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146897A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2011122696.7
申请日:2020-10-2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M1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爆胎模拟实验装置,包括轮辋、限位槽、转动轴、限位板、弹簧、第一螺栓、支撑台、推杆电机、拉推式电磁铁、安装帽、穿刺器夹具、穿刺器、第二通孔、穿刺器刀头、第三通孔和控制器;该发明,安全、可靠,提供了一种可以实现轮胎模拟爆胎,快速放气的实验装置,较好的模拟汽车正常行驶过程中的爆胎现象,为研究汽车爆胎后的操纵稳定性控制提供硬件和数据支持;在进行爆胎实验时,可以将整个发生装置收回到轮辋以内范围,保证了整个装置不会因为在轮辋范围之外而触地损坏,大大增强了其安全性和可重复利用率,同时不因后续损坏发出的振动声响对驾驶者进行后续的操纵稳定性研究产生实验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2124005A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2011104645.1
申请日:2020-10-1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轮自动防滑装置,控制器控制电推杆工作时,电推杆驱动推杆在平行于桥壳的平面内做直线运动,推杆的尾端与滑杆的一端通过杆固定连接,推杆的尾端与滑杆均通过螺栓与杆上开有的通孔相连,小轮沿着沟槽做直线运动,滑杆与主防滑链的中部通过转动副相连,主防滑链与半轴套管的末端通过球头铰相连,主防滑链能够绕着球头铰旋转,该种装置解决了传统防滑链为单体零件,使用携带非常不方便的问题以及拆卸困难的问题,该种装置在使用时只需要给驱动电机正转,主防滑链就会在电推杆的作用下绕着球头铰向上转动,附着在车轮的侧面,副防滑链附着在车轮的表面,解决了传统防滑链安装复杂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089736A
公开(公告)日:2020-05-01
申请号:CN202010024148.4
申请日:2020-01-1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1M1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爆胎模拟实验装置,固定于安装有汽车轮胎的轮辋上,所述汽车爆胎模拟实验装置包括预紧触发装置、收回装置、蓄电池和控制器;本发明的爆胎模拟实验装置,通过两驱动电机来分别驱动两套滚轴丝杠滑轨来带动击穿器远离和靠近轮胎以实现轮胎模拟爆胎,快速放气,具有安装快捷,使用成本低,通用性强以及速度可调整的特点;可应用于各种车型不同车速路况下的爆胎实验,结构简单、模拟控制精度高,爆胎后不影响车辆进行后续实验。
-
公开(公告)号:CN106891890A
公开(公告)日:2017-06-27
申请号:CN201710235023.4
申请日:2017-04-1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60W30/09 , B60W30/095 , B60W50/14 , B60R21/0134 , B60R19/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W30/09 , B60R19/20 , B60R21/0134 , B60W30/0953 , B60W30/0956 , B60W50/14 , B60W2050/0028 , B60W2050/143 , B60W2420/52 , B60W2520/28 , B60W2550/10 , B60W2550/1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主动防撞系统,能够减少和降低突发的无法避免的碰撞事故对汽车驾驶员的伤害。包括控制模块、前处理模块、执行模块和缓冲吸能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路面车道信息、本车信息、前后方障碍信息以及本车与前后方障碍在路面车道上的相对信息;前处理模块依据数据采集模块获得的信息建立当前状态下本车及路面车道车辆分布模型;控制模块根据前处理模块处理后的数据,判断是否存在碰撞危险,并将碰撞划分等级,针对不同等级向执行模块和缓冲吸能模块发送相应的指令以减小或避免碰撞;执行模块向驾驶员发出警报,同时操纵制动系统及转向系统执行相应操作;缓冲吸能模块为主动弹出和收回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05782280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610216702.2
申请日:2016-04-0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F16D3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D37/0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汽车用电流变液离合器,包括:作用为控制离合器接合和中断的电流变液传动装置;作用为给电流变液供电的供电装置;作用为分配发动机输入动力为两部分,减小电流变液传动装置所需传递转矩的行星齿轮组。通过运用电流变液传动装置和行星齿轮组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发动机和变速器之间的动力传递和中断。在实现汽车正常起步和换挡等操作的情况下,以减小电流变液离合器的主、从动机构和电流变液所需传递转矩,降低电流变液工作电压,减少主、从动机构传动片数量、减轻离合器重量。且对电流变液离合器进行重新设计,使本发明所述新型汽车用电流变离合器各构件布置合理、紧凑。
-
公开(公告)号:CN105752078A
公开(公告)日:2016-07-13
申请号:CN201610289351.8
申请日:2016-05-0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自动驾驶仪执行机构,包括转向部分、制动部分、通信模块,所述转向部分包括固定平台、转向驱动装置、电磁离合装置;所述转向部分包括固定平台、转向驱动装置、电磁离合装置,转向驱动装置以转动副与固定平台组成平面四连杆机构,转向电磁离合装置固定在转向驱动装置上。制动部分包括制动驱动装置,与转向部分类似的电磁离合装置。本发明可代替驾驶员自主可靠完成驾驶任务,且在驾驶过程中能够与驾驶员之间实现驾驶任务切换,使车辆实现自动驾驶,还能够适应不同类型,不同型号的车辆,在不对车辆进行改造的基础上,就可安装在车辆上,且不会影响安全气囊的正常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4863989A
公开(公告)日:2015-08-26
申请号:CN201510319845.1
申请日:2015-06-1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F16D3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汽车用电流变自动离合器,所述左壳体与右壳体密封固定连接后与发动机飞轮螺纹连接,结合齿圈与右壳体同轴固定连接,花键毂与离合器输出轴花键连接,接合套与花键毂通过花键滑动连接;左、右壳体与离合器输出轴之间设有密封套筒;花键套筒与离合器输出轴花键连接,花键套筒分别与左壳体、支承套筒连接,主动筒总成与从动筒总成径向交错分布,从动筒总成的最内侧与花键套筒过盈配合,主动筒总成的最内侧与支承套筒过盈配合,主动筒总成的最外侧与连接套筒过盈配合,连接套筒与右壳体过盈配合;离合器腔室内充满电流变液,右壳体上设有充放液塞;电刷与右壳体周向滑动连接,可控高压电源与电刷通过导线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2182767A
公开(公告)日:2011-09-14
申请号:CN201110138909.X
申请日:2011-05-2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F16D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用电流变自动离合器,其包括右端盖、左端盖、中心轴、主动片、从动片、左绝缘套、右绝缘套、套筒与电流变液体。套装在主动片与1号隔套上的套筒安装在右端盖与左端盖之间,相邻两主动片之间放置1号隔套,主动片的隔套通孔上安装有1号绝缘片,用螺栓把右端盖、相间放置的主动片与1号隔套和左端盖固定连接,中心轴和从动片采用花键副连接,相邻两从动片之间放置2号隔套,从动片的周边安装有2号绝缘片,从动片与主动片相间设置。中心轴通过左绝缘套、右绝缘套、2号轴承与1号轴承安装在左端盖与右端盖上,在相邻的主动片和从动片之间形成的空腔内充满电流变液体,中心轴的小直径轴套装有导电环,连接板固定安装左端盖上。
-
公开(公告)号:CN115332687B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211082028.5
申请日:2022-09-0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H01M10/6569 , H01M10/613 , H01M10/617 , H01M10/615 , H01M10/633 , H01M10/6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相变冷却的集装箱储能装置温控系统及方法,涉及电池保温散热技术领域。包括电池舱;控制室,控制室内部设有第一相变材料回收腔、第二相变材料回收腔、系统控制柜和材料罐,第一相变材料回收腔和第二相变材料回收腔连接于控制室内,系统控制柜连接于第一相变材料回收腔,第二相变材料回收腔设置有第三液体管路,第二相变材料回收腔材料罐连接,电池舱通过管路与材料罐和第一相变材料回收腔连接;温控机构,温控机构通过管路与第一相变材料回收腔、第二相变材料回收腔、材料罐和电池舱连接,温控机构与系统控制柜电连接。本发明将液冷装置与相变材料相结合,温控效果更好。
-
公开(公告)号:CN118839588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0816420.0
申请日:2024-06-2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6F30/27 , B60W60/00 , B60W50/00 , G06F30/15 , G06F16/36 , G06F40/284 , G06F40/30 , G06N3/045 , G06N3/0442 , G06N3/0464 , G06N3/0499 , G06N3/08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广义驾驶行为图谱的人机感知与决策方法,其方法为:第一步、广义驾驶人行为语义建模;第二步、广义人车路系统动力学建模;第三步、人机融合感知;第四步、人机混合决策。有益效果:为驾驶情境态势分析提供支撑。实现了多场景、多工况下的普遍应用。提高了交通参与物运动规律分析的准确性。提高了自动驾驶子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权重分配进行优化处理,提高了驾驶权分配后人机共驾系统的整体性能。输出本车驾驶人与周围车辆驾驶人的驾驶行为语义,供人机共驾系统的感知、决策模块进行参考,提高了人机混合决策一致性、安全性、机动性与舒适性,从而提高人机共驾系统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