同性,亦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换热器的热有效性,达到高效换热和节能的目的。

    康托集分形结构式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202304505U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120308279.1

    申请日:2011-08-2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康托集分形结构式换热器,包括换热管束、壳体和管板,所述的管板位于壳体的两侧,所述的换热管束的两端固定于管板上,并穿过所述的管板,所述的换热管束为至少一组直径大小满足康托集分形结构特征的平行管束。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了壳体空间来最大限度地布置换热管束以增加换热面积,同时,所述的换热管束呈多级交错布置且其截面呈周期性变化,大大提高了流动换热的场协同性,亦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换热器的热有效性,达到高效换热和节能的目的。

    一种热交换器
    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2229631U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1120312539.2

    申请日:2011-08-2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交换器,包括换热管束、壳体和管板,所述的管板位于壳体的两侧,所述的换热管束的两端固定于管板上,并穿过所述的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管束截面面积的大小及分布满足谢尔宾斯基地毯式分形结构特征,且所述的分形级数为2~8级。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了壳体空间来最大限度地布置换热管束以增加换热面积,同时,所述的换热管束呈多级阵列布置且在壳体内经过周期性的截面变化,大大提高了流动换热的场协同性,亦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热交换器的热有效性(换热量/泵功),达到高效换热和节能的目的。

    “工”形树状式交叉流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201926341U

    公开(公告)日:2011-08-10

    申请号:CN201120029274.5

    申请日:2011-01-2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工”形树状式交叉流换热器,包括换热管束、壳体、管箱和管板,所述的管箱和管板位于壳体的两侧,所述的换热管束的两端固定在管板上,并穿过所述的管板与管箱连通,所述的换热管束为“工”形树状结构,所述的“工”形树状结构至少包含一个树状单元结构,所述的树状单元结构包含两层树状结构换热管束和末端连通管道,两层树状结构换热管束的末级分支端口之间由末端连通管道相连通。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了壳体空间,大大增加了流体进行热交换所需的换热面积,并且实现了流体输运和能量传递的路径优化作用,可有效降低流体流动泵功消耗和强化流动换热,达到高效换热和节能的目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