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832955B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110038706.7
申请日:2021-01-12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风机叶片安装的自主升降式辅助对接装置及安装方法,辅助对接装置包括抱箍机构、塔筒抱紧机构、叶片对心机构以及控制器,抱箍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抱环、第二抱环,第一抱环、第二抱环分别通过可开合的方式安装塔筒、叶片;塔筒抱紧机构沿第一抱环周向的内侧布置,能够使抱箍机构沿塔筒的长度方向运动并能够将抱箍机构固定在塔筒上;叶片对心机构沿第二抱环周向内侧布置;控制器控制塔筒抱紧机构、叶片对心机构的运动,本发明通过采用可自主升降的抱箍机构,解决了风机叶片垂直安装过程中吊装对接的难题,装置本身安装和拆卸方便,可重复使用,提高了风机叶片的安装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6641368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1144085.6
申请日:2016-12-13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挖泥船输泥管用双浮子呼吸阀,其包括:阀座,底部与输泥管相连接,阀座的内部还设有第一隔板,第一隔板上设有第一通孔;下壳体,底部与阀座相连接,下壳体的内部还设有第一浮子和第二隔板,第一浮子活动的设置在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第二隔板与下壳体固定连接,且第二隔板上还设有第二通孔;上壳体,上下两端分别与透气管和下壳体相连接,上壳体的内部还设有第二浮子,第二浮子通过连接绳穿过第二隔板与第一浮子相连接。本发明能在满足排气量的前提下,不会提前关闭透气管,从而确保了输泥管中的空气被正常排出,同时,其还具有成本低、结构简单、可靠性好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2146873B
公开(公告)日:2013-01-09
申请号:CN201110080002.2
申请日:2011-03-31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3B1/107 , B63B2001/128 , B63B2035/446 , B63B2039/067
Abstract: 一种海洋能源利用技术领域的具有周向稳定柱的单柱式海上风力发电装置,包括:风力发电机组、单柱式基础、周向稳定柱、支撑结构、系泊系统和固定压载系统,风力发电机组固定设置于单柱式基础上,周向稳定柱固定设置于单柱式基础周围,支撑结构的两端分别与周向稳定柱和单柱式基础相连,单柱式基础的中部和底部分别与系泊系统和固定压载系统相连,系泊系统与海底连接。本发明通过设置周向稳定柱,以较小的水线面面积获得了较大的水线面惯性矩,同时借助单柱式基础压低重心,从而既满足了稳性要求又获得了良好的水动力性能,为风力发电机组提供一个稳定、经济、灵活的浮式基础,尤其适用于外海深水区域。
-
公开(公告)号:CN101590976B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0910053739.8
申请日:2009-06-25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B66C1/48
Abstract: 一种工程起重技术领域的一种绞吸式挖泥船重型钢桩提升夹具,包括结构对称的两个夹紧组件,该两个夹紧组件的首尾通过销轴固定并径向设置于挖泥船钢桩的外侧圆周上,所述的夹紧组件包括:第一主提升臂、第二主提升臂、第一辅提升臂、第二辅提升臂、第一曲臂和第二曲臂,其中:第一主提升臂、第二主提升臂、第一辅提升臂和第二辅提升臂分别对称地销接于相对设置的第一曲臂和第二曲臂上。本发明在提升钢桩时快速的产生夹紧力的同时使夹具和钢桩的接触力均匀分布;在打开夹具时,具有足够大的均匀开度,使得提升夹具能自由上升和下降,避免了与钢桩的摩擦。
-
公开(公告)号:CN101591923B
公开(公告)日:2011-01-19
申请号:CN200910053316.6
申请日:2009-06-18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绞吸式挖泥船双轭架式重型钢桩台车,本发明包括:船体、钢桩、行走油缸,还包括:轨道、台车主体结构、行走轭架、缓冲装置,轨道与船体相连,行走油缸一端和台车主体结构连接,另一端和船体连接,缓冲装置上端和台车主体结构连接,下端和轨道平面接触;本发明结构紧凑合理,承载力大,具有很强的轨道变形适应能力。行走滚轮在行走过程中可根据轨道的情况自行调节位置,保证各行走滚轮始终与轨道接触,均匀承载,有效地延长了行走滚轮的适用寿命。采用了缓冲装置,使得第一行走轭架和第二行走轭架的行走滚轮分别接触轨道的下表面和上表面,当外界风浪力较大时缓冲装置可以避免行走滚轮直接撞击轨道,从而起到缓冲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913412A
公开(公告)日:2010-12-15
申请号:CN201010264135.0
申请日:2010-08-27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船舶起重技术领域的方法,具体是一种基于较长平行中体的大型油船的大型起重船的改装方法,通过加装改造船艏并在船体两侧增加箱形浮体以增加起重船浮力,通过替换主甲板为无梁拱平甲板、架设起重机以及船体内部加固,实现大型起重船的改装。本发明满足大型起重船作业时的浮态控制要求;改造后的甲板和中纵舱壁的设置提高了船舶的总纵强度,筒形蜂窝状结构的设计满足局部强度的要求;压载舱的优化设计和压载水泵的增设实现作业时压载水的快速调配;辅机、锚机、绞车和侧推的配置提高了作业性能和操纵性能。实现了在较小改动的基础上将大型油船改造成大型起重船,节约了时间和成本,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并为旧船的开发利用找到了新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01792012A
公开(公告)日:2010-08-04
申请号:CN201010142265.7
申请日:2010-04-02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 中海油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上风机整体运输与安装的方法及专用工程船,方法包括:1)将风机塔筒加装裙挡组装;2)在工程船上设置有可滑动的叉接装置或机械手,叉接风机时,叉头与裙挡衔接,用螺栓锁紧;3)通过叉头的托举将风机移到船上,并固定,撤出叉头;4)将载有风机的船靠近海上安装基础,将船体顶升出水面至合适位置,操纵叉接装置或机械手叉接风机,同时解除风机与基座之间的连接,利用叉头的托举作用将风机整体平移到安装基础上。适用于这种方法的专用工程船至少包括一平板船体,在船体上设置有滑动的叉接装置或机械手,叉接装置端部带有叉头,叉头与塔筒的尺寸相配合。本发明不需考虑吊高问题,对大规模海上风电场的开发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1590976A
公开(公告)日:2009-12-02
申请号:CN200910053739.8
申请日:2009-06-25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B66C1/48
Abstract: 一种工程起重技术领域的一种绞吸式挖泥船重型钢桩提升夹具,包括结构对称的两个夹紧组件,该两个夹紧组件的首尾通过销轴固定并径向设置于挖泥船钢桩的外侧圆周上,所述的夹紧组件包括:第一主提升臂、第二主提升臂、第一辅提升臂、第二辅提升臂、第一曲臂和第二曲臂,其中:第一主提升臂、第二主提升臂、第一辅提升臂和第二辅提升臂分别对称地销接于相对设置的第一曲臂和第二曲臂上。本发明在提升钢桩时快速的产生夹紧力的同时使夹具和钢桩的接触力均匀分布;在打开夹具时,具有足够大的均匀开度,使得提升夹具能自由上升和下降,避免了与钢桩的摩擦。
-
公开(公告)号:CN1631714A
公开(公告)日:2005-06-29
申请号:CN200410099194.1
申请日:2004-12-29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B63B9/00
Abstract: 一种舰船主体外壳双层模块化结构的设计方法,根据舰船的形状结构特征将主体划分为若干区域,在每个区域的两个端面上,从各层甲板与横剖面线型的交点向上作垂线与上一层甲板或平台相交,连接所有的交点得到一折线横剖线,即为外板主体层,该区域的主体的两端的剖面由若干矩形组成;对于舷顶部和舭部,在区域两端的剖面形状采用斜直线划成,使该处的主体两端剖面成梯形或三角形。连接所有各个区域的主体层和主体层之外的附着层,构成双层模块化结构的舰船主体外壳。本发明中平板主体层和骨架承受结构强度和保证使用空间,复合材料附着层与平板主体层牢固结合,形成船体形状,保证流体水动力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308001A
公开(公告)日:2001-08-15
申请号:CN01105716.5
申请日:2001-03-22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深海打桩装置,可360度回转的吊车固定在施工船上,与船体刚性连接的支架通过吊放系统连接筒型基础平台,平台顶部有液压驱动的夹桩装置,平台内有加压系统和测量系统,加压系统通过可逆转水泵向平台筒体内灌水以形成筒内过压或向筒体外排水以形成筒体内负压,从而驱动平台上升或带桩下沉,完成打桩功能,测量系统用以测量水深和筒体内压力。本发明结构紧凑,适用于粘土、沙质海底,将成为深海桩基工程中的一项重大专用设备得到广泛的应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