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量水润滑轴承内局部比压及温度分布的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501159A

    公开(公告)日:2019-11-26

    申请号:CN201910702169.4

    申请日:2019-07-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量水润滑轴承内局部比压及温度分布的试验装置,属于力学、热学、摩擦学领域,包括:水润滑轴承、光纤温度传感器、输入光纤线、光电信号收发器、延长光纤线、轴瓦和传动轴;光纤温度传感器埋设于水润滑轴承的壁部内;所述光纤温度传感器一端通过输入光纤线和光电信号收发器连接,另一端与延长光纤线连接;水润滑轴承固定于轴瓦内,传动轴与水润滑轴承的轴孔配合。由于光纤温度传感器传输距离远,传输信号稳定,能够测量轴承内温度分布情况,结合摩擦学、热力学理论即可以得到轴承内对应局部比压分布情况,实现轴承内局部比压与温度分布的试验测量。

    一种可变圈数感应加热线圈

    公开(公告)号:CN110139415A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910470802.1

    申请日:2019-05-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变圈数感应加热线圈,属于船舶建造领域,其包括:线圈主体、绝缘座、电极组件和导电片;线圈主体具有多匝线圈,绝缘座用于固定各个线圈,以保持各个线圈的相对位置固定;线圈与电极之前留有间隙,以供导电片插入;通过调整导电片插入位置改变接入电路的线圈匝数。本发明通过设置多匝线圈,利用导电片的位置切换实现电极与不同线圈的连接,改变接入电路的线圈匝数,从而能够以调节线圈匝数的方式调节热加工的温度及区域范围,有利于探究不同加热方式对板材的影响规律。

    一种多平面耐压结构
    4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122470B

    公开(公告)日:2017-11-14

    申请号:CN201610659053.3

    申请日:2016-08-1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抗压结构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多平面耐压结构,由多平面柱体和设置在其两端的多平面半球壳共同组合而成;或直接由两个相同的多平面半球壳组合而成;所述多平面半球壳整体呈球壳形状,它的表面由多个第二基本平面板块彼此拼接而成,彼此相邻的第二基本平面板块之间均存在一定的平面夹角,并且在多平面半球壳与多平面柱体/多平面半球壳的连接处,各个基本平面板块之间不以平滑的曲线过渡。本发明的多平面耐压结构在保证抗压性能的同时,降低了柱体与球壳之间的过渡段对整个多平面柱壳结构的力学特性影响,具有抗压能力强、生产工艺简单,制作周期短、易于大规模生产等优点。

    一种多平面耐压结构
    4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122470A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610659053.3

    申请日:2016-08-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J12/00 F16J13/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抗压结构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多平面耐压结构,由多平面柱体和设置在其两端的多平面半球壳共同组合而成;或直接由两个相同的多平面半球壳组合而成;所述多平面半球壳整体呈球壳形状,它的表面由多个第二基本平面板块彼此拼接而成,彼此相邻的第二基本平面板块之间均存在一定的平面夹角,并且在多平面半球壳与多平面柱体/多平面半球壳的连接处,各个基本平面板块之间不以平滑的曲线过渡。本发明的多平面耐压结构在保证抗压性能的同时,降低了柱体与球壳之间的过渡段对整个多平面柱壳结构的力学特性影响,具有抗压能力强、生产工艺简单,制作周期短、易于大规模生产等优点。

    推力轴承共振转换器的柱塞位置监控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775556B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410040539.X

    申请日:2014-01-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推力轴承共振转换器的柱塞位置监控系统,包括:机械传动机构,容置在保持架靠近推力块一侧的端面上的沿周向布置的扩孔内,每个扩孔与一柱塞腔对应并径向布置在其外围,用于传递推力块的位移,进而间接传递所述柱塞的位移;行程开关,容置于扩孔底部并与机械传动机构连接,用于感测得到柱塞的位移信息并转换为电信号以输出;以及电气控制系统,与行程开关电连接,用于接收行程开关输出的电信号并进而获得柱塞的位移信息,实现推力轴承共振转换器的柱塞位置的实时监测。本发明的监控系统,其机械传动机构简单,行程开关拆装容易,方便检修和更换,而且可以直观目测柱塞的位置状态,提高装配调试的效率,实时控制性能好,实现柱塞位置的自动调整。

    一种船舶双向曲率板冷热一体成型的滚压成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07901A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510527464.2

    申请日:2015-08-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舶双向曲率板冷热一体成型的滚压成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组成目标曲面的数据点中选取若干个离散的特征点;2)确定待加工平板的初次滚压路径:3)初次滚压:驱使所述冷热一体成型体系对待成型板材执行力/位移加载,通过冷加载凸、凹轮和热加载元件在板材板面上沿步骤2)得出的滚压路径自动滚压,形成板材的整体双向曲率塑性变形;4)修正滚压;5)重复执行步骤4),直至形成符合加工目标的双向曲率板。本方法能够获取采用滚压方法成型双向曲率板的最优滚压路径,大幅度提高加工成型效率,减少成型所需工序,降低工作人员操作的技术难度。

    一种船舶双向曲率板一体作用自动成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90761A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410424903.2

    申请日:2014-08-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D11/20 B63B3/6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舶双向曲率板一体作用自动成型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构建一体作用成型加载系统;b)针对待成型的板材,根据成型工艺要求,建立成型的基础数据与加工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c)根据建立的基础数据与加工数据的对应关系,编制成型软件并在控制装置上安装成型软件,启动成型软件对板材执行加载,以使板材产生双向曲率塑性变形;d)对已塑性变形的板材的成型效果进行监测,并比较和反馈已成型形状、曲率与目标形状、曲率之间的差异。本发明便于操控,同时具有智能化、高精度、应用范围广的优点,因而尤其适用于鞍形板、帆形板和扭曲板之类及其组合形状的大曲率板的自动化成型。

    一种用于船舶双向曲率板的冷热一体成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639251A

    公开(公告)日:2014-03-19

    申请号:CN201310597620.3

    申请日:2013-11-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船舶双向曲率板的冷热一体成型方法,包括:(a)构建专用的冷热一体成型体系;(b)为待成型板材的基础数据与其加工数据之间建立对应关系;(c)基于所建立的对应关系,选择确定适当的加工数据,并相应驱使冷热一体成型体系对板材执行加载;(d)对板材的成型效果进行监测,并比较和反馈已成型效果与加工目标之间的差异,基于所述差异,再次执行上述选择确定、加载和监测步骤,直至形成符合加工目标的双向曲率板。通过本发明,能够在提高加工效率的同时,可减低加工对板材性能的不利影响,降低装备成本,减小人员工作强度,同时显著提高船舶双向曲率板的成型精度。

    一种用于船体分段外板的自动划线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34609A

    公开(公告)日:2013-12-11

    申请号:CN201310313612.1

    申请日:2013-07-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船体分段外板的自动划线方法,包括:对待划线船体分段外板和固定设备执行数字化静态扫描测量;为船舶制造车间建立三轴空间定位坐标系,并获得划线机器人的实时三维坐标信息;利用虚拟装配技术获得船体分段外板的设计模型,并将该设计模型与实体数字化模型执行对齐处理;结合对齐处理后形成的映射关系,获得划线机器人与待划线目标在设计模型中的相互位置,相应生成运动信号并驱动划线机器人执行实际划线操作。通过本发明,能够顺利实现虚拟装配过程对实际建造过程之间的指导,同时实现建造装配信息向虚拟装配的反馈,并具备划线精度和自动化程度高、快速高效、便于操控和适用性强等特点。

    船用推力轴承共振转换器
    5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269218B

    公开(公告)日:2013-04-17

    申请号:CN201110202225.1

    申请日:2011-07-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用推力轴承共振转换器,包括推力轴承和与推力轴承连接的共振转换器,推力轴承在其前端盖内沿周向均匀布置有多个柱塞腔,各柱塞腔内容置有柱塞,柱塞一端与推力轴承的前推力块接触,另一端与对应的柱塞腔形成间隙,各柱塞腔间隙相互连通并充满有液压油,形成平衡油缸,共振转换器由相互连接的液压管和油缸组成,平衡油缸通过接口连接到液压管,与共振转换器的油缸连通,推进轴系的纵向载荷通过前推力块传递到与其接触的各柱塞上,推动柱塞运动将载荷作用在平衡油缸内以及共振转换器内的液压油上,实现减振。本发明解决了共振转换器与船用推力轴承之间的装配问题,在实际运用中具有安装灵活、控制方便、安全性高、体积小的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