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980983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2110184101.9
申请日:2021-02-10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C12Q1/6893 , C12Q1/6844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多重环介导等温扩增的疟原虫原位分型的检测方法、装置和试剂盒。本发明通过样品贴壁、固定、透膜、两重环介导等温扩增反应及细胞核染色,可同时区分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本发明方法能够特异灵敏的对疟原虫进行原位分型,本实验装置可以解决临床样本量不足,弥补光学显微镜检查灵敏度低的问题。此外,本方法方便实验操作和结果观察,节约实验试剂;同时实验配套试剂盒操作简便,和装置匹配度高。本发明将在疟原虫原位分型和早期感染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应用前景广阔。
-
公开(公告)号:CN112747976A
公开(公告)日:2021-05-04
申请号:CN202011470751.1
申请日:2020-12-14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环保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中流量真实大气环境下可气固分离的在线浓缩与采集装置及方法。本发明装置包括浮子流量计、真空泵、干燥管、流量控制器、冷凝剂循环系统、旋风式PM2.5切割头、水箱、电加热棒、温控数显装置、虚拟切割器、生物采样瓶、微量注射泵、馏分自动收集器等;可将气溶胶在不改变除浓度外的任何理化特性的前提下,浓缩富集到足以明显检出其毒性的水平;该装置可与在线毒性检测装置联用,通过采样、饱和、冷凝、浓缩、采集等环节,将颗粒物融入液体,使颗粒物浓度可以浓缩提高一个数量级,并有效避免了样品污染、试剂的高损耗等问题,易于进行后续分析,并大幅降低了空气流量需求,可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及健康风险评估当中。
-
公开(公告)号:CN112280895A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申请号:CN202010471467.X
申请日:2020-05-28
Applicant: 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 复旦大学 , 上海星耀医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PC: C12Q1/70 , C12Q1/6844 , C12N15/11 , C12R1/93
Abstract: 一种采用环介导转录等温扩增方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的试剂盒,包括上游外部引物F3,下游外部引物B3,上游内部引物FIP‑transcribe,下游内部引物BIP‑transcribe,上游环化引物LF,上游环化引物LB。本发明对新型冠状病毒N基因中一个片段的6个区域设计了6条特异引物,内引物组加上RNA聚合酶识别位点加速反应,本发明利用链置换Bst DNA聚合酶、Mulv逆转录、耐热型RNA聚合酶以及特殊发卡引物在恒温条件下构造特异性扩增元件,实现核酸指数扩增,保证扩增的高度灵敏度和快速性。本发明操作简便,成本低,通过核酸染料可以实时观察荧光曲线变化,可以很好解决临床上新型冠状病毒检测遇到的复杂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080583A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申请号:CN202010748775.2
申请日:2020-07-30
Applicant: 复旦大学 , 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 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 , 上海星耀医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PC: C12Q1/70 , C12Q1/6844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免提取等温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的试剂盒,包括上游外部引物F3,其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下游外部引物B3,其序列如SEQID No.2所示;上游内部引物FIP,其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下游内部引物BIP,其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本发明对新型冠状病毒E基因的一个片段的6个区域设计了4条特异引物。本发明开发了适配于从采集拭子到核酸等温扩增整个过程的免提取技术,省去了核酸提取过程,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灵敏度高、操作简便,成本低,假阳性率低。可以提高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903719A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2010677403.5
申请日:2020-07-15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消毒剂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源于生物质活性成分的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消毒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生物质(主要如木屑、农作物秸秆、稻壳、玉米芯、甘蔗渣、豆渣、菜籽饼、微藻、核桃壳、沙柳、竹子、树叶树皮和果皮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为原料,通过热化学萃取技术制备得到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消毒剂。该新型消毒剂具有绿色环保、低毒高效、环境友好的优点,可应用于环境和物体中有效灭杀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阻止病毒的传播。
-
公开(公告)号:CN111248542A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2010233440.7
申请日:2020-03-29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防护面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冠病毒防护C型口罩。本发明的防护C型口罩主体为三层结构,由外到内依次为丙纶纺粘无纺布、双层超细旦驻极体熔喷纤维非织造布、丙纶纺粘无纺布;C型口罩结构是由左面罩和右面罩组成,左面罩和右面罩的边缘分别设置有两条弧形边,其中的一条弧形边相互对接在一起形成弧形中间接缝,另一条弧形边分别设置耳带,在左面罩和右面罩的上部边缘设置有八字形斜边,八字形斜边靠近鼻梁内侧设置有鼻脊线,其可使鼻梁两翼在佩戴口罩时完全罩于佩戴者鼻部和口部使鼻梁两翼不会产生空隙。本发明防护C型口罩具有高效的新冠病毒过滤效果,可达到NIOSH(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所)N95及N99标准。
-
公开(公告)号:CN106290854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510278304.9
申请日:2015-05-27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G01N33/569 , G01N33/543 , G01N33/58 , B01L3/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研究及临床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专门用于高通量快速巴贝虫病血清学检测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以微流控芯片为基础,提供巴贝虫病患者血清中巴贝虫抗原的血清抗体检测方法,与传统血清学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对比和验证,证实本发明的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巴贝虫病血清免疫学诊断方法与传统血清学诊断结果相一致,同时具备了血清标本使用量低,同时检测多种抗原,试剂和能量消耗低,检测成本低以及自动化程度高,防止标本间的污染的特点,本方法能为进一步用于巴贝虫病患者血清免疫学诊断提供有意义的参考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1813695B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0910247559.3
申请日:2009-12-30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G01N33/543 , G01N30/02
Abstract: 本发明属生物分析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微囊藻毒素快速检验的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该芯片采用模塑法以光学透明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等为材料,主要由样品反应微通道层,阀门控制层及基片层构成。芯片内含样品富集及免疫分析模块,该模块由并行的几个纳升体积的免疫色谱柱微分析室组成,每个分析室固定有微囊藻毒素抗体蛋白或抗原,实现了对不同来源的样品中代表性藻类毒素微囊藻毒素的快速现场检测。本发明除了具有高灵敏度和专一性的优点外,还具有快速、高效、便携、低价和易自动化控制的特点,可完成自动信号采集、远程传输和信号分析,适合于水环境中微囊藻毒素的现场快速检测及大范围内遥控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1760428B
公开(公告)日:2012-12-05
申请号:CN200910247556.X
申请日:2009-12-30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分析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富集空气中微生物的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该芯片采用模塑法以光学透明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等为材料,芯片内含样品富集通道及气体通道,实现对空气样品中细菌、真菌、病毒等生物颗粒的收集。并可以将富集的样品与PCR微流控芯片和免疫微流控芯片结合进行基因分析或免疫分析,达到对空气中微生物含量与种类的快速检测。本发明具有快速、高效、便携、低价和易自动化控制的特点,和其它芯片的整合可完成自动信号采集、远程传输和信号分析,可应用于空气中或其它气体中微生物的现场快速检测及大范围内遥控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4924067B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210399441.8
申请日:2022-04-15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PC: G01N33/54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免疫检测病毒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免疫检测病毒用纳米磁性微球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纳米磁性微球材料包括纳米二氧化硅磁珠、包被在纳米二氧化硅磁珠表面的具有结合病毒能力的一种或者多种材料。该纳米磁性微球材料用于免疫法检测液体样本中病毒,包括将修饰官能团和包覆一种或者多种材料的纳米二氧化硅磁珠富集液体样本中的病毒;用抗病毒表面结合位点的一抗进行免疫反应;对磁珠进行封闭;用含有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或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二抗与一抗结合;通过荧光显色或者化学发光法对液体样本中病毒的含量进行表征。本发明解决了液体样本中病毒载量较少而不易被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出的情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