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窄幅深厚软土地基的螺旋桩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41376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210205342.1

    申请日:2022-0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窄幅深厚软土地基的螺旋桩及其施工方法,螺旋桩包括桩体和桩套两部分;桩体上端面有4个注浆口和1个旋转凹槽,桩体上部和下部设置有外螺纹,桩体中部设置有4个出浆口,桩体下端自带桩尖;桩套从上到下依次是上内螺纹套、4块上伸展板、4块下伸展板和下内螺纹套且相互之间通过连接扣连接。螺旋桩的施工方法包括:螺旋桩制备、螺旋桩压桩、连接杆连接、螺旋桩注浆、后续施工。本发明的主要有益之处包括:采用桩体和桩套的结构,施工时形成空腔,再注入混凝土,最终桩体形成扩径能有效提高桩体的承载力;螺旋桩通过连接孔和连接杆与临近建筑物相连,在螺旋桩完成施工后桩顶浇筑承台可以进一步提高桩体的承载力。

    一种盾构隧道管片接缝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20351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210124733.0

    申请日:2022-02-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盾构隧道管片接缝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盾构隧道管片接缝加固结构包括长条钢扣、卷扬机、带孔锚杆组成;长条钢扣固定在盾构隧道破损环的正常接缝或破损接缝上,长条钢扣通过带有轴力计的钢索与卷扬机相连;带孔锚杆通过弧形扣盘与固定在破损接缝的长条钢扣相连,水泥砂浆通过带孔锚杆注入土体;施工步骤包括:施工前材料和设备的准备、设备固定、场地清理、现场施工、场地清理。本发明的盾构隧道管片接缝加固结构具有的优势包括:专门针对施工盾构隧道管片接缝加固针对性强,施工设备简单,加固效果有保障。

    一种双层套管混凝土桩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63289A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11167016.8

    申请日:2021-10-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层套管混凝土桩及其施工方法,双层套管混凝土桩由下至上设置有预制桩尖、底部连接件、若干双层套管和盖板;相邻双层套管通过分段连接件连接;双层套管由外层橡胶胞室组和塑料内桶组成;当双层套管静压沉管后在其外层橡胶胞室组内灌注水泥浆,可使外层橡胶胞室组膨胀扩径以填充沉管时产生的桩身与土体间空隙,增加与土体的侧摩阻力,从而让桩基快速达到设计承载力;本发明在桩身土体间预打设排水板,以消散沉管时产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可以改善土体性质,促使桩基承载力增加,进一步提高基础支承力效果,同时加速完成桩土变形,加快路堤沉降进程,缩短上部路面施工等待期,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并减少工后沉降。

    一种基坑外设置隔离桩对旁侧隧道保护效果的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35032A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110704872.6

    申请日:2021-06-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坑外设置隔离桩对旁侧隧道保护效果的评估方法,包括:根据基坑、隔离桩、既有隧道三者位置构建三维坐标系及三维力学计算模型;根据所述的三维力学计算模型,计算基坑开挖在隔离桩处的水平附加应力值;根据所述的三维力学计算模型和所述水平附加应力值,基于最小势能原理和桩‑土变形协调条件,通过能量变分法求得隔离桩侧向挠曲变形;根据所述的三维力学计算模型和所述隔离桩侧向绕曲变形,基于地层补偿法,利用镜像法求得隔离桩侧向绕曲变形引起的既有隧道水平位移值;根据所得的隧道水平位移值的大小进行评估,参照《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保护技术规程》中I级控制标准,若隧道水平位移值小于5mm,则为合理,反之不合理。

    泡沫混凝土景观修复体系的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22731A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2110532041.5

    申请日:2021-05-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泡沫混凝土景观修复体系的施工方法,首先原有路基边坡清表,打设钢板桩后进行泡沫混凝土楔形挡墙施工,同时进行抗滑桩施工,并安装竖向挡架和打设锚杆,紧接着进行泡沫混凝土扇形挡墙施工,然后进行绿化带的回填平整作业,再进行中空砼顶梁和护栏施工,最后进行绿化景观布置施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打设钢板桩后再进行开挖作业,尽量避免了对边坡的大开挖,减少了对原有路基的扰动,同时钢板桩起到模板作用,待挡墙浇筑养护完成可回收利用钢板桩,技术效益优势明显;本发明设置了绿化平台、绿化带以及绿化墙,结构合理,施工方便,形成多维立体的绿色景观,对周边环境的美观度有极大提升。

    锚杆泡沫混凝土拼宽路基的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08954A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2110531956.4

    申请日:2021-05-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锚杆泡沫混凝土拼宽路基的施工方法,先施作n型基础,再分层安装L型挡板和插板形成面板,并分层进行泡沫混凝土回填浇筑,然后施作路面防排水体系,最后浇筑找平层,施作新路面层,完成锚杆泡沫混凝土拼宽路基的施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设置的n型基础不但大大减小地基开挖量,而且有效提高泡沫混凝土回填区域基底的承载力,利用中空注浆锚杆加强与既有路基的整体性,技术效益优势明显;本发明中设置的插板和L型挡板,结构合理,制作安装简便,有效提高面板施工效率,减少工期;本发明中设置的支座和支撑杆,不但提高了面板的整体性和刚度,而且加强了新老路基的衔接,缩小沉降差。

    反循环钻孔桩全过程监控系统的安装操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36136A

    公开(公告)日:2021-08-10

    申请号:CN202110435521.X

    申请日:2021-04-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反循环钻孔桩全过程监控系统的安装操作方法,包括步骤:1)制作安装泥皮接斗;2)在钻头底面安装刀头和底部泥土吸口,同时在钻头里安装水平注浆管;3)在对接臂高度的钻杆周边开设侧向泥皮吸口,在钻杆内部安装水平吸泥皮管连通侧向泥皮吸口;4)经过调试后开动反循环钻机;5)控制伸缩仪使泥皮接斗的橡胶接触片与孔壁直接接触;6)通过GPS定位器监控钻孔的打设深度。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在传统反循环钻机上进行改造,结构合理,安装便捷,能够有效清理钻孔底部沉渣,保证桩体端阻力的有效发挥,同时实时监控钻孔深度和泥浆比重变化,保证施工安全顺利进行。

    一种用于水下隧道抗浮的囊式定位注浆锚杆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727516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2011614227.7

    申请日:2020-12-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水下隧道抗浮的囊式定位注浆锚杆及其施工方法,该囊式定位注浆锚杆包括囊式定位注浆锚杆基础主体和定位注浆装置;囊式定位注浆锚杆基础主体包括囊袋、带孔管和压力传感器;定位注浆装置包括电磁铁限位器、注浆导管和位移传感器;本发明通过囊袋作为盛放后期注浆液的容器,注浆空间大;囊袋伸缩范围大,未注入浆液时体积小,施工快速便捷;通过钢筋捆扎与外部柔性管连接,制作简单,节约施工成本和工期;通过电磁铁限位器实现快速定位注浆,通过位移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更加精准地对注浆量以及电磁铁限位器进行控制;本发明囊式定位注浆锚杆安装施工方便,预防和治理水下隧道上浮问题效果显著,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

    灌溉渠道预制拼装与现浇混凝土压顶的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681257A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2011566745.6

    申请日:2020-12-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灌溉渠道预制拼装与现浇混凝土压顶的施工方法,包括步骤:步骤一、在设计位置处,使用挖机进行开挖,开挖时,先利用挖机底盘前端设置的松土装置翻松预挖沟槽土,再配合U形挖斗轻松开挖U型槽基坑;步骤二、U型槽底压实后设置垫层,垫层采用混凝土铺设在土体间,在垫层上部喷涂聚四氟乙烯涂层。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硬土冻土的施工条件下沟槽也能一次性成型,坡面光滑平整,坡顶顺直美观,无需人工修整;预制U型槽可进行流水线生产,生产效率较高;减少了现场施工工作量;减轻了对吊装精确度的需求,降低了施工难度;解决了预制U型槽连接缝隙透水,传统混凝土压顶和混凝土渠道连接强度弱、压顶易脱落的问题。

    一种针对盾构隧道水平变形的注浆纠偏效果的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464485A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2011411457.3

    申请日:2020-12-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盾构隧道水平变形的注浆纠偏效果的评估方法,包括:建立注浆体积膨胀力学计算模型,基于镜像法推导出注浆引起的土层中任意一点的简化水平附加应力的计算公式;采用注浆区域均匀膨胀模型,根据袖阀管注入的浆液量和注浆环的体积膨胀率得到注浆后土体膨胀后体积,带入所述计算公式求得待纠偏隧道处水平附加应力;通过隧道剪切错台和刚体转动协同变形计算模型,将待纠偏隧道处水平附加应力带入隧道水平位移公式,即可求得计算范围内任意一点的隧道水平位移纠偏量;根据所述隧道的水平位移纠偏量进行评估,参照《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保护技术规程》中Ⅰ级控制标准,若隧道偏移轴线中心小于5mm,则为合理,反之不合理。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