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石墨烯的太赫兹宽带可调吸波器

    公开(公告)号:CN106019433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592098.3

    申请日:2016-07-2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基于石墨烯的太赫兹宽带可调吸波器,涉及吸波器。呈三层结构,从上至下依次为周期性网状石墨烯层、介质层和金属层;所述周期性网状石墨烯层的单元结构,横向周期为Px,纵向周期为Py,石墨烯宽度具有连续渐变调制的特点,周期性网状石墨烯层的边缘具有正弦型、余弦型、抛物线型、椭圆型或其它能够实现石墨烯宽度渐变调制的曲线,且其最大宽度Wmax与Px一致,最小宽度为Wmin介于0和Px之间;所述介质层的材料为二氧化硅等绝缘体,介质层的厚度td与吸波频段相关;所述金属层的材料为金或银等良导体,金属层的厚度tm大于入射波的趋肤深度。能实现对太赫兹波的宽带强吸收,在大范围内调节入射宽带太赫兹波的吸收率,结构简单。

    一种微带测试纳米薄膜微波电磁参数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018973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539649.X

    申请日:2016-07-1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微带测试纳米薄膜微波电磁参数装置,涉及材料电磁参数的检测。设有微带夹具、微波矢量网络分析仪、GPIB数据采集卡、计算机;微带夹具由L型底座、上导带、可调短路片、SMA连接头、屏蔽罩和固定平台构成;L型底座一端设圆孔,另一端设台阶;可调短路片两端开槽;SMA连接头安装于L型底座上,SMA连接头与微波矢量网络分析仪的同轴电缆连接,被测纳米薄膜样品放置位置为输入端与可调短路片的中心位置;微带夹具锁定在固定平台上,固定平台的四角装有高度可调的支撑杆,固定平台面上均匀刻上标有刻度的一组水平线,在固定平台上锁定两片弹簧卡片,两片弹簧卡片分别放置在微带夹具的终端与侧面。测量精确、无损伤、操作简便。

    基于快速体积分方程和磁共振的人体电磁特性反演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877747A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610190456.8

    申请日:2016-03-3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B5/055 A61B5/7253 A61B5/7257

    Abstract: 基于快速体积分方程和磁共振的人体电磁特性反演方法,涉及核磁共振成像。结合玻恩迭代算法或变分玻恩迭代算法或变形玻恩迭代算法、快速傅里叶变换、稳定双共轭梯度算法以及共轭梯度算法,进行反复的正演和反演迭代至结果收敛,求解人体电磁特性参数,实现人体电磁特性参数磁共振成像的方法,得到人体组织电磁特性参数分布的二维或三维图像,呈现组织内各区域电磁特性参数差异的同时,也可对其进行定量研究,可用于医学上的疾病研究和指导临床诊断、治疗。

    基于单基地测量的地表介质参数反演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467222A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510865939.9

    申请日:2015-12-01

    Applicant: 厦门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27/2617 G01R27/2682 G01S13/885

    Abstract: 基于单基地测量的地表介质参数反演方法,涉及探地雷达。利用单天线垂直入射地面的测量结果对大地表层介质介电常数、电导率进行反演。本发明首先基于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获得单个喇叭天线垂直照射土壤表面(或金属板)的反射信号S11,根据测试结果引入Matrix Pencil(矩阵束)算法,进行不同界面反射信号的辨识分离,估计提取出由土壤表面(或金属板表面)造成的真正的反射信号,从而得到土壤表面的真正的反射系数,利用该方法能有效将各个界面反射分量加以区分,滤除非土壤表面反射信号及其他噪声信号,使得估计精度得到提高,对快速准确获得土壤表层电磁参数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种电磁波近场隔离屏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5006649A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510385274.1

    申请日:2015-06-30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电磁波近场隔离屏及其应用,涉及无线射频技术。所述电磁波近场隔离屏设有超材料单元,所述超材料单元按照矩阵排列,在电磁波近场隔离屏的两侧形成两个互相隔离的区域,每个超材料单元由至少一个变容二极管串联或并联至少一个电路元件组成,所述电路元件选自电阻、电感、电容等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矩阵排列中所有超材料单元均在同一平面内,或经过旋转、平移后能够移动到同一平面内,在矩阵排列中横向超材料单元和纵向超材料单元的个数不能同时小于3个。电磁波近场隔离屏可用于自适应近场隔离装置。有较高隔离度。具有环境自适应能力,当双天线系统周围环境发生变化时,可自动适应环境的改变,重新达到较高的隔离度。成本低、可控性、自适应。

    多波束平面贴片透镜天线
    4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050782B

    公开(公告)日:2015-09-02

    申请号:CN201310019964.6

    申请日:2013-01-1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多波束平面贴片透镜天线,涉及透镜天线。提供以平面贴片阵列天线的方式来实现多波束透镜天线,继承贴片天线加工容易、成本较低且容易赋型等特点,能有效实现电磁波的空间聚焦,并通过馈源偏焦实现良好的多波束功能的一种多波束平面贴片透镜天线。设有介质安装环、支撑架、喇叭馈源和平面贴片阵列透镜,所述平面贴片阵列透镜与支撑架由介质安装环连接,所述喇叭馈源设于平面贴片阵列透镜的中心上方并固定于支撑架上,介质安装环、平面贴片阵列透镜和喇叭馈源连接。

    一种基于空间移相表面的电扫描天线

    公开(公告)号:CN103943961A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410152975.6

    申请日:2014-04-16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空间移相表面的电扫描天线,涉及电扫描天线。提供成本低、重量轻、全向扫描,能实现水平面和垂直面的高增益的一种基于空间移相表面的电扫描天线。设有有源空间移相表面、全向天线和支撑件;所述有源空间移相表面设有至少3片有源空间移相表面单元条,各有源空间移相表面单元条以全向天线为中心轴,间隔环绕围成多边形阵列,有源空间移相表面单元条和全向天线设于支撑件上。所述有源空间移相表面为具有相位控制功能、可调范围覆盖天线工作频率的有源空间移相表面。所述有源空间移相表面可为带通式有源空间移相表面或带阻式有源空间移相表面,在通带或阻带边缘具有相位控制能力。

    K波段平面贴片透镜天线
    4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094713A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310020755.3

    申请日:2013-01-1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K波段平面贴片透镜天线,涉及透镜天线。设有介质安装环、支撑架、喇叭馈源和平面贴片阵列透镜,所述平面贴片阵列透镜固定于介质安装环上,介质安装环固定于支撑架顶部,所述喇叭馈源设于平面贴片阵列透镜中心上方并固定于支撑架上。最关键的地方在于单元的设计,只采用一种单元的形式,通过改变单元结构的参数以及单元中开槽的摆放角度来实现0°~360°的相位响应,且在不同的相移条件下传输系数均满足|S12|≥-2dB。通过计算馈源与每个阵元间的光程差来调整阵元的贴片大小,进而弥补阵列中不同位置阵元与中心之间的光程差,使透镜达到空间聚焦的效果。

    在标准多层PCB技术上实现的低轮廓双极化磁电偶极子天线

    公开(公告)号:CN119275555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593243.0

    申请日:2024-11-08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在标准多层PCB技术上实现的低轮廓双极化磁电偶极子天线,天线通过天线阵元在标准多层PCB上的堆叠实现,天线阵元为从顶部到底部依次排列的九层结构,天线阵元由顶部金属层、两个交叉极化的电偶极子、磁偶极子、通孔、缺陷地平面DGS、铁芯、预浸料板层、馈电单元以及地平面层组成。该天线厚度薄,结构平衡,重量轻,易于制造,成品率高。元件间的高隔离度能产生较高的波束扫描性能。非常适合封装技术和标准PCB工艺,是第五代(5G)移动系统中毫米波应用的有吸引力的候选者。对所设计的低轮廓双极化磁电偶极子天线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其无限阵列两种偏振的辐射模式均匀地覆盖了光束转向范围,相控阵中不会出现盲点。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射频集成电路无源集成器件逆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69199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663095.9

    申请日:2024-05-27

    Applicant: 厦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射频集成电路无源集成器件逆设计方法,属于射频集成电路和深度学习领域,包括:构建数据集,并针对具体实例仿真获取对应电容和电感的结构参数限制范围,在结构参数限制范围内生成电容和电感结构参数,同仿真后获取的S21参数组合作为数据集;构建深度学习的条件生成对抗网络,通过数据集进行训练,实现了射频集成电路无源集成器件逆设计。本发明通过检测机制生成数据集,根据数据集训练条件生成对抗网络,能够根据实际应用中对射频无源集成器件的性能需求,生成符合要求的射频无源集成器件的结构参数,节省了射频无源集成器件设计和优化的流程,提高射频无源集成器件设计的效率和灵活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