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520257B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380031857.3
申请日:2013-06-18
Applicant: Oxea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吉多·D·弗雷 , 马提亚·艾泽纳赫 , 克里斯蒂娜·可可瑞克 , 亨兹·初茨
IPC: C07C1/24 , C07C45/50 , C07C51/235 , C07C67/08 , C10M105/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67/08 , C07C1/24 , C07C29/48 , C07C45/50 , C07C51/235 , C07C2521/04 , C08K5/10 , C08K5/103 , C10M129/70 , C10M129/74 , C10M2207/281 , C10M2207/283 , C07C11/02 , C07C47/02 , C07C53/126 , C07C69/28 , C07C69/30 , C07C69/3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由2-乙基己醇生产异壬酸羧酸酯的方法,该方法由2-乙基己醇起始,通过使2-乙基己醇脱水生成辛烯,然后加氢甲酰化生成异壬醛,之后氧化生成异壬酸,通过由此生成的异壬酸与醇的酯化生成异壬酸羧酸酯,并且涉及其作为润滑剂或热塑性塑料的塑化剂的用途。
-
公开(公告)号:CN105198724A
公开(公告)日:2015-12-30
申请号:CN201510511022.9
申请日:2015-08-19
Applicant: 西安岳达植物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黄酸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属医药,化工技术领域,大黄酸是一种黄色针晶,是一种重要的医药体,本发明通过探索的优化,确定了一种低成本合成大黄酸的方法,同时为了避免大黄酸在使用过程中的副作用,也对其衍生化进行了探索研究,最终确定了两种方式进行衍生化反应,且均简单可行。综上所述,此发明降低了大黄酸的来源成本,同时也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5130800A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510370754.0
申请日:2015-06-30
Applicant: 百川化工(如皋)有限公司 , 无锡百川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百川化工销售如皋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67/08 , C07C67/56 , C07C69/28 , C07C69/30 , C07C69/33 , C07C69/58 , C07C69/58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戊基多元醇混合酸酯的制备工艺,所述制备工艺为对于采购来的不同批次的新戊基多元醇和混合酸,先根据所用新戊基多元醇分子中羟基的数量来确定和混合酸进行完全的酯化反应所需的理论摩尔配比,或根据以前对于新戊基多元醇和混合酸形成的经验摩尔配比来进行若干次小试试验,当本次小试样品满足酸值≤1.5mgKOH/g且合成液和水的分离性良好后,结束试验,并以最后一次小试试验的原料批次和原料配比作为规模化生产的原料配比来进行生产。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的新戊基多元醇混合酸酯的制备工艺可使得原料得到充分的利用,减少了产品后处理的麻烦,降低了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1198579B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0680021912.0
申请日:2006-05-02
Applicant: 瀚森公司
Inventor: N·S·J·Y·亨利 , D·M·C·赫曼斯 , G·伊特赫文
Abstract: 由叔烷基酸制备多元醇酯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减少的多元醇的均聚。该酯多元醇可用于进一步合成聚酯树脂,该聚酯树脂用于涂料或建筑的/复合物或润滑油场合。
-
公开(公告)号:CN104395273A
公开(公告)日:2015-03-04
申请号:CN201380023420.5
申请日:2013-03-04
Applicant: 卡帕生物科学公司
Inventor: 莫纳·默勒 , 马塞尔·桑德贝格 , 英厄·雷敦·艾于克吕斯特
IPC: C07C39/225 , C07C39/24 , A61K31/05 , A61P9/00 , A61P1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K31/661 , A61K31/222 , A61K31/235 , A61K31/325 , C07C69/017 , C07C69/16 , C07C69/28 , C07C69/34 , C07C69/40 , C07C69/76 , C07C69/78 , C07C271/22 , C07F9/098 , C07F9/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维生素K2的前药,特别是MK-7的前药,其中二酮转化为单取代或二取代的酯型衍生物。这些化合物显示出在血浆中产生MK-7。
-
公开(公告)号:CN104370743A
公开(公告)日:2015-02-25
申请号:CN201410627377.X
申请日:2014-11-10
Applicant: 江苏明魁高分子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塑剂三乙二醇二异辛酸酯的制备方法,包括“配料、酯化反应、过滤、中和水洗、脱水、脱色”,具体包括以下步骤:称取三甘醇和异辛酸为原料,加入活性炭、N,N-二甲基甲酰胺和催化剂,升温至200~230℃酯化反应3~10小时;酯化反应的反应液过滤,得到三乙二醇二异辛酸酯液体粗品,对三乙二醇二异辛酸酯液体粗品进行中和水洗;经过中和水洗的三乙二醇二异辛酸酯粗品真空减压脱水;经过脱水处理的三乙二醇二异辛酸酯粗品脱色,得到三乙二醇二异辛酸酯成品。本发明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提高了三乙二醇二异辛酸酯的酯含量和收率,酯含量至少能够达到98%,收率提高到70%以上,产品收率的提高可以降低成本20%。
-
公开(公告)号:CN104341304A
公开(公告)日:2015-02-11
申请号:CN201310317039.1
申请日:2013-07-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2,2,4-三甲基-1,3-戊二醇双异丁酸酯的方法,该方法是将青叶噁烷(2,4-二异丙基-5,5-二甲基-1,3-二恶烷)和异丁酸在催化剂作用下,经催化裂化和酯化反应,合成2,2,4-三甲基-1,3-戊二醇双异丁酸酯:其中:异丁酸采用滴加的方式进料,摩尔比n(2,4-二异丙基-5,5-二甲基-1,3-二恶烷):n(异丁酸)=1:2~1:5,本发明流程简单,工艺清洁,收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04119227A
公开(公告)日:2014-10-29
申请号:CN201310152071.9
申请日:2013-04-27
Applicant: 复旦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67/26 , C07C69/63 , C07C69/675 , C07C69/28
Abstract: 本发明属化学合成领域,涉及环氧乙烷化合物与羧酸酯化反应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无溶剂条件下双活化协同催化羧酸与环氧乙烷酯化反应的方法,该方法采用三氯化铁与吡啶作催化剂,在反应温度20-100℃下协同催化羧酸与环氧乙烷化合物反应。该方法能很好地催化饱和羧酸与环氧乙烷化合物的酯化反应合成β-羟基酯,催化效率高,且较少生成副产物。该方法在工业化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4045555A
公开(公告)日:2014-09-17
申请号:CN201310084388.3
申请日:2013-03-1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67/03 , C07C2601/14 , C07C69/28 , C07C69/7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构式为(Ⅰ)的三甘醇二羧酸酯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含无水碳酸钾的催化剂存在下,将结构式为(Ⅱ)的三甘醇与羧酸酯RCOOR1和R’COOR1进行反应,生成包括结构式为(Ⅰ)的三甘醇二羧酸酯和相应的醇HOR1的产物;其中,R和R’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选自直链的C2-C17烷基、支链的C3-C17烷基和C4-C8环烷基中的一种;R1选自C1-C5烷基中的一种。本发明方法利于环境保护;产物收率高,纯度好。
-
公开(公告)号:CN102977359B
公开(公告)日:2014-08-06
申请号:CN201210468331.9
申请日:2012-11-19
Applicant: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D163/00 , C07C67/00 , C07C67/14 , C07C69/003 , C07C69/28 , C07C69/62 , C07C69/76 , C08G59/00 , C08G63/682 , C08K5/103 , C08K5/11 , C08K5/12 , C09D16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氟聚合物,具有如通式(Ⅰ)所示的结构,本发明还涉及了所述含氟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和用途。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简单的反应得到了分子量更大、含有芳香基团侧基的新型含氟聚合物,可作为非离子氟碳表面活性剂使用,尤其适用于颜料分散液的制备。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了一种颜料分散液以及所述颜料分散液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在现有颜料分散液中添加了少量非离子氟碳表面活性剂,能改善颜料分散体系中的界面能量,防止颜料颗粒聚集、凝聚,颜料的粒径和粘度随时间变化不大,并且没有沉淀物产生,颜料分散液的稳定性得到了明显地提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