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循环冷却水系统的缓蚀剂性能评价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36528B

    公开(公告)日:2013-11-20

    申请号:CN201210130590.0

    申请日:2012-04-28

    Applicant: 南京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1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循环冷却水系统的缓蚀剂性能评价装置及方法,属于缓蚀剂性能评价技术领域。本发明中循环水泵通过管道与循环冷却水槽相连,循环冷却水槽内部设置有加热棒,流量计进水口通过管道与循环水泵相连,流量计出水口通过管道与五口玻璃管的进水口相连接,工作电极口、参比电极口和辅助电极口上分别安装有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辅助电极,五口玻璃管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循环冷却水槽相连,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辅助电极与电化学工作站相连接。本发明能够模拟循环冷却水实际工况条件下的流速和温度条件,在测试装置运行状态下对测试体系进行交流阻抗谱测试,根据有/无缓蚀剂条件下的电化学总反应电荷转移电阻计算得到缓蚀剂的缓蚀效率。

    降低厌氧过程高浓度氨氮同步提高产甲烷菌活性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49494B

    公开(公告)日:2012-11-28

    申请号:CN201110171341.1

    申请日:2011-06-23

    Applicant: 南京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50/34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降低厌氧过程高浓度氨氮同步提高产甲烷菌活性的方法,属于废水处理领域。其步骤为:高浓度含氮有机废水在厌氧反应器中与厌氧微生物充分接触反应降解后产生大量氨氮,将部分废水通入结晶沉淀池,并按照一定配比投加可溶性镁源和磷酸盐,调节pH至7.0~10.0,使废水中的Mg2+、NH4+和PO43-反应生成MAP结晶并沉淀下来,经处理后的上清液通过pH调节池将pH稳定在6.5~8.0后回流至厌氧反应器内。本发明不仅能有效回收废水中的氨氮资源,同时消除由于氨氮过高导致厌氧污泥活性下降的现象,提高了厌氧反应的运行效果和甲烷产率。

    发酵工业废水分质回用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08930B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0910234582.9

    申请日:2009-11-23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酵工业废水分质回用系统和方法。发酵工业废水二级生化处理后的出水先进入电催化氧化反应器处理,然后其出水从一体化生物反应器底部的布水器进入,由下往上流动,先后经过厌氧、缺氧、好氧生物处理,出水消毒后可用于观赏性景观环境用水;而后进入微滤装置进行处理,其出水可用于娱乐性景观环境用水;而后进入纳滤装置进行处理,其出水可用于城市杂用水;最后进入反渗透装置进行处理,出水可用于工业用水。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合理可行,运行稳定,各工段出水水质好,运行成本低;本发明中的各装置易于模块化、标准化、集成化,因此,本发明在发酵工业废水分质回用领域具备技术、经济的合理性、可行性,适合推广应用。

    用于维生素C二级生化出水处理及回用的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491560A

    公开(公告)日:2012-06-13

    申请号:CN201110423558.7

    申请日:2011-12-16

    Applicant: 南京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1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维生素C二级生化出水处理及回用的方法及系统,属于废水处理领域。本发明方法包括预处理单元和膜处理单元两个部分,即采用砂滤、臭氧消毒、活性炭吸附、阳离子树脂交换和保安过滤作为预处理单元,采用纳滤、一级反渗透和二级反渗透作为处理单元,去除废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和无机盐。本发明系统包括原水池、砂滤塔、臭氧消毒塔、活性炭过滤器、阳离子树脂交换柱、保安过滤器、第一中间水池、第二中间水池、清水池,还包括纳滤装置、一级反渗透装置、二级反渗透装置,组件之间相互连接;本发明可根据不同用水的水质水量需求对工艺各段产水水量进行调节,实现维生素C废水处理资源化,降低维生素C生产成本。

    一种耐盐的α-淀粉酶突变体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060988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383859.5

    申请日:2024-09-30

    Applicant: 南京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盐的α‑淀粉酶突变体及其应用,所述突变体由野生型α‑淀粉酶定向进化得到,包括第47位的谷氨酸突变为苯丙氨酸,或第202位的谷氨酸突变为苯丙氨酸,或第248位的谷氨酸突变为苯丙氨酸,或第352位的天冬氨酸突变为缬氨酸,或第248位的谷氨酸突变为苯丙氨酸且第352位的天冬氨酸突变为缬氨酸。本发明提供的α‑淀粉酶突变体具有较高的耐盐性能,在高浓度的钠离子、镁离子、钙离子溶液中的酶活性高于原始酶;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突变体的制备方法与应用,提供了包含具有较高的耐盐性能的α‑淀粉酶突变体或其编码基因或相应载体或相应重组细胞,优化了α‑淀粉酶在高浓度盐环境中的应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