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装置
    3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097839A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710078063.2

    申请日:2017-02-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1/184 B62D1/185 B62D1/187 B62D1/19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转向装置。能够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伸缩调整的转向装置具备:第二齿牙部件,其支承于下护套;减震器,其以与第二齿牙部件对置的方式固定于上护套;以及抵接部件,其固定于下护套,并从与减震器和第二齿牙部件对置的一侧相反的一侧与第二齿牙部件抵接。减震器包括倾斜面,该倾斜面在与第二齿牙部件对置的部分(端部),以随着朝向第二齿牙部件而接近上护套的方式倾斜。在进行伸缩调整时,第二齿牙部件在滑动极限位置与减震器的倾斜面抵接。

    转向装置
    3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004978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186904.7

    申请日:2016-03-29

    Abstract: 转向装置具备在第一齿与第二齿啮合的状态下二次碰撞时从下套筒脱离的第二齿形成部件和冲击吸收单元。冲击吸收单元包括:一对冲击吸收部,它们在第一正交方向上隔离并分别包括从被约束在管柱轴方向上的约束部向管柱轴方向上方延伸的第一部分和将冲击吸收单元在折返部折返而形成的第二部分;以及连结部,其连结第二部分之间并在二次碰撞时与第二齿形成部件一体移动。二次碰撞时,一对冲击吸收部边在彼此的对置缘部之间引导第二齿形成部件向管柱轴方向X的下方的移动边使折返部向管柱轴方向的下方移动来吸收冲击。

    转向装置
    3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620544A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510816032.3

    申请日:2015-11-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1/187 B62D1/184

    Abstract: 转向装置(1)包括:具有第一齿列(71)的上支架(6)、刚性的齿构件(66)、设置于齿构件(66)的第二齿列(75)、第一移动部件(43)、以及配置于齿构件(66)与第一移动部件(43)之间的弹性部件(67)。第一齿列(71)由多个第一齿(72)构成。第二齿列(75)由多个第二齿(82)构成。弹性部件(67)产生恒定的恢复力F。第一齿(72)与第二齿(82)通过在倾斜方向C交替排列而与第一齿列(71)啮合。

    转向装置
    3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571908B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1710559300.7

    申请日:2017-07-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转向装置。该转向装置具备通过下套来对上套进行紧固保持的紧固机构。在紧固机构的紧固状态下,上套侧的第一齿部件与下套侧的第二齿部件啮合。第二齿部件通过受到二次碰撞时能够断裂的导轴(连结部件)与下套形成连结。在紧固机构的紧固解除状态下的受到二次碰撞时,与上套一体地沿管柱轴向移动的第二卡合部(驱动部件)与处于啮合解除状态的第二齿部件抵接,使导轴断裂并且经由第二齿部件使冲击吸收部件变形而吸收冲击。

    转向装置
    3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450847A

    公开(公告)日:2019-11-15

    申请号:CN201910379355.9

    申请日:2019-05-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转向装置。柱套包括:中空的外套,该外套具有隔着狭缝配置的一对被紧固部;和筒状的内套,该内套在相对于外套的嵌合区域形成有轴向的长孔。紧固机构经由固定托架的一对侧板而将一对被紧固部紧固。长孔配置在相对于通过内套的中心轴的铅垂面位于左右方向的任一侧的位置,且配置在避开相对于中心轴位于铅垂方向的上方位置和下方位置的位置。

    转向装置
    3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394453A

    公开(公告)日:2018-08-14

    申请号:CN201810116465.1

    申请日:2018-02-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增大二次碰撞时的冲击的吸收量的总量并且能够设定适当的冲击负载的转向装置。在上轴套(7)的柱轴方向X的一端连接有转向操纵部件(2)。下轴套(8)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外嵌于上轴套的柱轴方向(X)上的另一端。下轴套(8)通过固定于车体(13)的支承部件(17)支承。在二次碰撞时,通过第一滑动部件(40)相对于上轴套(7)进行第一相对滑动而产生第一阻力,通过在柱轴方向(X)与第一滑动部件(40)一体移动的第二滑动部件(50)相对于支承部件(17)以及下轴套(8)进行第二相对滑动而产生第二阻力。

    转向装置
    3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004981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188503.5

    申请日:2016-03-29

    Abstract: 在伸缩锁定的解除时,经由联动机构(驱动部件以及连结轴)而与紧固轴的旋转联动的第二齿形成部件欲使其第二齿远离在管柱轴方向上排列的第一齿。此时,第二齿按照绕支承轴的中心轴线的圆弧轨迹旋转,另一方面,支承轴本身在设置于外套筒的长槽内沿管柱轴方向滑动。因此,啮合解除时的第二齿的移动轨迹为大致相对于管柱轴方向(第一齿排列的方向)正交的方向。

    转向装置
    3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004980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187174.2

    申请日:2016-03-29

    Abstract: 伸缩锁定的解除时,与紧固轴的旋转联动而动作的第二齿形成部件欲使其第二齿远离在管柱轴方向X上排列的第一齿。此时,第二齿形成部件(50)中形成有第二齿(51)的第二部分被第二引导机构在与管柱轴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引导,啮合被解除。在第二齿形成部件中,被绕支点旋转支承的第一部分以不阻碍第二引导机构的动作的方式被第一引导机构在管柱轴方向上引导。

    转向装置
    3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818852A

    公开(公告)日:2016-08-03

    申请号:CN201610037568.X

    申请日:2016-0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转向装置。转向装置(1)具备:固定于上套(20)的被卡合部件(50)、被下套(21)支承为能够旋转的卡合部件(52)、以及包括二次碰撞时与卡合部件(52)一体移动的可动部(71)并吸收二次碰撞时的冲击的冲击吸收部件(68)。被卡合部件(50)具有多个被卡合齿(49)。卡合部件(52)响应于操作部件(40)的操作而卡合于被卡合齿(49)。卡合部件(52)在二次碰撞时,从下套(21)脱离,以与被卡合齿(49)卡合的状态与上套(20)一起移动。

    转向装置
    4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313944A

    公开(公告)日:2016-02-10

    申请号:CN201510315945.7

    申请日:2015-06-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1/184 B62D1/185 B62D1/18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向装置。转向装置的锁定装置包括舌片机构以及保持于第一侧板的框板。舌片机构包括被沿着至少一个第一侧板的至少一个长边缘部的纵框支承为悬臂状并在倾斜方向上排成列的弹性舌片。框板包括在彼此间形成将各弹性舌片收容为能够分别突出的多个槽的分隔部。在锁定时,一部分的弹性舌片被紧固部件的按压面按压而退避到槽内。由此紧固部件在倾斜方向介于从槽突出的弹性舌片之间。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