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海绵城市透水路面的雨洪调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1689740U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1922263689.8

    申请日:2019-12-16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面向海绵城市透水路面的雨洪调蓄装置,包括:路面集水管、蓄水净化池、地下水补给管道和城市污水连接管道;蓄水净化池设置在透水路面外侧;路面集水管埋设横向在透水路面基层中,且路面集水管沿路面横向坡度设置,路面集水管端部与蓄水净化池连通;路面集水管包括圆柱形管和设置在圆柱形管上呈Y型的集水管两翼,集水管两翼上面有圆形落水孔,集水管两翼之间的圆柱形管上开设有多个条形孔;地下水补给管道和城市污水连接管道均与蓄水净化池连通。该装置能有效提高在暴雨天气下透水路面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效减小强降雨天气对透水路面结构强度的影响,也能净化雨水,补给地下水,对城市水源起到一定调蓄作用。

    一种融雪化冰路面结构
    3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1596243U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2020004555.4

    申请日:2020-01-02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融雪化冰路面结构,包括路基,路基上铺设有塑料基层,塑料基层上铺设有钢板层,钢板层上铺设有沥青混合料面层;塑料基层与钢板层之间设置有加热电缆和导热金属,导热金属的一端位于塑料基层与钢板层之间,另一端伸入路基内;沥青混合料面层内埋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沥青混合料面层的温度,并将采集的温度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用于将沥青混合料面层的温度与预设的冰点温度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控制加热电缆是否投入工作。本实用新型能够迅速地清除路面的积雪凝冰,及时保障了道路畅通和行车安全,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路用性能及耐久性良好,结构合理,经久耐用。(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电动击实仪
    3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559886U

    公开(公告)日:2019-10-29

    申请号:CN201920042280.0

    申请日:2019-01-10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动击实仪,其特征在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旋转台、可伸缩弹簧装置、旋转台上设置的试模筒、锤头、控制系统、螺杆、限位板、传力杆和可伸缩管筒等。控制系统设置在箱体内部,锤头与传力杆相连并位于箱体下方,且偏心对着试模筒,每锤击一次,旋转台旋转一定的角度,底部的旋转台并与弹簧伸缩装置相连接,可根据系统设置,在锤击一定次数后,弹簧向内压缩,可带动旋转台向内运动,可使锤头击中试模筒中部,已达到均匀击实;另外在锤击坚硬材料或者大颗粒时,材料或大颗粒产生的碎裂物可有伸缩管筒的阻挡回落在试模筒内,减少锤头与被击物质由于撞击破碎而产生的崩溅,降低安全隐患,提高实验的精确度和安全性。

    一种自动测针入度的针入度仪

    公开(公告)号:CN207703674U

    公开(公告)日:2018-08-07

    申请号:CN201820068682.3

    申请日:2018-01-16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测针入度的针入度仪,包括立柱和设置在立柱上的针入度显示器和升降支架,针入度显示器下端面相对固定有红外光发射器导轨和红外光接收器红外光发射器导轨上设置有红外光发射器,红外光发射器能够沿着导轨上下移动,升降支架上设置有电磁铁和针连杆,针连杆下端设置有试针,红外光发射器、针连杆和红外光接收器位于同一平面,本实用新型设有红外光发射器导轨和红外光接收器利用红外光发射器读取针入度值,有效解决了手动难以保证侧杆刚好与针连杆端面轻轻接触的问题。利用光信号计算针入度很大程度上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进而保证了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一种钻孔灌注桩成桩质量控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7633331U

    公开(公告)日:2018-07-20

    申请号:CN201721651543.5

    申请日:2017-12-01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钻孔灌注桩成桩质量控制装置,该装置设置在混凝土导管上的固定件和传感装置,固定件围绕导管周向捆扎导管,相邻固定件之间的间距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传感装置设于固定件上。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装置可以在钻孔灌注桩浇筑过程中实时检测质量并预警,做到在施工过程中保证质量,避免了后期检测的诸多不便之处,有利于提高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和效率,能够满足无损检测、测量精度高、拆装方便、使用简单、造价较低等多方面的需求。

    一种可埋于透水路面结构层内的雨水收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7538162U

    公开(公告)日:2018-06-26

    申请号:CN201721628522.1

    申请日:2017-11-29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埋于透水路面结构层内的雨水收集装置,包括集雨管、储水桶及若干集雨漏斗,其中,集雨管的两端密封,各集雨漏斗位于集雨管的上方,且各集雨漏斗从左到右依次设置,各集雨漏斗的底部与集雨管顶部相连通,集雨管底部的出口与储水桶的入水口相连通,储水桶的压力口处设置有手动压力阀,储水桶的顶部设置有出水口,集雨漏斗的顶部开口处覆盖有过滤层,该装置能够实现透水路面结构层内雨水的收集,并且收集的面积较大。

    一种用于监测沥青路面车辙最大弯沉点的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9284266U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20629703.5

    申请日:2023-03-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监测沥青路面车辙最大弯沉点的系统,包括数据存储模块、多个倾角测量装置以及多个位移测量装置,多个所述倾角测量装置和多个所述位移测量装置均埋设在沥青路面面层中;其中,多个所述倾角测量装置通过第一数据传输线串联后沿路面宽度方向间隔布置,多个所述位移测量装置通过第二数据传输线串联后沿路面宽度方向间隔布置,并且多个所述倾角测量装置与多个所述位移测量装置平行且正对设置;所述第一数据传输线和所述第二数据传输线均与所述数据存储模块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及时监测获取道路车辙状况数据,对沥青路面车辙变形进行及时有效地监测。

    一种埋入式热电沥青路面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6193770U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122720593.7

    申请日:2021-11-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埋入式热电沥青路面结构,包括基层和铺设在所述基层上的沥青混合料面层,所述沥青混合料面层内埋设有高温传导板和位于所述高温传导板下方的低温传导板,所述高温传导板和所述低温传导板之间设置有热电转换模块,所述热电转换模块的高温端与所述高温传导板连接,所述热电转换模块的低温端与所述低温传导板连接;所述低温传导板的下端面连接有伸入所述基层内的低温传导肋片。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地收集沥青道路服役中产生的热量并转换为电能,降低沥青道路表面的温度,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节约能源,绿色环保。

    一种基于装配式塑料类基层的热电沥青路面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0826975U

    公开(公告)日:2020-06-23

    申请号:CN201921377080.7

    申请日:2019-08-22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装配式塑料类基层的热电沥青路面结构,包括路基,路基上铺设有塑料类基层,塑料类基层上铺设有隔热层,隔热层上铺设有金属板过渡层,金属板过渡层上铺设有沥青路面下面层,沥青路面下面层上铺设有沥青路面上面层。在路基之上采用塑料类基层,代替现有大多数沥青路面中的半刚性基层,有效解决了半刚性基层导致的反射裂缝问题,降低了沥青路面施工成本,节约了施工时间,保证了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颠覆了传统思路,塑料类基层原材料取材于废旧塑料垃圾,是将塑料碎渣经处理后压实成型的中空构造,有效实现了废物利用,保护了环境,当塑料类基层达到使用年限后,还可回收利用,节约了大量的资源。

    一种基于智能发电的公路隧道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10069713U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921237820.7

    申请日:2019-08-01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发电的公路隧道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光伏发电装置设置在隧道两端且向隧道外延伸,利用太阳能发电板进行发电,光伏发电装置与蓄电装置连接,蓄电装置存储光伏发电装置发的电,隧道照明装置与蓄电装置连接,有效的利用了隧道及周围环境的能量将其转换为电能,为隧道提供充足的电量,降低公路隧道的运营成本,节约能源,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并改善周围环境状况。同时,光伏发电装置在隧道两端向隧道外延伸,形成屏障,能够给从外面要进入隧道的驾驶员或者从隧道出来的驾驶员的视觉一个缓冲作用,有效降低了驾驶员对隧道黑洞效应和白洞效应的感知,保证了隧道行车安全。(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