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847511A
公开(公告)日:2018-11-20
申请号:CN201810609014.1
申请日:2018-06-13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H01M10/613 , H01M10/617 , H01M10/6552 , H01M10/6554 , H01M10/6556 , H01M10/6567
Abstract: 一种基于电池模组的一体化换热结构,含有冷板和至少一块分离式平板热管。冷板布置在电池模组下方;热管蒸发段紧贴于电池模组的两侧,通过热管弯折段和热管连接件与热管冷凝段连接;平面为平行四边形的热管冷凝段布置在冷板内部,使相邻热管冷凝段之间以及热管冷凝段与冷板侧壁面之间形成双流向的叶脉式流道,中心线两侧流体流向相反,流道中增加微型扰流片或微型凹槽。本发明采用平板热管与冷板技术相组合的结构设计,使热管冷凝段与冷板成为一体,不仅能实现高效散热,降低电池工作温度,提升电池模组均温性,且其体积小、结构紧凑,有效克服了传统热管冷却方式中热管散热能力上下游不一致所带来的电池均温性差的技术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04727932B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申请号:CN201510069618.8
申请日:2015-02-1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F02B37/18 , F02B37/0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燃机两级涡轮脉冲流动控制装置,内燃机具有高压级涡轮和低压级涡轮,该流动控制装置包括: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高压级涡轮的进气口和/或低压涡轮的进气口的瞬时压力;旁通阀,与低压级涡轮并联连接;控制器,用于在高压级涡轮的进气口和/或低压级涡轮的进气口的瞬时压力低于第一压力阈值时,发送开启旁通阀的控制信号至执行器,以及在高压级涡轮的进气口和/或低压级涡轮的进气口的瞬时压力高于第二压力阈值时,发送关闭旁通阀的控制信号至执行器;执行器,用于根据控制信号控制旁通阀开启或关闭。本发明的装置能够提高两级涡轮系统对内燃机脉冲排气能量的利用率,从而提高系统总利用率,改善燃油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04763517B
公开(公告)日:2017-06-23
申请号:CN201510138247.4
申请日:2015-03-2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F02B29/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冷器。中冷器包括中冷器壳体,所述中冷器壳体具有顺次相连的进口管段、进口集气腔段、芯体段、出口集气腔段和出口管段;中冷器芯体,所述中冷器芯体设置在所述芯体段内,所述中冷器芯体具有冷介质通道和热介质通道;以及出口导流叶片,所述出口导流叶片设置在所述出口集气腔段内以对从所述热介质通道内流出的气体介质进行导流。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中冷器,通过在出口集气腔段设置出口导流叶片以对从热介质通道内流出的气体介质进行导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中冷器出口气体流场畸变对下一级压气机的性能的影响,提高整个增压系统的稳定工作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06801677A
公开(公告)日:2017-06-06
申请号:CN201710028112.1
申请日:2017-01-1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D17/10 , F04D29/4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扭簧式自适应变几何有叶扩压器的离心压气机,包括蜗壳(1)、端壁(9)、端壁凸台(8)、气道(3)、扩压器(4)、扩压器叶片(2)、压气机叶片(5)、叶轮(6)和扭簧(7),扩压器叶片(2)上设置有内孔,端壁凸台(8)设置在蜗壳(1)的端壁(9)上,装配时扭簧(7)套在端壁凸台(8)外部,端壁凸台(8)嵌入扩压器叶片(2)的内孔。本发明根据叶轮(6)出口气流的具体工况,通过扭簧(7)的作用实现了扩压器叶片(2)的自适应调整,在非设计工况点自动发生偏转至最佳角度,有效解决了现有有叶扩压器在非设计工况点下扩压器叶片的角度调整问题,有效提高扩压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538656B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410841814.8
申请日:2014-12-3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H01M8/04111 , H01M8/040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余热利用的燃料电池空气供给系统,其包括:有机工质泵,连通外部的有机工质储液罐;第一换热器;膨胀机;冷凝器;空气压缩机;增湿器。有机工质储液罐、有机工质泵、第一换热器、膨胀机、冷凝器形成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余热回收循环回路;空气压缩机、第一换热器、增湿器形成增压空气供给路径;有机工质泵将有机工质储液罐中的液态有机工质泵出输送给第一换热器;第一换热器接收有机工质泵输送的液态有机工质;经过第一换热器后的液态有机工质再与燃料电池进行热交换,以吸收燃料电池的余热并蒸发为气态有机工质,气态有机工质进入膨胀机、驱动膨胀机做功,做功后的乏气进入冷凝器并冷却成液态被输送到有机工质储液罐。
-
公开(公告)号:CN105650678A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610016615.2
申请日:2016-01-1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涡轮活塞混合动力系统的燃烧室进气结构,其包括:第一引气孔,设置在机匣的外表面上,与压气机的压气机用出气口直接连通;第二引气孔,设置在机匣的外表面上,与发动机的发动机用出气口直接连通;以及燃烧室用进气口,设置在燃烧室的外壁上同时连通第一引气孔和第二引气孔。在根据本发明的涡轮活塞混合动力系统的燃烧室进气结构中,机匣上的第一引气孔和第二引气孔可将压气机排出的高压气体以及发动机排出的高温高压燃气引入机匣的内部,基于燃烧室的燃烧室用进气口与机匣的内部连通,从而引入机匣的内部的混合气体经由燃烧室用进气口自然流入燃烧室中。
-
公开(公告)号:CN105569742A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510957365.8
申请日:2015-12-1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F01D9/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D9/02 , F05D2240/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燃气轮机涡前引气装置,其包括:蜗壳和旁通引气槽部。蜗壳具有:连接面和引气口。旁通引气槽部沿轴向位于涡轮流道段的上游,与涡轮流道段连接并与蜗壳的连接面整周连接,旁通引气槽部的外周面的与蜗壳的连接面连接位置以内的部分与蜗壳一起形成周向围绕旁通引气槽部的引流流道,旁通引气槽部的外周面的该部分上开设有沿周向布置的且贯穿旁通引气槽部的引气槽口,引气槽口、引流流道以及涡轮流道段的内腔连通。本发明的燃气轮机涡前引气装置将发动机排出的气体均匀的引入到蜗壳内,避免了流动损失,提升了燃气涡轮的功率,增大了两级涡轮总膨胀比,并且降低了引气进口压力和引气掺混对燃气轮机涡轮机和动力涡轮性能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5386875A
公开(公告)日:2016-03-09
申请号:CN201510957414.8
申请日:2015-12-1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涡轮活塞混合动力系统,其包括:发动机、燃气轮机和发动机燃料提供装置。发动机具有:发动机用进气口;以及发动机用出气口。燃气轮机包括:压气机、燃烧室、涡轮机、动力涡轮以及机匣。在根据本发明的涡轮活塞混合动力系统中,将来自压气机的高压空气和来自发动机的高温高压燃气引入到燃烧室内混合燃烧,强化了燃烧过程,提升了燃烧品质,同时也提升了发动机整体热力循环效率。基于燃烧室的排气过程需通过动力涡轮膨胀做工,因此在膨胀做工过程中燃烧室排出的气体的温度相对发动机中排出的气体温度会大大降低,从而可明显提升红外隐身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2562273B
公开(公告)日:2014-01-08
申请号:CN201210032015.7
申请日:2012-02-13
Applicant: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B37/004 , F01N5/04 , F02B29/04 , F02B37/22 , F02B37/24 , Y02T10/144 , Y02T10/16 , Y02T10/16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涡轮复合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发动机系统,其中所述涡轮复合装置包括:具有可分配废气能量的调节机构的可变几何增压涡轮;位于所述可变几何增压涡轮下游的废气驱动的动力涡轮,所述动力涡轮的输出端与所述发动机的曲轴相连;和执行器,所述执行器可根据所述发动机的实际工况来控制所述调节机构工作。所述发动机系统包括:发动机;涡轮复合装置;压气机,所述压气机与所述可变几何增压涡轮连接;以及中冷器,所述中冷器连接在所述压气机和发动机的气缸之间。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动机系统,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发动机排出废气所具有的能量,提高发动机全工况下的动力性能和转矩输出,改善燃油经济性,降低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103148021A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1310095259.4
申请日:2013-03-2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D29/4213 , F04D29/444 , F05D2250/5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进口导叶的离心压气机及涡轮增压器。其中离心压气机包括:蜗壳,蜗壳内限定出进气通道、叶轮安装空间和出气通道,叶轮安装空间分别与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连通,其中进气通道具有进气口且出气通道具有出气口;叶轮,叶轮绕着旋转轴可旋转地设在叶轮安装空间内,叶轮具有多个叶片;以及导叶,导叶设在进气通道的周壁上。根据本发明的离心压气机,通过设置导叶,从而减小了流体例如空气在进气通道中的周向速度,使叶片叶尖处进气更加均匀,减小了周向速度的突变,使得该叶片叶尖区域的熵增大幅度减小,进而提高了离心压气机的性能,特别是对在小流量工况下的性能的提升尤为显著。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