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253937A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2010161247.7
申请日:2020-03-10
Applicant: 武汉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Cr3+、Bi3+双掺杂镓酸盐长余辉荧光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首先按照化学计量比将锌、稼、铬、铋的硝酸盐溶于水中,然后加入叔丁胺调节溶液的pH至碱性,再加入油酸和甲苯进行水热反应,固液分离即可。通过上述方法制得的荧光粉材料化学式为Zn0.97Ga(2-x-y)O3.97:xCr3+,yBi3+,0.01≤x≤0.02,0.01≤y≤0.03,其平均粒径约为8nm,形貌为类球形颗粒。该双掺杂荧光粉材料在漫反射光谱中
-
公开(公告)号:CN104261867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410489556.1
申请日:2014-09-23
Applicant: 武汉工程大学
IPC: C04B38/06 , C04B35/565 , C04B35/6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纯碳化硅多孔陶瓷膜的制备方法,包括有以下步骤:1)碳化硅素胚的成型;2)碳化硅膜层的涂覆;3)纯碳化硅多孔陶瓷的烧结。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碳化硅相比氧化铝、堇青石、莫来石等具有良好的耐高温、耐腐蚀和抗热震性能,本发明提出由细颗粒的碳化硅作为粘结剂,将大颗粒的碳化硅作为骨料,复合造孔剂等材料,形成一种纯碳化硅多孔陶瓷膜材料,必将大幅提升膜材料的耐高温、耐腐蚀和抗热震性能,极大的拓宽了无机陶瓷膜的使用范围和在严酷条件下的使用寿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4030721B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410299601.7
申请日:2014-06-27
Applicant: 武汉工程大学
IPC: C04B38/00 , C04B35/63 , C04B35/56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低温烧结的多孔碳化硅陶瓷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SiC粉末:SiC烧结助剂:无水乙醇:聚乙烯醇混合研磨,干燥,得到SiC多孔陶瓷烧制原料;2)采用挤出成型机制成多通道管状试件,再放入200℃马弗炉中预烧2h,随炉冷却,制得多通道管状SiC多孔陶瓷素胚;3)将步骤2)制得的多通道管状SiC多孔陶瓷素胚,放入管式炉中,在氮气气氛下,按6℃/min的速度升温至200℃,再按9℃/min的速度升温至1200—1300℃,并保温2h,完成后随炉冷却至室温,制得SiC多孔陶瓷。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具有高连通空隙率及高抗折强度,提升了其使用性能,并且可在较低的温度下烧结,节约了能源。
-
公开(公告)号:CN104788034A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申请号:CN201510184278.3
申请日:2015-04-17
Applicant: 武汉工程大学
IPC: C04B22/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磷石膏基高能长效膨胀剂的制备方法,将无水磷石膏,可溶性磷石膏,轻烧氧化镁,死烧氧化镁,偏高岭土,硅酸钠按照质量比50~100:50~100:20~40:30~60:100~150:2~5均匀混合,制得磷石膏高能长效膨胀剂。本发明的效益在于:可以实现在不同时间,长时间的膨胀。此外,此膨胀剂中含有多种膨胀组分,膨胀能高。综合作用下,可以实现高能长效膨胀。具体性能如下表所示,由结果可知,该膨胀剂膨胀率高,对混凝土强度影响小,并且以本发明膨胀剂掺量3.5%为例,其90d和180d的限制膨胀率分别为1.20%和1.21%,说明具有长期的体积稳定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634329B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210171588.1
申请日:2022-02-24
Applicant: 武汉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餐饮回收油制备反应型冷补沥青混合料的方法,首先对餐饮回收油进行预处理得到满足特定条件的回收组分,然后将其作为沥青稀释剂与沥青复合制备沥青冷补液;最后与集料、矿粉和碱性添加剂复合制备反应型冷补沥青混合料。该方法成本低廉、便于生产,所得反应型冷补沥青混合料可有效兼顾良好的强度和稳定性;可为餐饮回收油的高附加值资源化利用及高性能反应型冷补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提供一条新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1533572B
公开(公告)日:2022-03-15
申请号:CN202010382303.X
申请日:2020-05-08
Applicant: 武汉工程大学
IPC: C04B38/10 , C04B35/565 , C04B35/634 , B01D65/00 , B01D7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碳化硅陶瓷支撑体的制备方法,首先以混合碳化硅粉体、二氧化硅粉体、发泡剂、分散剂和热固型聚合物乳液为主要原料,混合均匀得高固含碳化硅浆料,再经浇筑、无压烧结成型而成;其中混合碳化硅粉体由粗粒径碳化硅粉体和细粒径碳化硅粉体混合而成。所述多孔碳化硅陶瓷支撑体,具有强度高、耐高温和耐酸碱腐蚀等优点,可根据工艺需求设计不同规格、不同形状结构的分离膜材料的陶瓷基体,也可作为大颗粒物质的分离过滤材料单独使用;且涉及的制备方法简单、工艺控制灵活、成本较低,成型工艺周期短,具有重要的应用推广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0318319B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1910483226.4
申请日:2019-06-04
Applicant: 武汉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正交设计的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设计方法,通过设计正交试验,根据结果拟合出一条最接近于真实状态的级配曲线,从而进行级配设计,为热再生路面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一种快捷,准备的设计方法,从而提高热再生沥青路面的质量,对路面大规模翻修工作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以减少RAP在热拌合工程中因分散程度无法直接界定,不同粒径大小分散程度不同所导致的级配离异问题。正交设计所确定的各档离散系数的最佳水平组合,可以使得RAP经离异修正后最大程度贴近RAP拌合过程中的真实分散状态。提高了热再生路面施工效率及质量,施工效率与质量的提高促进了RAP的消纳,符合我国以及全球的可持续发展的主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851174A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2110080561.7
申请日:2021-01-21
Applicant: 武汉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化学反应型冷补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通过向沥青中掺入适量的特殊稀释剂,降低沥青的黏度,使得该种冷补沥青混合料可以在常温下施工,并通过在沥青混合料中掺入化学反应剂,在对路面进行修补后,该种化学反应剂可以与特殊稀释剂进行反应,不仅提高了沥青混合料之间的粘结作用,还使得冷补沥青混合料具有较好的施工和易性,而且通过煅烧CaCO3、SiO2与Fe2O3制备得到的煅烧物在冷补沥青混合料施工后可以缓慢进行水化,生成Ca(OH)2,促使化学反应剂与油酸可以持续进行反应,生成脂肪酸盐,生成物不仅可以填充混合料的间隙,使沥青混合料结构更加密实,还可以提高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能与后期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470869A
公开(公告)日:2020-07-31
申请号:CN202010383135.6
申请日:2020-05-08
Applicant: 武汉工程大学
IPC: C04B35/565 , C04B35/573 , C04B35/622 , C04B38/00 , B01D71/02 , B01D67/00 , B01D6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高固含量碳化硅浆料的分离膜的制备方法,首先制备出固含量为58~70voL%、粘度为800~1000mPa·s的碳化硅浆料,然后采用喷涂的方法将该浆料均匀的喷覆在支撑体上经过一定烧结工序制得分离膜;本发明所述制备工艺可有效避免分离膜成型后烧结过程中的开裂等问题,显著提升碳化硅分离膜的强度、成品率和耐久性能,且涉及的制备方法简单,适合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8046663A
公开(公告)日:2018-05-18
申请号:CN201711349397.5
申请日:2017-12-15
Applicant: 武汉工程大学
IPC: C04B26/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掺钢渣再生沥青混凝土,由下列原料制成:钢渣、废弃沥青混凝土、耐老化型再生剂、矿粉和新沥青;耐老化型再生剂包括基础油、相容助剂、烷基化抗氧剂、SBS改性剂、光吸收剂和稳定剂;基础油包括工业油和环氧大豆油;所述相容助剂包括蜡晶分散助剂与低温流动改性剂。一种掺钢渣再生沥青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将钢渣加热,废弃沥青混凝土加热,新沥青加热;将加热至规定温度的钢渣和废弃沥青混凝土混合搅拌后,加入加热至规定温度的新沥青,再加入耐老化型再生剂,最后加入矿粉,制得掺钢渣再生沥青混凝土。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成品的高温性能,耐久性能,水稳定性能,抗二次老化性能优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