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266429A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申请号:CN202110616532.8
申请日:2021-06-02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涡轮导叶端壁复合冷却结构,第一气膜孔包括多排,间隔布置在导叶端壁上,导叶端壁通过冲击腔前缘侧板和冲击腔尾缘侧壁连接冲击板,冲击板上布置有多排冲击孔,冲击孔与第一气膜孔之间为叉排布置,在冲击腔尾缘侧壁上布置有第二气膜孔,冷却空气经冲击孔冲击导叶端壁内侧形成冲击横流,冲击横流分别经第一气膜孔和第二气膜孔实现端壁外部气膜冷却和下游端壁的二次冷却。本发明通过兼顾端壁内部冲击冷却和外部气膜冷却的性能提升,并充分发挥两者的协同效应,有效提高了端壁的综合冷却性能,同时利用冷气对下游动叶端壁的二次冷却效应,减少端壁的冷气使用量,有利于提高航空发动机的总体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8331616A
公开(公告)日:2018-07-27
申请号:CN201810300995.1
申请日:2018-04-04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F01D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盘式透平的轮盘结构,包括盘片、盘片流道及垫片,盘片包括盘片外缘区域、盘片主体区域、盘片排气孔及盘片轴孔。盘片与垫片间隔布置,同心安装在转轴上,盘片外缘型线采用尖角、圆弧、椭圆弧等,盘片厚度可以是等厚度的,也可沿着盘片径向由外向内厚度减小,且在安装时沿轮盘旋转方向,盘片排气孔在周向上相差一定的角度。该轮盘结构有效地降低了盘式透平现有轮盘结构中工质从喷嘴或蜗壳中进入盘片流道和工质离开盘片流道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及工质在轮盘中的流动损失,显著地提高了盘式透平的流动效率和整体气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318743C
公开(公告)日:2007-05-30
申请号:CN200510042727.7
申请日:2005-05-26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F02C7/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微型燃气轮机的原表面回热器,在回热器主体两个对角空气进出口处布置空气进、出口管,在回热器主体的下部安装有燃气进口导流孔板,燃气进口导流孔板设置在燃气进气腔上,在燃气进气腔中设置燃气进气管,空气导流片是沿着空气进、出回热器主体的方向安放进踏平区,空气导流片划分成至少两段区域,每个区域段分别采用波纹疏密不同的波纹板结构,沿着流体的流动方向波纹逐渐变疏,每个区域段中波纹板都是采用CC波纹结构,换热板在短边沿空气进、出口边切掉45°两个对角。本发明能够使冷热流体均能按照更加合理形式流动,提高回热器热交换效率、紧凑度及回热器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696482A
公开(公告)日:2005-11-16
申请号:CN200510042727.7
申请日:2005-05-26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F02C7/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微型燃气轮机的原表面回热器,在回热器主体两个对角空气进出口处布置空气进、出口管,在回热器主体的下部安装有燃气进口导流孔板,燃气进口导流孔板设置在燃气进气腔上,在燃气进气腔中设置燃气进气管,空气导流片是沿着空气进、出回热器主体的方向安放进踏平区,空气导流片划分成至少两段区域,每个区域段分别采用波纹疏密不同的波纹板结构,沿着流体的流动方向波纹逐渐变疏,每个区域段中波纹板都是采用CC波纹结构,换热板在短边沿空气进、出口边切掉45°两个对角。本发明能够使冷热流体均能按照更加合理形式流动,提高回热器热交换效率、紧凑度及回热器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9664440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891503.2
申请日:2024-12-20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F01D5/18
Abstract: 一种内部冷却通道带防尘结构的涡轮动叶,包括了在动叶内部带肋U型冷却通道之间布置的旋流腔,通过方形喷嘴与具有倾斜肋的冷却通道相连接,旋流腔顶部收缩,经通道弯头的中空扰流柱与叶顶除尘孔相连。在旋转条件下,通道中的颗粒污染物被汇聚于通道的压力面侧,随后在倾斜肋的诱导下由方形喷嘴进入旋流腔。切向入射的冷气在旋流腔中形成旋流,较大的切向速度使得颗粒难以在其中发生沉积,只能跟随冷气进入扰流柱中空通道,最终经由叶顶除尘孔流出叶片。本发明在有限的冷气消耗下,通过旋转和扰流肋的导向作用以及颗粒物的惯性将其从冷气中分离并排出叶片,还利用旋流冷却优化了叶片的传热均匀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997862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250434.7
申请日:2024-09-06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袋状防沉结构、冷却通道及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袋状防沉结构包括波浪形通道,具有侧壁迎风面;流向分离板,设置于波浪形通道上,且与侧壁迎风面平行;横向分离板,其一端与流向分离板连接,另一端与侧壁迎风面连接,流向分离板、横向分离板以及侧壁迎风面之间形成袋状流动角区,袋状流动角区与波浪形通道连通;其中,当气流携带的颗粒污染物进入波浪形通道后,受流向分离板和横向分离板的作用颗粒污染物被分离进入袋状流动角区与内壁发生碰撞并被捕获。本发明利用颗粒污染物与冷气的惯性差,在气流的多次偏转中将其中的颗粒染污物分离并捕获,有效提升了冷气的清洁度,颗粒在内部冷却通道中的沉积效率降低了百分之三十。
-
公开(公告)号:CN118361293A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410523002.2
申请日:2024-04-28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多通道射流冲击结构冷却结构的双层壁透平叶片及透平机械,属于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技术领域;双层壁透平叶片中前缘多通道冲击冷却区沿着叶高方向划分为多个冷却结构单元,冷却结构单元包括前缘冲击冷却腔室、至少一个射流孔、两组压力侧冷却通道和吸力侧冷却通道;前缘供气腔室通过射流孔与前缘冷却腔室相连通,前缘冷却腔室连通压力侧冷却通道和吸力侧冷却通道;抑制了横流的产生,实现更加均匀的冷却效果。在压力侧和吸力侧布置的冷却通道将前缘冷却腔室与压力侧和吸力侧冷却区相连通,增大了透平叶片内部的冷却面积,并提高了冷气的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327695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563428.0
申请日:2024-05-08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径流式叶轮机械领域,涉及一种具有多轮毂径流式叶轮的向心透平及其工作方法。包括同轴布置的主轮毂和副轮毂,主轮毂上布置有若干叶轮叶片,叶轮叶片之间形成叶轮流道,副轮毂至少为一个,副轮毂将叶轮流道分割为若干个子流道;叶轮流道的入口处活动布置有流量调节挡板,流量调节挡板用于关闭或打开子流道入口。通过改变关闭或打开的子流道数量,从而实现向心透平流量的调节,以适应不同流量工况,保证透平在不同工况下均具有较高的热功转换效率,改善了向心透平在变工况下的性能。本发明的副轮毂数量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更多的副轮毂意味着更多的叶轮流道,即子流道,向心透平对于流量的适应功能增强,改善变工况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246365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383740.1
申请日:2024-04-01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G06F30/28 , G06F30/23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网格固化的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颗粒物沉积效应流热耦合数值预测新方法,通过标记被沉积物填充满的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部件壁面网格单元,将其从流场中分割出来并转化为具有沉积物物性参数的固体域或多孔介质,实现对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中颗粒物在壁面沉积及沉积物动态生长的模拟,进而预测沉积物导致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部件发生的性能退化。本发明不但避免了因动网格导致网格质量下降进而影响计算精度的技术难题,而且也不受限于因沉积物过厚导致无法模拟的情况。该方法还能模拟沉积物中的热传导,进而准确模拟流热耦合条件下的颗粒物沉积效应,可用于考虑颗粒物沉积的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部件的工程分析与设计工具。
-
公开(公告)号:CN108625917B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1810690375.3
申请日:2018-06-28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动力部件冷却密封隔热系统:包括机壳与主轴之间的环状间隙,环状间隙的一端与压缩机侧泄漏间隙相连通,另一端设置有冷热工质混合腔室,冷热工质混合腔室与透平侧泄漏间隙相连通,机壳上设置有与冷热工质混合腔室相连通的排气孔。本发明的机壳与主轴之间具有环状间隙,可将压缩机侧的低温泄漏流引入机壳内,以冷却电机,并于冷热工质混合腔室内与透平侧高温泄漏流混合后通过排气孔引出至循环系统冷却器,可防止高温工质损坏主轴及轴承、线圈,结构简单。另外,本发明中利用隔热套筒将主轴与高温工质及透平完全隔开,有效解决了透平向主轴传递热量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