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977246A
公开(公告)日:2013-03-20
申请号:CN201210563643.8
申请日:2012-12-21
Applicant: 北方华锦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
Inventor: 袁博 , 李杨 , 申凯华 , 王益波 , 李耀波 , 张冬梅 , 周川 , 蔡杰 , 郑建国 , 刘万胜 , 刘维钧 , 郑树松 , 吴玉祥 , 刘福德 , 范铁军 , 张素杰 , 史晶红
IPC: C08F212/10 , C08F2/01 , C08F2/38 , C08K5/1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备连续本体SAN树脂的连续管式平推流反应器及制备方法,两级连续管式平推流反应器生产SAN树脂的工艺优点在于;物料停留时间一致,产品分子量均一,颜色外观好,性能优越,生产过程无挂壁现象。本发明采用可多重并联的两级连续管式平推流反应器系统,可以通过增加并联的两级连续管式平推流反应器的套数,扩大产品产量。可多重并联的两级连续管式平推流反应器工艺条件完全一致,物料呈相似的平行流动,停留时间一致,生产工艺简洁,工艺流程紧凑,SAN树脂分子量分布窄,工艺绿色环保。其中两级连续管式平推流反应器采用串联排列,第二反应器出口物料控制循环回流至第一反应器入口处,保持聚合系统良好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310179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414046.8
申请日:2024-10-11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1N29/04 , G01N29/22 , G01N29/26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子内腔螺纹连接结构的超声检测机器人,该机器人包括主体机架、夹紧模块、抬升模块、回转模块、伸缩模块、探头缓冲模块。本发明可在狭小狭长的强限制性空间内工作,通过搭载测试探头实现对螺母肉眼不可达部位的检测,实现将所搭载的探头的安放、压紧、不同测试点间切换、轴向全部待测量点的自动化测测量功能,以及装置自身的变形动作,实现装置轴向和径向尺寸的伸长和缩小,完成安放整体装置和取出的全部功能,而且仅通过本装置一套装置就可实现上述功能,设备成本相对降低。采用本发明可实现在强限制性空间内的测试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06932277B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1710294916.6
申请日:2017-04-28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圆角平面接触理论的界面超声波反射率‑压强关系曲线建立方法及加载试验台,所述加载试验台,包括压力显示器,控制端,示波器,水浸超声波换能器,大圆柱体,小圆柱体,上面板,移动板,压力传感器,下面板,超声波收发器和小圆柱体连接板。本发明的基于圆角平面接触理论的界面超声波反射率‑压强关系曲线建立方法及加载试验台,与现有的方案相比,能够构建更加准确的超声波反射率‑压强的关系曲线,检测精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3551824A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2110789118.7
申请日:2021-07-13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超声反射系数的螺栓连接界面压力检测方法及装置,属于螺栓连接结合面压力检测领域。采用水浸超声探头扫描被连接件,利用不同压力下超声波反射系数变化规律,建立起超声反射系数与螺栓连接界面压力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实现结合面压力的检测;同时通过超声探头检测螺栓预紧力大小,从而确定了不同预紧力下的结合面压力分布。本发明与以往的结合面压力测试相比,保留了原始接触状态,减少了反射系数和压力大小对应关系的标定过程,同时增加了实时预紧力监测环节,进一步提高了精度与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540380B
公开(公告)日:2019-11-26
申请号:CN201811496283.8
申请日:2018-12-07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1L2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修正单螺栓扭矩转角法拧紧误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步骤:S1、建立扭矩转角法修正角公式:且S2、计算螺栓刚度K1;S3、建立试验台总刚度K总与被连接件刚度K2的关系式;S4、单螺栓拧紧仿真求解K总;S5、计算被连接件刚度K2;S6、根据公式(2)计算螺栓与被连接件的相对变形ΔL,根据公式(1)计算修正角Δθ。本发明充分考虑扭矩转角法转角对预紧力以及装配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一种修正单螺栓扭矩转角法拧紧误差的方法,本发明通过对转角进行修正,来保证螺栓预紧力达到合理值,从而减小预紧力分散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044533A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910288413.7
申请日:2019-04-11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1L5/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超声导波检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EMD能量熵与支持向量机相结合的螺栓预紧力监测方法。在高端装备装配过程中,螺栓预紧力的有效检测直接关系到装备的正常工作性能和指标。针对超声导波检测呈现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单一的信号分析方法难以实现信息的有效提取以及准确的状态监测,提出了一种将EMD能量熵与支持向量机相结合的螺栓预紧力监测方法。考虑到探头的可变动性,利用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将信号分解成多个频带的本征模态分量,将主要IMF分量的能量熵作为SVM的特征向量,用于辨识探头位置状态。再利用接收波形能量作为SVR的特征,用于预测对应状态下的螺栓预紧力。
-
公开(公告)号:CN109374189A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811066580.9
申请日:2018-09-13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1L5/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通道超声螺栓预紧力测试系统。本发明实现多通道发射与接收,实现激励信号的优化处理,实现超声探头的固定与实时监测,具有高性能、低成本的特点。本发明通过对通道控制器的设计,实现了单个信号输出口控制8个通道的智能螺栓预紧力测试,大大节省了成本和空间;同时利用信号优化处理模块,输出最佳激励波形;为了实现预紧力的实时监测,设计了探头固定装置,使超声探头能够稳定的发射与接收信号。
-
公开(公告)号:CN108444634A
公开(公告)日:2018-08-24
申请号:CN201810201239.3
申请日:2018-03-12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六角头螺栓的预紧力超声检测夹具,包括中空的夹具底座,夹具底座的外壁由上至下依次套接有上卡盘和下卡盘;上卡盘的上表面设有上螺旋线槽,上滑块的下表面设有与上螺旋线槽相匹配的上滑条;下卡盘的下表面设有下螺旋线槽,下滑块的上表面设有与下螺旋线槽相匹配的下滑条。本发明适合于M6-M12之间的螺栓预紧力检测,作用的对象主要以盲孔安装方式为主,能够保证固定超声探头和六角头螺栓的相对位置,实现在实时进行螺栓拧紧的同时,也能进行螺栓预紧力的检测,同时利用夹具上方的弹性均压件的弹性作用,将超声探头压在六角头螺栓的头部,以保证超声探头与六角头螺栓的头部耦合层厚度的均匀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030743A
公开(公告)日:2013-04-10
申请号:CN201210563641.9
申请日:2012-12-21
Applicant: 北方华锦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
Inventor: 申凯华 , 李杨 , 袁博 , 蓝云飞 , 王益波 , 王艳色 , 李耀波 , 郑建国 , 刘万胜 , 刘维钧 , 张锋 , 吴玉祥 , 周川 , 刘福德 , 张素杰 , 范铁军 , 郑树松
IPC: C08F279/04 , C08F212/10 , C08F2/01 , C08F2/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备本体ABS树脂或SAN树脂的连续管式平推流柔性反应器及制备方法,其工艺流程由以下四部分组成:原料配制系统、聚合反应系统、抽真空系统和挤出造粒系统。反应系统包含四个平推流反应器和不同的物料回路。通过不同的物料回路控制,可以实现四个平推流反应器的串联连接,进行连续本体法ABS树脂的生产。也可实现一个或两个带回流系统的双串联平推流反应器组的并联聚合体系,进行连续本体法SAN树脂的生产。当制备SAN树脂时,控制双串联平推流反应器组的回流系统的回流比,从而控制SAN树脂聚合反应的聚合深度。可进行连续本体ABS树脂或SAN树脂生产的柔性装置和生产工艺,制备的ABS或SAN树脂产品,分子量可控、分子量分布较窄,产品性能优良,装置工艺稳定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18797951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990995.4
申请日:2024-07-23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6F30/20 , G16C60/00 , G06F113/26 , G06F119/08 , G06F119/12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加速试验技术领域,公开一种面向复合材料紧固系统的时‑温等效加速试验方法。开展不同温度下的短期预紧力松弛试验,通过预紧力松弛规律模型引导各温度下的加速因子识别,并结合优化算法实现加速因子的优化与确定,从而在对数时间尺度上准确平移各温度下松弛数据,构建预紧力长期松弛预测主曲线。对加速因子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任意温度下时‑温转换因子的表达式,筛除超出失效边界的加速实验数据。所得主曲线与位移因子准确反映出该复合材料紧固系统加速试验中预紧力的时‑温等效关系。本发明以复合材料紧固系统松弛规律为指导,在结构层面应用时‑温等效原理,构建符合预紧力松弛规律的主曲线,有效预测了复合材料紧固系统的长期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