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156884A
公开(公告)日:2014-11-19
申请号:CN201410378083.8
申请日:2014-08-01
Applicant: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上海电力学院
IPC: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经济性的含微网配电网接线模式规划及评估信息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数据库模块、输入模块、分析模块、规划及评估模块和输出模块;所述的输入模块从数据库模块获取接线模式、微网数据和电力设备数据,所述的分析模块根据输入模块输入的数据分析计算出各接线模式的购置阶段费用各运行阶段费用数据,并发送至规划及评估模块;所述的规划及评估模块根据接收到的数据,首先对微网中分布式电源进行规划,得到微网单位负荷年费用,随后对含此微网的接线模式进行经济性评估,输出模块输出规划及评估结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效率高、整合性强、紧密结合工程实际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255137B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111495601.0
申请日:2021-12-09
IPC: G06Q50/06 , G06Q10/04 , G06F30/20 , G06F111/04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清洁能源的低碳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规划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构建具有清洁能源接入的综合能源系统典型结构;基于所述典型结构中各类能源设备的运行特征,建立所述能源设备的数学模型;以规划总成本最低为目标建立综合能源系统最优规划模型,所述最优规划模型采用的约束条件包括功率平衡约束、设备建设数量约束、设备出力约束、清洁能源出力约束和基于所述数学模型构建的能源设备运行约束;求解所述最优规划模型获得各类能源设备的最优配置容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实现综合能源系统多类能源设备的规划配置,满足系统各类能源需求,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9010007B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168129.3
申请日:2024-08-23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H02J3/00 , G06F30/20 , G06F111/04 , G06F113/04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互联配电网故障恢复与可靠性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配电网基础参数和可靠性参数,构建柔性互联配电网节点‑支路状态关联关系;考虑智能软开关恢复功率约束及短时过载能力,建立柔性互联配电网的智能软开关快速恢复模型;基于所述柔性互联配电网节点‑支路状态关联关系和智能软开关快速恢复模型,考虑多阶段恢复过程,构建约束条件,建立面向柔性互联配电网故障恢复与可靠性评估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该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以系统平均停电时间最小为目标函数;求解所述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获得柔性互联配电网故障恢复策略和可靠性评估结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减少负荷停电损失、精细化水平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645991B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0674725.2
申请日:2024-05-29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宁德供电公司
IPC: H02J3/00 ,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F18/2321 , G06F18/20 , G06N5/04 , G06N7/01 , H02J3/28 , G06F123/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5G基站备用储能的主动配电网扩展规划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根据配电网供电节点的可靠性指标和5G基站的通信负载特性,获取5G基站备用储能电量评估结果;获取配电网历史数据,构建初始数据矩阵,采用变分贝叶斯高斯混合模型对初始数据矩阵进行聚类分析,构建配电网的典型日场景集;建立考虑5G基站备用储能的主动配电网扩展规划模型;将主动配电网扩展规划模型转化为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模型并求解,同时得到最优的配电网扩展规划方案和5G基站备用储能的模拟运行策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充分利用5G基站的备用储能资源,实现主动配电网更精确可靠的扩展规划,在降低配电网规划成本的同时也能减少通信网络运营商的用电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294721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324340.X
申请日:2024-09-23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F18/2415 , G06F18/232 , G06Q10/08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流‑物流耦合下内嵌运行模拟的港口能源站规划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港口多能负荷历史数据,采用改进DBSCAN聚类方法构建港口规划典型日集合,所述改进DBSCAN聚类方法中,基于核密度估计法优化邻域半径和邻域样本数阈值;建立能流‑物流耦合下内嵌高效运行模拟的港口能源站规划模型,所述港口能源站规划模型以包含年投资费用和年运行费用的年综合费用最小为目标,并设置计及规划层面和运行模拟层面的约束条件;基于所述港口规划典型日集合,求解所述港口能源站规划模型,获得港口能源站能源设备配置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助于降低规划投资费用、改善港口能源结构、加快清洁燃料替代、提高设备能效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9273063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317267.3
申请日:2024-09-2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6Q10/0631 , G06Q10/083 , G06Q10/0832 , G06Q50/40 , G06F30/20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物流全环节精细化的港口能源站运行优化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能流‑物流耦合下港口能源站的典型结构,确定典型能源设备,构建能源设备运行约束;基于港口物流活动的操作特征,获取港口物流全环节作业特性及能耗特性,构建物流全环节运行约束;基于包含所述能源设备运行约束和物流全环节运行约束的约束条件,建立考虑物流全环节用能时序可调特性的港口能源站运行模拟模型;对所述港口能源站运行模拟模型进行有效求解,得到港口能源站运行优化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可以有效降低港口能源站的运行费用、提高清洁能源消纳能力、减小物流负荷峰谷差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250529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331685.8
申请日:2024-09-24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6Q10/0635 , G06Q10/04 , G06Q10/0631 , G06Q10/083 , G06Q50/06 , G06Q30/02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流‑物流耦合下的港口能源站风险规划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构建港口多重不确定性模型;基于所述港口多重不确定性模型,采用条件风险价值理论量化分析多重不确定性给港口能源站运行模拟带来的风光弃能风险,建立风光弃能风险约束;基于所述风光弃能风险约束构建考虑多重不确定性的港口能源站风险规划模型,该港口能源站风险规划模型以年综合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求解港口能源站风险规划模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充分考虑港口能流侧和物流侧的多重不确定性对清洁能源弃能风险的影响,在规划过程中融入风险度量以实现对规划决策中的风险偏好及风险损失进行量化分析,进而妥善规避港口能源站风光弃能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9106561A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1236005.4
申请日:2024-09-04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6F30/20 , H02J3/00 , H02J3/14 , G06F113/04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交通流的柔性互联配电网电动汽车承载能力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交通流影响下的含多种电动汽车接入模式的电动汽车时空调控模型;以所述电动汽车时空调控模型作为交通流影响下的含多种电动汽车接入模式的电动汽车时空调控约束,考虑包含智能软开关功率调节的调控手段,建立考虑交通流的柔性互联配电网电动汽车承载能力计算模型;将柔性互联配电网电动汽车承载能力计算模型转化为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模型;采用融合顺序边界收紧算法与渐紧线性切割算法的嵌套收紧松弛算法求解所述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模型,得到交通流影响下柔性互联配电网能够承载的电动汽车最大数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准确性高、计算高效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396353B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0860755.2
申请日:2024-06-28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 上海交通大学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1 , G06Q50/06 ,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短流程炼钢用户用电调节能力评估方法及系统。本发明采用的用电调节能力评估方法,包括:建立短流程炼钢用户生产流程等效模型;对短流程炼钢用户工序的能耗及运行特性进行分析,并进行工序负荷分类;建立考虑工序负荷分类的短流程炼钢用户用电调节能力评估模型,该模型以某一时段内短流程炼钢用户用电调节能力最大为目标函数,调节能力以考虑工序可调后短流程炼钢用户对外的购电功率与按生产计划生产时所预测的短流程炼钢用户对外的购电功率之差表征。本发明基于生产工序的能耗与运行特征,对考虑过程工艺的短流程炼钢用户进行工序负荷分类,并建立考虑工序用能可调的用电调节能力评估模型,实现对短流程炼钢用户用电调节能力的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7744397B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311840501.6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7/11 , G06F18/214 , G06F18/24 , G06N3/04 , G06N3/08 , G06Q50/06 , G06F111/04 , G06F113/08 , G06F119/08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水泵可调特性的电‑热互联系统最优能流计算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电‑热互联系统基础参数,构建考虑水泵可调特性的电‑热最优能流模型,该电‑热最优能流模型中,以基于水泵等效线性模型的约束条件表征所述水泵可调特性;采用二进制麦考密克方法对电‑热最优能流模型进行转凸处理;对转凸处理后的电‑热最优能流模型进行求解,获得用于控制电‑热互联系统运行的最优能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全面整合水泵的可调运行参数,最大限度地降低系统运行成本,具有计算准确性高、能够获得更好的解等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