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859453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611634.5
申请日:2022-05-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暨南大学
IPC: G02B5/18
Abstract: 一种基于连续界面全介质薄膜的随机偏振合束光栅,包括基底,在该基底上依次镀制的高反射膜层、剩余层和光栅刻蚀层,所述高反射膜层由高折射率薄膜层和低折射率薄膜层交替叠加构成,且所述高折射率薄膜层与低折射率薄膜层之间设有折射率连续界面层,该折射率连续界面层的折射率由高折射率薄膜层的折射率向低折射率薄膜层的折射率连续过渡而成。本发明随机偏振合束光栅利用连续界面激发泄露模共振,可以实现随机偏振入射光的‑1级衍射效率在40‑100纳米带宽内大于99%,最高可达99.95%,在高能光谱合束激光、超强超短激光脉冲压缩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867015A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11179703.1
申请日:2021-10-1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光材料光波导的光场倍频扫摆器,包括衬底、第一掩膜板、第二掩膜板、波导芯层、锯齿电极、双触脚信号电极、第一双触脚地线电极、第二双触脚地线电极、匹配电阻、第一信号输入口和第二信号输入口。本发明通过双触脚信号电极上有电流通过时产生热量,使得波导芯层与驱动电压的热光效应,控制芯层内折射率周期变化的相控阵,实现模式扫摆的倍频调制,且有效降低所需的调制电压和所需调制信号的调制频率。本发明作为一种基于电光材料光波导的光场倍频扫摆器,可广泛应用于光波导器件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9597003A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811600763.4
申请日:2018-12-26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G01R33/0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磁场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便携式矢量磁场传感装置,包括传感单元、移动终端装置以及可与移动终端装置连接的附件装置;所述传感单元用于感应外界矢量磁场的变化,包括侧边抛磨光纤和围绕在侧抛光纤周围的磁流体;所述移动终端装置包括用于向传感单元发射光信号的LED,用于捕捉所述传感单元输出的光信号的摄像头,以及用于处理摄像头捕捉到的图像的处理装置。本发明通过设置传感单元感知外界待测磁场的变化,通过移动终端装置发射和接收传给所述传感单元的光信号,设置附件装置将传感单元与所述移动终端装置连接起来,这种装置实现了矢量磁场的精准检测,同时具有体积小、方便携带以及成本低的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09596574A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811602005.6
申请日:2018-12-26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G01N21/552 , G01N21/4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表面等离子体领域,公开了一种二硫化钼增敏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包括侧边抛磨光纤或棱镜、光源以及用于获取光纤或棱镜透射光谱的光谱仪。在侧抛光纤的抛磨区或棱镜表面上镀有贵金属膜,从而激发SPR效应,使得在透射光谱中形成共振吸收谷,而共振吸收谷的位置又受到外界折射率的调制,构成折射率传感器。本发明通过结合二硫化钼和SPR效应,将二硫化钼纳米片沉积在金属膜表面,制备出二硫化钼纳米片增敏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此传感器在折射率范围为1.333~1.360RIU内,可获得高达2793.5nm/RIU的折射率灵敏度,与未修饰二硫化钼的SPR传感器相比,灵敏度提高了30.67%。
-
公开(公告)号:CN109541502A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811600803.5
申请日:2018-12-26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G01R33/0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纤磁场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侧抛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矢量磁场传感器及其制备与检测方法,所述矢量磁场传感器包括侧边抛磨光纤、镀制在抛磨区上的金属薄膜、磁流体、光源以及用于检测透射光谱的光谱仪,所述抛磨光纤是通过光纤抛磨掉部分包层和纤芯制作而成;所述抛磨光纤上设有玻璃毛细管以及光学紫外胶,所述磁流体通过玻璃毛细管以及光学紫外胶密封包裹在抛磨光纤周围。本发明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效应,在透射光谱中形成一个共振波谷(透射光强度最低值),在不同磁场强度或磁场方向下,磁流体在金属膜上方的折射率不同,导致SPR共振波谷位置的不同,通过记录共振光谱的漂移情况,即可标定传感器对磁场方向和强度的传感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995318A
公开(公告)日:2014-08-20
申请号:CN201410162616.9
申请日:2014-04-22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纳光纤环与侧边抛磨光纤耦合的光学上下载滤波器及其制备方法,该滤波器由微纳光纤环和侧边抛磨光纤所组成,所述微纳光纤环包括环形微纳光纤及与其相连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环形微纳光纤由微纳光纤绕成环形而制成,所述微纳光纤的直径为3~10mm,环形微纳光纤的外径为300~1500mm;所述侧边抛磨光纤是在圆形普通光纤上,其中一段长度为5~30mm的区域设为抛磨区,与抛磨区相连的两端分别为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抛磨区的部分包层被去除,抛磨区的横截面为“D”型,抛磨面与纤芯界面的距离为1~10μm,环形微纳光纤与抛磨面相接触。本发明具有性能稳定、制作简单、成本低廉、结构紧凑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246969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228333.X
申请日:2024-09-03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反射的折叠型马赫曾德尔电场传感器及测量系统,所述电场传感器包括了端面耦合结构和薄膜铌酸锂平台,在所述薄膜铌酸锂平台中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薄膜铌酸锂硅衬底、薄膜铌酸锂二氧化硅衬底、薄膜铌酸锂平板层、脊型波导层以及二氧化硅包覆层;其中,所述脊型波导层包括了多模干涉仪、类F型电极模块、U型波导结构以及布拉格光栅;所述端面耦合结构与处于所述脊型波导层前端的多模干涉仪连接;所述多模干涉仪连接在所述类F型电极模块前端上;所述U型波导结构设置在脊型波导层末端并与所述类F型电极模块相连;经过U型波导结构折叠后,所述类F型电极模块的末端与所述布拉格光栅进行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4859453B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210611634.5
申请日:2022-05-1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暨南大学
IPC: G02B5/18
Abstract: 一种基于连续界面全介质薄膜的随机偏振合束光栅,包括基底,在该基底上依次镀制的高反射膜层、剩余层和光栅刻蚀层,所述高反射膜层由高折射率薄膜层和低折射率薄膜层交替叠加构成,且所述高折射率薄膜层与低折射率薄膜层之间设有折射率连续界面层,该折射率连续界面层的折射率由高折射率薄膜层的折射率向低折射率薄膜层的折射率连续过渡而成。本发明随机偏振合束光栅利用连续界面激发泄露模共振,可以实现随机偏振入射光的‑1级衍射效率在40‑100纳米带宽内大于99%,最高可达99.95%,在高能光谱合束激光、超强超短激光脉冲压缩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5598428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1300498.4
申请日:2022-10-24
Applicant: 暨南大学(CN)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光纤集成的电光晶体电场探头及解调装置,该电光晶体电场探头包括:保偏光纤,第一玻璃套管、第二玻璃套管、准直透镜、1/4波片、电光晶体和反射膜保偏光纤与第一玻璃套管固定连接,第一玻璃套管与第二玻璃套管固定连接,保偏光纤与准直透镜连接,准直透镜与1/4波片连接,1/4波片与电光晶体连接,电光晶体与反射膜连接;准直透镜和1/4波片设于第二玻璃套管内。本发明解决空间光学元件难集成、易受振动、体积大、难以耦合等造成电场测量不稳定的问题,提高测量装置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008478B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1711252001.5
申请日:2017-12-0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G02B5/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1550纳米中心波长的基于金属多层介质膜的偏振选择反射式光栅,包括自内向外依次镀制的石英基底、金属层、匹配层和光栅刻蚀层,所述光栅刻蚀层包括自内向外依次镀制的第一低折射率膜层和第一高折射率膜层,所述匹配层包括自内向外依次镀制的第二低折射率膜层与第二高折射率膜层,所述光栅刻蚀层的周期为1200~1300纳米,占空比为0.2~0.4,第一低折射率膜层的厚度为100~160纳米,第一高折射率膜层的厚度为240~310纳米,第二高折射率层的厚度为90~150纳米;第二低折射率膜层的厚度为240~300纳米,所述的金属层的厚度大于50纳米。本发明具有宽光谱、宽角(56)对比文件Jianpeng Wang.Multilayer dielectricgrating with high-efficiency wide angularspectrum《.Pacific Rim 2009》.2009,全文.Heyuan Guan.Optimization design ofpolarizing beam splitter based on metal-multilayer high-contrast reflectinggrating《.NUSOD 2016》.2016,全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