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发射体及电子发射元件

    公开(公告)号:CN102024635A

    公开(公告)日:2011-04-20

    申请号:CN201010563926.3

    申请日:2010-11-29

    Inventor: 魏洋 范守善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1/304 H01J2201/3046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发射体,所述电子发射体为一碳纳米管复合线状结构,所述碳纳米管复合线状结构包括一导电线状结构及一碳纳米管层设置在所述导电线状结构的表面,所述碳纳米管层环绕所述导电线状结构形成一碳纳米管管状结构,在所述碳纳米管复合线状结构的一端,所述碳纳米管管状结构延伸出多个电子发射尖端。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电子发射元件,包括:一导电基体;以及一上述的电子发射体,所述电子发射体与所述导电基体电连接,所述电子发射体具有多个电子发射尖端的一端沿远离所述导电基体的方向延伸。

    场致发射背板
    3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639820B

    公开(公告)日:2010-05-26

    申请号:CN02815760.5

    申请日:2002-08-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1/02686 H01J1/3042 H01J9/025 H01L21/2026

    Abstract: 一种场致发射背板(12g),包括多个发射器位置,该多个发射器位置通过基于非晶半导体的材料的薄膜的激光结晶形成。发射器位置(20g)产生于结晶工艺所引起的粗糙表面纹理。使用激光干涉方法可以使结晶局部化,成形的发射器尖端(20j)在局部结晶区域(18j)上生长。这样背板可以用于场致发射元件,其在真空中或宽带隙发光聚合物中发射。而且,带有自动对准栅的背板(12m)可以通过在发射器尖端上沉积绝缘层(38m)和金属层(40m),去除金属层顶部并蚀刻去绝缘体,保留由金属边环绕的每个尖端而形成。可以使用平面剂(39n)来改进这个工艺。

    量子装置
    3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376040C

    公开(公告)日:2008-03-19

    申请号:CN03800686.3

    申请日:2003-03-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82Y20/00 B82Y10/00 C09K11/59 H01J1/312 H01J9/022

    Abstract: 所公开的是一种电子源(10),该电子源包括形成于绝缘基片(1)一侧表面上的电子源元件(10a)。电子源元件(10a)包括下电极(2),复合纳米晶体层(6)和表面电极(7)。复合纳米晶体层(6)包括多个多晶硅晶粒51,在每个晶粒(51)表面上形成的氧化硅薄膜(52),存在于相邻晶粒(51)之间的大量纳米晶体硅(63),以及在每个纳米晶体硅(63)表面形成的氧化硅膜(64)。氧化硅膜(64)是厚度小于纳米晶体硅(63)晶粒大小的绝缘膜。表面电极(7)是由碳薄膜(7a)和金属薄膜(7b)形成,碳薄膜(7a)层压在复合纳米晶体层(6)上与其相接触,而金属薄膜(7b)层压在碳薄膜(7a)上。

    电子发射元件
    3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879184A

    公开(公告)日:2006-12-13

    申请号:CN200580000709.0

    申请日:2005-01-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82Y10/00 H01J1/312

    Abstract: 电子发射元件(10A)具有由电介质构成的发射极部(12)、施加用于电子发射的驱动电压(Va)的上部电极(14)以及下部电极(16),上部电极(14)形成在发射极部(12)的上表面,下部电极(16)形成在发射极部(12)的下表面,上部电极(14)具有露出发射极部(12)的多个贯通部(20),上部电极(14)中贯通部(20)的周部(26)的与发射极部(12)相对的面与发射极部o(12)分离开。

    光源
    38.
    发明公开
    光源 无效

    公开(公告)号:CN1856857A

    公开(公告)日:2006-11-01

    申请号:CN200480023468.7

    申请日:2004-12-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9G3/22 B82Y10/00 H01J1/312 H01J63/02

    Abstract: 光源(10A、10B)具有把多个电子发射元件(12A、12B)二维地排列起来的发光部(14)、对该发光部(14)的各电子发射元件(12A、12B)施加驱动电压(Va)的驱动电路(16A、16B)。驱动电路(16A、16B)根据来自外部(亮灯/熄灯开关等)的表示亮灯/熄灯的控制信号(Sc),在各电子发射元件(12A、12B)的上部电极(18)和下部电极(20)上施加驱动电压(Va),来驱动控制各电子发射元件(12A、12B)。各电子发射元件(12A、12B)具有板状的发射体(22)、形成在该发射体(22)的表面的上部电极(18)和形成在该发射体(22)的背面的下部电极(20)。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