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螺旋形枝节结构的人工表面等离激元波导

    公开(公告)号:CN106450626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1054888.2

    申请日:2016-11-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P3/003 H01P3/088 H01P3/10

    Abstract: 基于螺旋形枝节结构的人工表面等离激元波导,涉及表面等离激元波导。设有金属薄膜传输线和介质基板;所述金属薄膜传输线设在介质基板的单侧或双侧,所述金属薄膜传输线的周期单元结构由矩形条带结构加载人工设计螺旋形枝节构成。采用人工设计周期性螺旋形枝节加载的方式构成金属薄膜传输线来导引微波与太赫兹人工表面等离激元,尺寸小,色散曲线在光锥线的右侧并远远偏离光锥线,且具有一定的负折射现象,渐进频率远低于传统人工表面等离激元波导的渐进频率,可实现极强的亚波长尺度局域场束缚性能。可采用柔性基板,通过弯曲变形,能够用于共形传输微波与太赫兹人工表面等离激元电磁波。

    一种神经细胞损伤修复装置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396858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508668.6

    申请日:2023-05-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神经细胞损伤修复装置,装置包括磁场发生器,用于对神经细胞组织施加频率为3‑300Hz的交变电磁场,磁场暴露时长为1h以上;优选频率为50Hz的交变电磁场。该神经细胞损伤修复装置还包括根据信号传输顺序依次连接的信号发生器和功率放大器,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磁场发生器相连,该信号发生器被配置为产生波形为标准正弦波的模拟信号。发明提供的神经细胞损伤修复装置以产生极低频电磁场,可作为无创物理治疗方法,具有安全、方便的优势,应用于通过诱导细胞组织的自噬实现修复细胞组织的损伤或促进细胞组织生长,对神经系统具有潜在治疗作用,在医疗领域内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也可作为美容手段用于维持皮肤稳态、减少皮肤老化等。

    基于人工表面等离激元的太赫兹波导

    公开(公告)号:CN105789800B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610139716.9

    申请日:2016-03-11

    Abstract: 基于人工表面等离激元的太赫兹波导,涉及太赫兹波导。设有介质基底,在介质基底上设有金属薄膜传输线,所述金属薄膜传输线为周期性支节加载的金属薄膜人工表面等离激元传输线,所述金属薄膜传输线设在介质基底的单侧或双侧,金属薄膜传输线用于引导具有极强局域场束缚性能的太赫兹人工表面等离激元;所述金属薄膜传输线的周期单元结构由中心条带结构通过加载人工设计支节结构组成;所述人工设计支节结构由两条金属条带构成,形成L型、T型等形状,可单独加载于中心条带结构一侧,或可采用对称、反对称、偏移对称等方式加载于中心条带结构两侧,人工设计支节结构在波导传输方向上的长度小于周期单元结构的单元长度。

    一种增强无纳米图案化石墨烯紫外光吸收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227060A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810076908.9

    申请日:2018-01-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5/22 B82Y20/00 B82Y30/00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强无纳米图案化石墨烯紫外光吸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具有亚波长厚度的金属基片作为底部镜面层,在镜面层上沉积具有亚波长厚度的介质材料薄膜作为介质层,石墨烯层平铺在介质层的表面,制得基于石墨烯的光学吸收体;采用S偏振的紫外光作为入射光,通过调整到基于石墨烯的光学吸收体的入射角,以调节石墨烯对于特定波长范围内紫外光的吸收。本发明有益效果是:无需在介质表面制备亚波长结构化的纳米图案,大大降低制备基于石墨烯的紫外完美吸收体的工艺难度,并且能够通过控制角度、极化、介质层厚度等参数来调整吸收光谱。

    基于石墨烯多谐振结构的极化不依赖宽带太赫兹吸波器

    公开(公告)号:CN107978871A

    公开(公告)日:2018-05-01

    申请号:CN201711447640.7

    申请日:2017-12-27

    Abstract: 基于石墨烯多谐振结构的极化不依赖宽带太赫兹吸波器,涉及太赫兹吸波器。由5层结构构成,从上至下依次为周期性石墨烯多谐振网状结构层、上介质层、偏压层、下介质层和金属层;所述周期性石墨烯多谐振网状结构层的单元结构的横向周期和纵向周期均为正方形,石墨烯多谐振结构分别是以周期正方形四边的中点连接组成的正方形样式的石墨烯、周期正方形四角半径的四分之一圆盘、周期正方形四条边上宽度的矩形条带组成。结构简单,具有一般性,通过尺度变换能够用于中红外、远红外、可见光或其它频段的电磁波的吸收。

    基于分形枝节结构的人工表面等离激元传输线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581333B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1910916455.0

    申请日:2019-09-26

    Abstract: 基于分形枝节结构的人工表面等离激元传输线及应用,属于波导与传输线技术领域。包括导波结构,所述导波结构上设有周期性分形枝节,所述周期性分形枝节分布在导波结构的单侧或双侧,所述周期性分形枝节采用十字分形、Cantor形、T形、Minkowski形、Koch形、Moore curve形、Sierpinski形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导波结构采用微带线、共面波导、带状线、槽线、鳍线、单导体传输线中的至少一种。人工设计方便、灵活,通过尺度变换,放大、缩小枝节单元结构尺寸及迭代次数,能够用于微波、毫米波、或太赫兹波段的人工表面等离激元电磁波单路或多路的传输,在微波毫米波及太赫兹电路、器件与系统中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一种综合多波束-频率不变的共形阵列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18289A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2110030978.2

    申请日:2021-01-11

    Abstract: 一种综合多波束‑频率不变的共形阵列的方法,涉及人工电磁器件。通过利用EGMPM算法整合三种波束得到一个具有频率不变性的线性天线阵列系统,从而获得线性天线阵列系统在虚拟空间中的点源激励和点源间距;通过拉普拉斯方程和边界条件的设置,得到虚拟空间到物理空间的映射关系,用一个雅克比矩阵J表示,将每个点源位置利用该共形变换映射到实际的共形透镜上,并保持点源幅值不变;通过虚拟空间和物理空间之间映射的雅克比矩阵设置共形透镜的相对介电常数;根据天线反射理论,在天线阵列的底部阵元放置处的底端设置一层泡沫层,调整该区域的相对介电常数,实现一个多波束‑频率不变的共形阵列。节省成本,增加天线阵列灵活性和适用性。

    一种极低频电磁场诱导的促神经细胞生长和交联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210535A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申请号:CN202011111309.X

    申请日:2020-10-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极低频电磁场诱导的促神经细胞生长和交联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搭建一种刺激神经细胞的极低频电磁场发生仪;步骤2:密绕螺线管接收信号发生器发出的脉冲信号,产生相应波形的电磁场;步骤3:所述的信号发生器发出的信号频率是50Hz、电流为0.3A;步骤4:所述的功率放大器放大倍数是10倍;步骤5:培养SH‑SY5Y神经细胞至对数期备用;步骤6:将所述对数期SH‑SY5Y神经细胞分成若干组;步骤7:所述极低频电磁场刺激SH‑SY5Y神经细胞;步骤8:以检测刺激后细胞的活性大小、增殖速度和分化程度。该方法证明了极低频电磁场对SH‑SY5Y神经细胞的促生长作用,证明了极低频电磁场对神经系统的潜在治疗作用,更加安全、方便。

    一种提高宽带OAM方向性的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957584A

    公开(公告)日:2020-04-03

    申请号:CN201911310043.9

    申请日:2019-12-18

    Abstract: 一种提高宽带OAM方向性的新方法,涉及人工电磁器件。提出一种三维缩放变换光学的方法,对变换前后的三维区域分别按立体角进行分割后,再对分割所得的对应子区域分别应用三维缩放变换光学;设计圆柱形会聚透镜,由虚拟空间中的蒙古包形区域变换而来,计算物理空间中圆柱形会聚透镜的材料参数,并在会聚透镜工作在单频点时,分别仿真其填充材料为磁性和非磁性时的会聚效果;验证会聚透镜工作在宽频带上的会聚效果;对所设计的会聚透镜提供一种可行的制作方法,先对会聚透镜进行分割并保证分割出的每段的材料是均匀的,然后填充介质材料,进行会聚特性进行验证;将会聚透镜置于产生OAM波束的天线阵的上方,即可提高宽带OAM方向性。

    一种吐纳麝香诱导人正常肝细胞恶性转化模型的建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699323A

    公开(公告)日:2020-01-17

    申请号:CN201911132096.6

    申请日:2019-11-19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细胞生物学领域,提供了一种吐纳麝香诱导人正常肝细胞恶性转化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配制吐纳麝香工作液;培养L02人体正常肝细胞至对数期后分成转化组和对照组;用吐纳麝香处理转化组细胞;将处理后的转化组细胞、对照组细胞培养至20代,通过软琼脂糖克隆实验检测细胞锚着独立生长能力,再通过划痕实验检测细胞愈合和迁移能力。本发明提供的建立方法,通过软琼脂克隆实验可在转化组观察到体积较大且边缘整齐的克隆细胞团,通过划痕实验可观察到转化组克隆细胞较对照组细胞的划痕愈合更快,细胞迁移能力更强,不但有效验证吐纳麝香对人体具有致癌效应,还为吐纳麝香毒性效应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且该方法操作简单、方便、费用低廉。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