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621058A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410791160.2
申请日:2014-12-19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IPC: A01K67/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K6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柞蚕蛹生产天敌昆虫宿主卵的方法,该方法突破了柞蚕蛹发蛾的技术难点,通过适宜的温湿度条件解决了羽化率降低的问题,设计了发育架、发育盘及展翅网,解决了柞蚕蛾展翅问题,该方法可以应对因柞蚕茧短缺造成的材料价格上涨问题,还可以大幅减少人工投入和降低劳动强度,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对利用柞蚕卵繁殖赤眼蜂、平腹小蜂等天敌昆虫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2630641A
公开(公告)日:2012-08-15
申请号:CN201210074834.8
申请日:2012-03-21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IPC: A01K67/033 , A01M9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寄生性天敌昆虫可持续释放方法,在需防治区域根据虫口密度与防治需要布设若干释放点,每点安装一套释放装置。释放装置的释放筒为壳体结构,两端分别设有可拆装的实心盖和网盖,释放筒的中部设有网隔;在防治区域布设寄生性天敌昆虫释放装置,可实现天敌昆虫的持续释放,能够有效针对防治对象世代交替、虫龄混杂等复杂情况,延长防治时间,增强防治效果;通过将天敌种群的维持工作下移至用户终端,以较易获得的替代寄主进行天敌种群维持,减少了实施防治的中间环节,可节约生防费用;特别是在需要进行化学防治时,可将天敌转移出施药区域,能够兼顾实施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
-
公开(公告)号:CN102273432A
公开(公告)日:2011-12-14
申请号:CN201110173344.9
申请日:2011-06-26
Applicant: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吉林农业大学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IPC: A01K67/033 , A01G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丽蚜小蜂作为繁殖寄主生产浅黄恩蚜小蜂雄蜂的方法。浅黄恩蚜小蜂是控制国际性害虫烟粉虱的潜在理想天敌。在自然条件下,浅黄恩蚜小蜂雄蜂数量稀少,控制烟粉虱的能力被极大限制。雄蜂的生产和释放对发挥浅黄恩蚜小蜂控制粉虱的作用至关重要。本发明通过释放未交配的浅黄恩蚜小蜂雌蜂,选择三龄-预蛹阶段的丽蚜小蜂Encarsiaformosa作为繁殖雄蜂的次级寄主,实现了浅黄恩蚜小蜂雄蜂的优质、高效生产。应用本发明生产的浅黄恩蚜小蜂雄蜂具有发育历期短、羽化率高、个体大以及与雌蜂交配后可明显提高寄生数量等优点,可有效用于烟粉虱等粉虱害虫的生物防治。
-
公开(公告)号:CN101836621A
公开(公告)日:2010-09-22
申请号:CN200910217963.6
申请日:2009-12-30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IPC: A01K67/0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越冬代异色瓢虫的收集、低温储藏及释放方法,选用负吸式吸尘装置为收集越冬代异色瓢虫装置;收集的异色瓢虫置于冷库或冰柜中低温储藏,储藏方式为瓢虫采集回来分装至布袋中,布袋内置有折纸作为瓢虫越冬载体;根据害虫的季节性发生,按防治对象发生量确定释放量,直接将异色瓢虫投放至保护作物上,瓢虫的运输及释放选用盒式装置。本发明该方法选用负压装置为收集装置,实现越冬代异色瓢虫的快速大量收集;利用冷库或冰柜中储存,实现越冬代异色瓢虫的中长期储存;选用越冬代成虫为释放虫态;本发明解决了异色瓢虫的两种虫态由于自身生物学特性均不能满足长途运输的要求,制约了瓢虫释放应用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04707607U
公开(公告)日:2015-10-21
申请号:CN201520445979.3
申请日:2015-06-26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越冬代榆紫叶甲成虫的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由紧固筒、连接筒、收集筒构成;紧固筒、收集筒上分别设有拉环和插口,拉环插入插口中,将紧固筒及收集筒固定为两个直径不等的柱形体;收集筒的内壁还设有药环;连接筒为伞形结构,连接在紧固筒、收集筒之间,构成整体封闭的筒状结构。整个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将化学药物防治和物理阻断防治相结合,有效地防止了榆紫叶甲成虫上树危害。当榆紫叶甲发生期结束,还可将本实用新型收回,既可以避免污染环境,还可以重复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205813301U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号:CN201620742655.0
申请日:2016-07-15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 北京中科白云绿色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IPC: A01K67/033 , A01M99/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治旱地作物害虫的双层镂空球状赤眼蜂放蜂器,由上半球与下半球组成镂空的球体;上半球和下半球的内层分别设有上腔和下腔,上腔边缘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出蜂口,上半球的上腔与下半球的下腔啮合组成储蜂腔;上半球、下半球的卡口外檐扣合后,在球体中部形成一个环带。采用球状镂空双层结构,可以有效减轻落地冲击、雨淋、日晒以及地温升高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同时避免卵粒被田间其他昆虫取食;适合无人机自动机械化投放,能够节约人力物力,使天敌昆虫均匀、及时有效的投放到田间,提高工作效率和防治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205813297U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号:CN201620671854.7
申请日:2016-06-30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IPC: A01K67/03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改进型天敌昆虫释放装置,由承载半球、出蜂上半球两部分组成,承载半球与出蜂上半球通过各自端口的凸凹卡扣啮合为球状结构;其中:承载半球底部设有实心配重结构,该实心配重结构上表面形成圆形的载物平面;承载半球的外部为一周凸起的卡壳,卡壳下部设有一个外缘环;所述的出蜂上半球顶部均匀分布若干缝隙作为出虫孔。田间应用该释放装置时,不受作物种类的限制,直接将含有天敌昆虫的装置抛出即可。适合水田等环境下适合赤眼蜂、蚜小蜂、捕食螨等小型天敌昆虫的释放。
-
公开(公告)号:CN209201900U
公开(公告)日:2019-08-06
申请号:CN201821802768.0
申请日:2018-11-02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IPC: A01K67/03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适合森林害虫防治的球型放蜂器,由承载半球、释放半球两部分组成,承载半球底部设有筒状的载物柱,载物柱的基部外围底部配有若干十字形排水孔,载物柱的上端口为高低错落的矩齿结构,与承载半球结合时形成格形出蜂孔;释放半球的壳体上均匀分布若干圆形出蜂孔,释放半球的外壳顶部设有挂钩。本实用新型可有效避免风吹日晒雨淋对天敌的伤害,且可避免较大型天敌昆虫对寄生蜂的捕食;与承重半球结合的载物柱端部构成的格形出蜂孔紧紧与释放半球顶部相紧贴,外围为圆形出蜂孔,由圆形出蜂孔进入的水可直接经承重下半球十字形排水孔排出,十字形排水孔还可以阻止大型天敌昆虫进入,兼顾了避免积水和其它天敌昆虫对载物柱内寄生蜂造成伤害。
-
公开(公告)号:CN205813410U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号:CN201620742714.4
申请日:2016-07-15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 北京中科白云绿色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IPC: A01M99/00 , A01K67/03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治水田作物害虫的双层镂空球状赤眼蜂放蜂器,由上半球与下半球组成一个镂空的球体;下半球的内层为圆柱形空腔,圆柱形空腔的上沿留有对称的豁口;上半球与下半球扣合后,下半球的圆柱形空腔与上半球内壁对齐后组成空心腔体作为载卵室,而豁口形成缝隙作为出蜂口;下半球的圆柱形空腔外还镶嵌一个增强漂浮力的圆环形橡胶浮片。放蜂器外型采用球状镂空双层结构,可以有效减轻落地冲击、雨淋、日晒以及地温升高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同时避免卵粒被田间其他昆虫取食;适合无人机自动机械化投放,能够节约人力物力,使天敌昆虫均匀、及时有效的投放到田间,提高工作效率和防治效果。放蜂器投放后,其双层结构该放蜂器可采用可降解材料制作,投放后不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204722066U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520417931.1
申请日:2015-06-17
Applicant: 吉林农业大学
IPC: A01K67/03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通过一种适合规模化繁育的米蛾饲养装置,由围栏、挡片、盒体组成,本体为上底、筛孔底和下底三层盒体结构,上底与本体为抽拉式连接结构;本体的上部设有长方形的围栏,围栏的四面外壁设有栅栏式的通风口;若干个挡片相互交叉设置在围栏内,形成多个小格;挡片上均匀分布针孔通风孔。利用此饲养装置饲养米蛾,饲养方便,通风良好,内表面积充足,有利于米蛾的生长及化蛹,在批量生产时可有序叠放,能够有效节省空间,提高了米蛾的繁殖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