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674620A
公开(公告)日:2012-09-19
申请号:CN201110060442.1
申请日:2011-03-14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C02F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有机物和金属微污染原水组合强化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先采用絮凝平流沉淀池或高效沉淀池进行沉淀,然后用曝气池充氧后进入生物滤池进行有机物和铁锰金属离子的初步去除,生物滤池出水送至臭氧接触池氧化后进入上向流活性碳吸附池进一步生物处理,然后进入均质滤料气水反冲洗砂滤池或序批反冲洗砂滤池过滤,出水通过清水池调蓄后由送水泵房送入配水管网。本发明将曝气池和生物滤池设于絮凝平流沉淀池或高效沉淀池后,提供生物处理所需溶解氧并减少污泥沉积对生物滤池运行的影响。该组合工艺的优点在于可以节约用地,优化流程,充分利用地形和地热资源,简化生产管理,并对确保出水水质有明显的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02674619A
公开(公告)日:2012-09-19
申请号:CN201110060441.7
申请日:2011-03-14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C02F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污染高氨氮原水组合强化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当原水氨氮超过3mg/l的常规条件下,处理工艺包括:原水先经过絮凝平流沉淀池或高效沉淀池进行沉淀,然后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池进行生物预处理,出水进入均质滤料气水反冲洗砂滤池或序批反冲洗砂滤池过滤,然后再送至臭氧接触池氧化后进入活性碳砂滤池过滤,出水通过清水池调蓄后由送水泵房送入配水管网。本发明将生物接触氧化池设于絮凝平流沉淀池或高效沉淀池后,减少污泥沉积对生物接触氧化池运行的影响。该组合工艺的优点在于可以节约用地,优化流程,充分利用地形和地热资源,简化生产管理,并对确保出水水质有明显的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01239259B
公开(公告)日:2012-08-22
申请号:CN200810034681.8
申请日:2008-03-14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由斜管沉淀池改造成的污泥回流沉淀池,其特征在于上部反应区设置混合区和提升絮凝区,混合区内设有混合搅拌机,提升絮凝区内设有提升搅拌机及附属不锈钢筒体,过滤区与斜管出水区之间加设挡板系统,排泥区设推流式浓缩刮泥机,排泥管外接污泥回流管至进水管,该污泥回流管设有污泥回流泵,该污泥回流管还与外界连通,并在进水管和主池体内均设药剂投加点。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对传统斜管沉淀池的改造充分发挥生物降解有机物、氮和磷等指标作用,通过高效混合及污泥回流,提高混凝效率,从而改善出水效果,并提高排出污泥的含固率,满足直接脱水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02616887A
公开(公告)日:2012-08-01
申请号:CN201110029028.4
申请日:2011-01-27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提升泵房的浸没式膜滤池,其特征在于进水室与膜滤池之间通过进水堰连接,产水管与出水总渠连接,产水管出口设有挡水堰板,出水总渠与出水总管连接,进水堰高度高于挡水堰板高度,该膜池一端设有提升泵房,出水总渠延伸至提升泵房内,提升泵房内设有提升泵,出水总渠通过提升泵与出水管连接,出水管再与出水总管连接,在出水总管上形成旁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取消了单格滤池产水管上并联的抽吸水泵,依靠提升泵房降低出水总渠水位实现膜产水的完全虹吸自流,单格滤池设备简单、控制管理方便,适应性更强,节能效果更好。提升泵房内水泵台数较少,投资、能耗减少,运行管理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01224919A
公开(公告)日:2008-07-23
申请号:CN200710047046.9
申请日:2007-10-15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富氧回流沉淀池,其特征在于主池体进水端设有强化曝气区,强化曝气区内设有曝气管路,强化曝气区与混合搅拌区连通,混合搅拌区与提升搅拌区连通,主池体出水侧底部设置浓缩排泥区,在主池体外部设置鼓风机,鼓风机与曝气管道连接。本发明的各部分通过管路紧密配合,比其它常用沉淀池和澄清池结构更合理,布水更均匀。曝气系统为池内污泥微生物提供充足溶解氧强化生物作用。本发明可以充分发挥生物降解有机物、氮和磷等指标,进一步降低池体占地面积,放大处理规模,解决沉淀处理中的表面负荷率不高、出水不均匀和水中溶解氧不足等方面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1172695A
公开(公告)日:2008-05-07
申请号:CN200710047044.X
申请日:2007-10-15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中式好氧推泥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在主池体内设有曝气管路,污泥回流泵和污泥排放泵设在主池体内部侧面,位于主池体外部的进水管设置有药剂投加点,主池体内部也设有药剂投加点。本发明的各部分通过管路紧密配合,结构更合理,布水更均匀,实现完整的泥水体内循环。曝气管路为池内污泥微生物提供充足溶解氧以强化生物作用。池体内外多种药剂多点投加进一步强化物理絮凝作用。提升搅拌机和污泥回流泵受变频电机控制,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灵活调节,更能确保出水水质。浓缩推泥机可实现污泥集中,污泥浓缩,适宜在给水厂加强常规处理、污水厂处理和特种水处理中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108287A
公开(公告)日:2008-01-23
申请号:CN200710040553.X
申请日:2007-05-11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IPC: B01D36/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浮滤池,其特征在于在翻板滤池内设有溶气释放装置,该溶气释放装置通过管道与溶气罐连通。该絮凝池通过进水总渠与翻板滤池的前端连通,翻板滤池前部设有气浮接触区,该气浮接触区的入口设在该气浮接触区的前端底部,该气浮接触区的出口设在该气浮接触区的后端上方,溶气释放装置设在气浮接触区内近气浮接触区入口处。翻板滤池采用序批式冲洗,不设中央排水槽,提高了滤池的有效过滤面积,与气浮池叠合后上下布水均匀,使出水水质更有保障。另外,可在不增加原翻板滤池池深的情况下叠合气浮。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它将气浮与翻板滤池叠合,达到节约用地,优化净水工艺,简化生产管理流程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5604089B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1610070561.8
申请日:2016-02-02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2D29/045
-
公开(公告)号:CN110204142B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1910380490.5
申请日:2019-05-08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协同水质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生物检测与水质检测,确定指示指标以及有效范围,并根据生产运行情况对有效范围进行验证与调整,总结不同季节不同水质的运行工况,保证给水系统总体安全。该工艺的优点在于能够兼顾生物安全性和化学稳定性,并且通过试运行过程中的验证和调整,确定生产过程中的指示环节,既能保证给水系统总体安全,又能兼顾降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2502239A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2011186562.1
申请日:2020-10-29
Applicant: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南宁建宁水务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E03B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岸边式多水位组合取水构筑物,该构筑物包含取水前池、泵房、上层消能流道、下层重力流道、配电间及控制室、功能切换井、出水后池、防洪闸门、后池流量调节堰。本发明的岸边式多水位组合取水构筑物可以适应不同取水水位变化,通过管道、渠道、水泵等多种取水方式实现重力取水、提升取水、输水、防洪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且具备与上下游系统串联泵站单元相衔接的创新型组合构筑物设计。本发明通过提高构筑物之间的合理布置和流程设计,在较小的占地面积上实现多个工艺流程集成布置,能够实现水利与市政取水相结合,流程顺畅、管理十分便捷,适应近远期的功能衔接。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