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虫腈人工抗原、抗体及其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01100486A

    公开(公告)日:2008-01-09

    申请号:CN200710070227.3

    申请日:2007-07-26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氟虫腈人工抗原,它的分子结构式为(Ⅰ),n=1~5;是以(Ⅱ)其中n=1~5为半抗原,与蛋白质共价偶联合成的,其中半抗原与蛋白质的结合比在5∶1~100∶1;蛋白质为牛血清白蛋白或卵清蛋白。本发明还公开了由上述人工抗原制成的氟虫腈特异性抗体,该抗体能用于检测样品中氟虫腈的残留量。本发明还公开了适用于氟虫腈残留分析的直接或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

    毒死蜱人工半抗原、人工抗原、特异抗体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179966C

    公开(公告)日:2004-12-15

    申请号:CN03114897.2

    申请日:2003-01-13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毒死蜱人工半抗原、人工抗原、特异抗体制备方法及其用途。属于农药免疫化学技术领域。以乙基毒死蜱(O,O-二乙基-O-(3,5,6-三氯-2-吡啶基)硫逐磷酸酯)为例,它在碱性条件下与3-羟基丙酸反应,合成了半抗原O,O-二乙基-O-[3,5-二氯-6-(2-羧乙基)硫代-2-吡啶基]硫逐磷酸酯(简称AR);同时以三氯硫磷等为原料,经过四步反应,合成了半抗原O-乙基-O-[3,5,6-三氯-(2-吡啶基)]-O-(3-羧丙基)硫逐磷酸酯(简称PO)。然后通过碳二亚胺法和混合酸酐法与蛋白质偶联制备人工抗原。将人工抗原免疫动物后产生对毒死蜱高亲合力的特异性抗体。这种抗体与其他化合物不易发生交叉反应。用该抗体建立的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可用于快速、灵敏、方便、廉价地检测样本痕量的毒死蜱残留。

    适用于甲基对硫磷残留分析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

    公开(公告)号:CN1431503A

    公开(公告)日:2003-07-23

    申请号:CN03114896.4

    申请日:2003-01-13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甲基对硫磷残留分析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它包括盒体、设在盒体内的96孔/40孔酶标板/试管及设在盒体内的试剂。其特征在于,在酶标板的每孔内,由包被液包被能与抗甲基对硫磷抗体特异性结合反应的包被抗原,并用1.0~3.0%脱脂奶粉进行封闭,盒内试剂包含洗涤液、底物稀释液、甲基对硫磷标准溶液、抗甲基对硫磷抗体、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羊抗兔抗体或者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甲基对硫磷兔抗体、底物、显色物质和反应终止液。本发明的优点是能用于水、土壤、蔬菜等食品中及中毒样品中甲基对硫磷残留的快速检测,样品的前处理过程简单,耗时少,能同时检测批量的样品,样品检测成本远低于传统的检测方法。

    适用于甲胺磷残留分析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

    公开(公告)号:CN1431502A

    公开(公告)日:2003-07-23

    申请号:CN03114895.6

    申请日:2003-01-13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甲胺磷残留分析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它包括盒体、设在盒体内的96孔/40孔酶标板/试管及设在盒体内的试剂。其特征在于,在酶标板的每孔内,由包被液包被能与抗甲胺磷抗体特异性结合反应的包被抗原,并用1.0~3.0%脱脂奶粉进行封闭,盒内试剂包含洗涤液、底物稀释液、甲胺磷标准溶液、抗甲胺磷抗体、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羊抗兔抗体或者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甲胺磷兔抗体、底物、显色物质和反应终止液。本发明的优点是能用于水、土壤、蔬菜等食品中及中毒样品中甲胺磷残留的快速检测,样品的前处理过程简单,耗时少,能同时检测批量的样品,样品检测成本远低于传统的检测方法。

    精茚虫威的晶型
    3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111164B

    公开(公告)日:2018-03-09

    申请号:CN201510542484.7

    申请日:2013-10-11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S)‑7‑氯‑2,5‑二氢‑[[(甲氧羰基)[4‑(三氟甲氧基)‑苯基]氨基]羰基]茚并[1,2‑e][1,3,4]噁二嗪‑4a(3H)‑羧酸甲酯的晶型(晶型A),X射线粉末衍射图中在9.56、14.33、19.08、19.56和23.90度的2θ(±0.20θ°)处有特征峰。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晶型的制备方法。

    (R)-N-叔丁氧羰基联苯丙氨醇的合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622460B

    公开(公告)日:2017-12-05

    申请号:CN201610094826.8

    申请日:2016-02-22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R)‑N‑叔丁氧羰基联苯丙氨醇的合成方法,首先通过对溴联苯与(S)‑苄氧甲基环氧乙烷的反应,得到化合物1;该化合物1下一步与胺(丁二酰亚胺、邻苯丁二酰亚胺)发生Mitsunobu反应生成化合物2,化合物2经过酸解反应得到化合物3,化合物3经过N‑Boc反应得到化合物4,化合物4再经过氢解作用得到所需要的化合物5‑‑‑(R)‑N‑叔丁氧羰基联苯丙氨醇。本发明的合成法具有副反应少、反应条件温和、收率高、可操作性强、产品质量稳定、副产物易分离等优点,更适用于产业化生产。

    纳米噻唑锌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417640A

    公开(公告)日:2017-12-01

    申请号:CN201710215759.5

    申请日:2017-04-04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级噻唑锌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中间体噻二唑盐合成:噻二唑与碱在溶剂中混合,制备成噻二唑盐溶液;2)、纳米噻唑锌原药合成:任选以下一种方式,方式一、将锌盐和助剂溶于水中,然后加入步骤1)所得的噻二唑盐溶液,均匀搅拌直至形成悬浊液,将悬浊液分离后干燥,得粉末状噻唑锌;方式二、在步骤1)所得的噻二唑盐溶液中加入助剂,然后加入锌盐水溶液,均匀搅拌直至形成悬浊液,将悬浊液分离后干燥,得粉末状噻唑锌。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