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982559B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010953252.1
申请日:2020-09-11
Applicant: 浙大城市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叠隧道内模拟支撑台车影响作用的简化装置及实验方法,包括:模型箱;新建隧道模型,所述新建隧道模型横架在所述模型箱中;既有隧道模型,所述既有隧道模型横架在模型箱中且位于所述新建隧道模型下方;支撑台车,所述支撑台车滑动设置在既有隧道模型中,所述支撑台车包括多节串联的子台车组成,子台车包括多个串联的台车门架,相连的两个台车门架的间距与既有隧道模型的管片宽度相同,每个台车门架断面外壁固定有多个支撑轮组,每个台车门架断面内壁固定有重量调节装置;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与支撑台车相连;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安装在既有隧道模型的监测断面处。适用于重叠隧道(上穿新建隧道、下部既有隧道)的模拟。
-
公开(公告)号:CN111982559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10953252.1
申请日:2020-09-11
Applicant: 浙大城市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叠隧道内模拟支撑台车影响作用的简化装置及实验方法,包括:模型箱;新建隧道模型,所述新建隧道模型横架在所述模型箱中;既有隧道模型,所述既有隧道模型横架在模型箱中且位于所述新建隧道模型下方;支撑台车,所述支撑台车滑动设置在既有隧道模型中,所述支撑台车包括多节串联的子台车组成,子台车包括多个串联的台车门架,相连的两个台车门架的间距与既有隧道模型的管片宽度相同,每个台车门架断面外壁固定有多个支撑轮组,每个台车门架断面内壁固定有重量调节装置;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与支撑台车相连;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安装在既有隧道模型的监测断面处。适用于重叠隧道(上穿新建隧道、下部既有隧道)的模拟。
-
公开(公告)号:CN111914423A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2010776487.8
申请日:2020-08-05
Applicant: 浙大城市学院
IPC: G06F30/20 , G06F30/1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空洞的地层中盾构施工引起的土体位移的计算方法,包括:根据隧道以及空洞的相对位置建立三维坐标系,并建立空洞与隧道共同作用的力学模型;根据建立的力学模型,分别计算盾构施工产生的某点(x,y,z)的位移、盾构施工产生的空洞的位移、空洞失稳收缩产生的该点(x,y,z)的位移;根据计算所得的各位移,将隧道与空洞对该点(x,y,z)的位移进行叠加,求得该点(x,y,z)的土体位移。适用于在含空洞地层中计算盾构施工引起的土体位移的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3435032A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110704872.6
申请日:2021-06-24
Applicant: 浙大城市学院
IPC: G06F30/20 , G06F30/13 , G06Q10/06 , G06Q50/08 , G06F111/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坑外设置隔离桩对旁侧隧道保护效果的评估方法,包括:根据基坑、隔离桩、既有隧道三者位置构建三维坐标系及三维力学计算模型;根据所述的三维力学计算模型,计算基坑开挖在隔离桩处的水平附加应力值;根据所述的三维力学计算模型和所述水平附加应力值,基于最小势能原理和桩‑土变形协调条件,通过能量变分法求得隔离桩侧向挠曲变形;根据所述的三维力学计算模型和所述隔离桩侧向绕曲变形,基于地层补偿法,利用镜像法求得隔离桩侧向绕曲变形引起的既有隧道水平位移值;根据所得的隧道水平位移值的大小进行评估,参照《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保护技术规程》中I级控制标准,若隧道水平位移值小于5mm,则为合理,反之不合理。
-
公开(公告)号:CN212513664U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2021983445.3
申请日:2020-09-11
Applicant: 浙大城市学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重叠隧道内模拟支撑台车影响作用的简化装置,包括:模型箱;新建隧道模型,所述新建隧道模型横架在所述模型箱中;既有隧道模型,所述既有隧道模型横架在模型箱中且位于所述新建隧道模型下方;支撑台车,所述支撑台车滑动设置在既有隧道模型中,所述支撑台车包括多节串联的子台车组成,子台车包括多个串联的台车门架,相连的两个台车门架的间距与既有隧道模型的管片宽度相同,每个台车门架断面外壁固定有多个支撑轮组,每个台车门架断面内壁固定有重量调节装置;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与支撑台车相连;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安装在既有隧道模型的监测断面处。适用于重叠隧道(上穿新建隧道、下部既有隧道)的模拟。(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