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607286B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1910773782.5
申请日:2019-08-21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灰树花麦角硫因基因Gfegt1和Gfegt2在合成麦角硫因中的应用,属于生物合成生物学领域。本发明利用同源比对的方法找出灰树花中可能的麦角硫因合成酶基因Gfegt1、Gfegt2,并利用提取灰树花RNA后反转录成cDNA进行克隆获取。本发明构建利用酵母启动子启动Gfegt1、Gfegt2两个基因表达的载体并转化至酿酒酵母EC1118中,随后通过添加底物让酿酒酵母吸收,在体内反应催化合成麦角硫因,进行提取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麦角硫因产物的生成,实现了体内生物合成麦角硫因。本发明为麦角硫因的生产提供一条全新的生物合成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09266676B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1811086453.5
申请日:2018-09-18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12N15/7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击转化暹罗芽孢杆菌的方法,属于微生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对暹罗芽孢杆菌JFL15电击转化过程中感受态细胞的制备、质粒的浓度以及电击参数等因素进行了全面的优化,首次建立了一套简单、有效的暹罗芽孢杆菌遗传转化方法。本发明的暹罗芽孢杆菌遗传转化方法操作简单,转化率高,效果稳定,可高效转化用于CRISPR‑cas9基因敲除以及用于同源重组敲除载体的大片度质粒(>11kbp),不仅为暹罗芽孢杆菌的遗传改造奠定了良好基础,对加快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其它芽孢杆菌的遗传转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0551697A
公开(公告)日:2019-12-10
申请号:CN201910789954.8
申请日:2019-08-26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侧耳类食用菌麦角硫因合成酶PEGT1和PEGT2在合成麦角硫因中的应用。本发明从侧耳类食用菌平菇、白灵菇、杏鲍菇出发,克隆并功能鉴定了这三种侧耳类食用菌麦角硫因合成编码相关基因,其核苷酸序列分别如SEQ ID NO:2、4、6、8、10、12所示,分别与pET-32a(+)表达载体连接并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异源表达,并实现了体外合成麦角硫因。本发明首次阐明了侧耳类食用菌麦角硫因生物合成途径,表明其具有更简洁的合成通路,即由Pegt1、Pegt2两个基因参与麦角硫因的合成,同时,本发明构建的基因工程细胞安全稳定,生产周期短,显示出其在麦角硫因的应用开发中的重大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9554414A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811332635.6
申请日:2018-11-09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金针菇基因Fvegt1、Fvegt2和Fvegt3在合成麦角硫因中的应用,属于生物合成领域。本发明通过同源克隆法和基因合成法从金针菇菌丝体中克隆了麦角硫因合成途径中的3个基因,进行了体外表达,实现了体外生物合成金针菇麦角硫因。FvEgt1能将His、Cys、SAM和FeSO4等底物催化形成AdoHcy和HerSul;FvEgt2能与Cys结合,激活半胱氨酸的SH形成硫阴离子;而FvEgt3则催化PLP与HerSul形成酮亚胺复合物;前者活化的硫阴离子亲核攻击酮亚胺复合物后便可形成麦角硫因。本发明首次阐明了除细菌、子囊菌等以外的担子菌金针菇中麦角硫因的生物合成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09053914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0622770.8
申请日:2018-06-15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08B3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B37/00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蛹虫草粗多糖一步法脱色与除蛋白的纯化工艺。所述纯化工艺包括如下过程:S1.制备蛹虫草粗多糖样品;S2.利用强极性大孔吸附树脂制备层析柱;S3.将蛹虫草粗多糖样品稀释为浓度0.01mg/mL~5mg/mL,然后过层析柱,控制样品流速为0.5~2.5BV/h,得到的滤液即为除去色素和蛋白的蛹虫草多糖滤液。本发明所述纯化工艺不仅可以快速地同时脱色和去除蛋白,其脱色率为85.94%,蛋白去除率为70.05%,多糖保留率为78.92%;而且处理后,蛹虫草多糖样品中多糖并未发生任何结构改变,其抗氧化作用显著高于传统的处理方法,同时对巨噬细胞均无细胞毒性,安全性高。此外,本发明所述纯化工艺过程简单,成本低廉,且采用的吸附剂安全、环保,适用于工业化批量纯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6367458A
公开(公告)日:2017-02-01
申请号:CN201610820747.0
申请日:2016-09-13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重组蔗糖磷酸化酶在制备功能性低聚糖中的应用,属于酶工程领域。本发明所述的重组蔗糖磷酸化酶利用蔗糖和D-半乳糖为底物合成功能性低聚糖蜜二糖。本文旨在建立利用重组酶SPase发酵制备蜜二糖的适宜条件,通过构建了重组菌株发酵生产SPase,并对其进行分离纯化以及酶学性质的研究,此外还利用该酶以D-半乳糖和蔗糖为底物催化合成蜜二糖,优化了其合成条件,为进一步利用功能性低聚糖打下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5602916A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610031523.1
申请日:2016-01-15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9/1029 , C12P17/02 , C12Y203/0116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DBAT突变酶R363H及其应用。所述的突变酶是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2的DBAT酶的第363位氨基酸由Arg改变为His;其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14。本发明成功构建出突变酶R363H。该突变酶在利用乙酰辅酶A的催化效率上比野生型酶提高了12倍,大大提高了乙酰辅酶A的使用率和产物巴卡亭Ⅲ的产量。同时,为降低生产成本,本发明寻找了7种新型酰基供体,突变酶均能高效利用这些酰基供体,其中对乙酸乙烯酯的利用率提高了100倍,能作为替代昂贵的乙酰辅酶A用于制备巴卡亭Ⅲ。迄今为止,在生物合成巴卡亭Ⅲ的研究中,并未发现有以非植物辅酶类为酰基供体并体现高利用率的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03114102A
公开(公告)日:2013-05-22
申请号:CN201310034775.6
申请日:2013-01-29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基因载体组装方法与应用,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采用含有酶切位点的重叠引物对三个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通过1.33×连接buffer将三个片段连接成重组质粒;(2)重组质粒含有单一酶切位点,在每个插入基因对应的重叠引物内加上质粒单一酶切位点末端碱基,将重组质粒用相应的酶进行酶切,依次用1.33×连接buffer将重组质粒酶切片段和PCR扩增片段连接成新的重组质粒。(1)中引入的多个酶切位点,可以为后续的多基因酶切连接做基础;(2)不仅可以减少质粒单酶切后自连以及目的基因反向连接,而且只需要一个合适的酶切位点,就可以连接所有的目的基因片段。
-
公开(公告)号:CN101985617B
公开(公告)日:2013-01-30
申请号:CN201010523452.X
申请日:2010-10-26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C12N15/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草菇和杏鲍菇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是将草菇和杏鲍菇的菌丝酶解制取原生质体,以杏鲍菇原生质体热灭活为标记,采用PEG介导的化学方法,将草菇和杏鲍菇原生质体融合,利用0℃低温筛选融合子,并进行出菇实验,获得融合菌株。本发明方法能有效地把草菇和杏鲍菇原生质体融合,获得具有杏鲍菇特性的高产耐低温的草菇新菌株。本发明为两种性状互补明显的食用菌科间远缘融合创制目标新菌株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2669320A
公开(公告)日:2012-09-19
申请号:CN201210123386.6
申请日:2012-04-24
Applicant: 华南农业大学
IPC: A23F3/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甜灵芝发酵茶的制备方法及甜灵芝发酵茶。是以中叶茶青为主培养基,以中叶茶青质量为基准,添加质量百分比为1%~5%的大豆粉为辅料,在初始pH自然、发酵温度25℃~30℃、发酵时间13~20天、甜灵芝菌种接种量为2%~5%、含水量为60%~70%的条件下发酵得到甜灵芝茶菌质,收集所述甜灵芝茶菌质烘干即得。本发明首次采用药用菌甜灵芝直接固体发酵茶中叶,使灵芝有效成分和茶的有效成分有机的结合起来,发挥茶叶与灵芝的保健功效,提高了茶叶的内在品质。既充分利用了茶树中废弃的中叶叶片,提高了茶树的利用率,使茶树中叶变废为宝,解决了目前我国茶场修剪叶和茶厂废碎茶末得不到有效利用而浪费的问题,又得到具有多种活性成分的甜灵芝发酵茶,丰富了茶叶产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