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365172A
公开(公告)日:2018-08-03
申请号:CN201810141170.X
申请日:2018-02-1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M4/134 , H01M4/1395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然高分子聚合物保护的锂金属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一铜箔,该铜箔的表面均匀包覆有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层,同时具有一金属锂沉积层位于铜箔于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层的交界处,沉积量为2~8mAh/cm2,上述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包括琼脂糖、罗望种子胶和海藻酸钠。本发明的天然高分子聚合物保护的锂金属负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以及无枝晶的金属锂沉积,提高了锂金属的循环寿命。本发明制备方法相比目前表面包覆层构建方法,具有显著的工艺简单,易于规模化生产并可有效抑制锂支晶生长的优点。
-
-
公开(公告)号:CN101665960A
公开(公告)日:2010-03-10
申请号:CN200910112476.3
申请日:2009-09-0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C25D3/06
Abstract: 一种硫酸盐三价铬电镀液与制备方法,涉及一种电镀液。提供一种硫酸盐三价铬电镀液与制备方法。所述一种硫酸盐三价铬电镀液的组成包括主盐、络合剂、导电盐、pH稳定剂、镀液稳定剂、表面活性剂和促进剂。在水中加入络合剂,搅拌溶解,得溶液A;在溶液A中加入主盐,搅拌溶解,得溶液B;在水中加入导电盐,搅拌溶解,得溶液C;将溶液B和溶液C混合,用硫酸或氢氧化钠等调pH至2.0~4.5,得溶液D;在溶液D中加入添加剂,加水定容至所需体积的硫酸盐三价铬电镀液后即可使用,所述添加剂为pH稳定剂、镀液稳定剂、表面活性剂和促进剂。
-
公开(公告)号:CN101626077A
公开(公告)日:2010-01-13
申请号:CN200910112341.7
申请日:2009-07-29
Applicant: 厦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34
Abstract: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提供一种具有对环境友好、成本低、初始容量大、首次充放电效率高、循环性能好且易规模化生产等优点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为锑-钴-磷合金,其组成及其按质量百分比含量为Sb∶Co∶P=(44.0~95.0)∶(3.5~52.5)∶(1.5~6.5)。将硼酸溶解于水中,搅拌下加入氯化铵、溴化铵、次亚磷酸钠,溶解后得到溶液A;用盐酸调节溶液A的pH为0.5~2.5,然后加入氯化钴和酒石酸锑钾,得到电沉积溶液;以平面铜集流体为阴极进行电沉积反应,得到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0526516C
公开(公告)日:2009-08-12
申请号:CN200610111315.9
申请日:2006-08-2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锂离子电池锡铜合金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特别是涉及一种采用非氰化物电镀制备锂离子电池锡铜合金负极材料的方法。提供一种无污染,成本低,初始容量大,首次充放电效率高和循环性能好的非氰化物电镀制备主要用于锂离子电池的锡铜合金负极材料的方法。其步骤为:将焦磷酸钾溶解于水中,再分别加入氯化亚锡和硫酸铜,得混合溶液,加入环氧氯烷、三乙醇胺、甲醛和明胶得电镀液;以铜片为基底电镀形成银白色光亮镀层得锡铜合金。可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用电镀法制备负极材料可实现规模化生产;用非氰化物溶液为电镀液,成本低,对环境无污染;提高电极材料充放电循环性能,相对其他锡基合金的成本也较低。
-
公开(公告)号:CN115084520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679378.3
申请日:2022-06-1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碱金属负极表面处理液组合物及其应用,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含卤碱金属盐0.1‑5.0wt%,含氟羧酸类物质0.1‑5.0wt%,酸酐类物质0.1‑5.0wt%,有机聚合物类物质0‑10.0wt%,有机溶剂补至100wt%。本发明通过含氟羧酸类物质及酸酐类物质与碱金属表面钝化层的原位反应,将钝化层转化为具有相应碱金属离子的羧酸盐,该羧酸盐中的羰基能够有效传递金属离子,提升保护层的离子电导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653786B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2010600842.6
申请日:2020-06-2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M4/62 , H01M4/36 , H01M4/38 , H01M10/052
Abstract: 一种过渡金属基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锂硫电池正极材料领域。所述过渡金属基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具有单层或多层碳基框架,碳基框架上负载有镍钴合金、镍钴磷化物或镍钴硫化物等。先设计合成了乙酸镍钴纳米晶体,随后通过选用不同有机分子配体如单宁酸、植酸等的原位溶解‑沉淀反应,合成了一系列的中空材料类似物,经过惰性气氛碳化后,分别得到了碳载金属、碳载金属磷化物等,经过热熔注入单质硫,硫能够被正极材料包覆,载硫后分别测试了单层或双层中空材料在锂硫电池中的性能表现。制备的过渡金属基中空复合正极材料具有高载硫量、高比容量、循环稳定性好的优势,在储能设施、便携式电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具有广阔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7069000B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1710181892.3
申请日:2017-03-24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62 , H01M10/0525 , B82Y30/00
Abstract: 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锰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组成成分包括纳米硅、硅锰合金和有机物裂解的无定型碳,硅锰合金生长在硅表面或硅颗粒之间,无定型碳包裹在硅和硅锰合金外面。将酚醛树脂加入乙醇中,溶解后,加入醋酸锰,得溶液A;将纳米硅放入溶液A中,超声处理后,得溶液B;将溶液B在水浴锅中搅拌蒸干得到前驱物,干燥后煅烧,即得。制备工艺简单,对环境友好,同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较高的比容量、优异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所制备的材料中Si0.7Mn0.1C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负极材料,初始容量达到869.5mAh g‑1,循环50圈后较第二圈容量保持率在95.9%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2103476A
公开(公告)日:2020-12-18
申请号:CN202011005706.9
申请日:2020-09-23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M4/1395 , H01M4/04 , H01M4/38 , H01M4/134 , H01M10/05 , H01M10/0567 , H01M10/42 , B82Y30/00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离子电池无锂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及双离子电池。一种双离子电池无锂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银盐、导电盐、配位剂和添加剂溶解于水中,得到电镀液,并加入氢氧化钾溶液调节该电镀液的pH值,然后将负极集流体放置于电镀液中作为阴极,并以Pt板为阳极进行电沉积后,得到无锂负极材料。此制备方法简单、原材料便宜且条件可控。一种双离子电池无锂负极材料,包括无锂负极活性材料,该无锂负极活性材料包括银材料。此无锂负极材料具有更高的电化学稳定性和安全性。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双离子电池,包括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负极包括负极集流体以及无锂负极材料。该双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好且安全性能高。
-
公开(公告)号:CN111799444A
公开(公告)日:2020-10-20
申请号:CN202010701267.9
申请日:2020-07-2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IPC: H01M4/1395 , H01M4/04 , H01M10/0567 , H01M4/38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提升锂利用效率的锂金属负极保护方法,涉及锂电池领域。在锂电池中,以在集流体上沉积锂金属为电池负极,将高分子聚合物做为添加剂添加到酯类电解液中;本发明的高分子聚合物由单体A为丙烯腈或其衍生物、单体B为全氟烷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或其衍生物以及单体C为烷基醇二丙烯酸酯或其衍生物经过聚合反应制得。由于锂金属表面带负电荷,所述高分子聚合物中的-CN、-CF3是较强的吸电子基团,促使电解液添加剂优先吸附于锂金属表面,减少电解液中的其它组分与锂金属的接触,从而可以避免持续副反应的发生,且能使锂沉积地更加细小,更加均匀,从而减缓锂枝晶的生成,实现锂金属负极的高锂利用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