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435672B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1110259950.2
申请日:2011-09-0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N29/04
Abstract: 一种检测台及利用这种检测台的航天电子设备多余物自动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涉及多余物检测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应用于航天电子设备多余物自动检测过程中的检测台所采用的多余物激活方式为机械撞击,导致检测台的使用寿命低进而导致检测安全性能,以及由于机械冲击导致的机械噪声大进而导致航天电子设备多余物检测精度的问题。本发明中检测台的多余物的激活方式采用制动单元进行,相比于现在的机械式激活方式,本发明的检测台的使用寿命高,从而保证良好的检测安全性能,同时,本发明的多余物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采用减速机驱动转台,采用隔音器消除机械噪声,大幅度提高了多余物检测精度。本发明还具有多余物材质识别能力。本发明适用于多余物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2331581A
公开(公告)日:2012-01-25
申请号:CN201110139483.X
申请日:2011-05-2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S19/33
Abstract: 双星TDOA/FDOA星地一体化定位系统快速定位方法,是解决双星定位系统中精确估计TDOA/FDOA并进行快速定位所存在的问题。其方法是:构建双星TDOA/FDOA定位模型,通过四阶累积量二维分离参数估计方法对TDOA和FDOA进行实时联合估计;再通过IMM-UKF滤波方法进行目标定位;之后分析定位精度与接收信号信噪比的关系;最后分析各因素对定位误差的影响情况。本发明对定位系统的性能进行完整可信的评估;对地面辐射源发射的信号类型没有要求,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应用范围;抗噪声、抗干扰能力强,定位收敛速度快,可达到很高的定位精度,本发明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632341A
公开(公告)日:2005-06-29
申请号:CN200410044194.1
申请日:2004-12-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微型高速转轴的离合器。基于超声悬浮力控制的离合器由主动旋转盘2、被动旋转盘1、压电陶瓷片7、复位弹簧3和高频电源5组成,被动旋转盘1扣合在主动旋转盘2的圆环体2-1内,主动旋转盘2的端面与被动旋转盘1的一个端面相接触,压电陶瓷片7固定在被动旋转盘1的另一个端面上,高频电源5连接在压电陶瓷片7的接线端上,复位弹簧3设置在主动旋转盘2或被动旋转盘1上使主动旋转盘2和被动旋转盘1保持接触。另一种方案是圆环体2-1的内表面是圆锥形,1的轮缘是圆锥形,2-1的内表面与1的轮缘相接触。本发明利用超声悬浮力作为分离的驱动力,利用摩擦力矩传递动力,结构简单、尺寸小、响应速度快、不受电磁干扰。
-
公开(公告)号:CN106840922B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611235602.0
申请日:2016-12-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测试复杂加载路径下管材成形性能的方法,它涉及一种管材成形性能的测试方法,以解决传统的固定应力状态下线性加载路径的测试方法以及近来出现的自由胀形实验方法都无法使管材按照复杂加载路径进行变形,因而无法得到复杂加载路径下管材成形性能的问题,方法是按照以下步骤实现的:步骤一、模具制作: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并加工具有特定的胀形约束区形状和长径比变化的管材胀形模具;步骤二、试样制备;步骤三、安装固定:步骤四、管材密封;步骤五、胀形测试;步骤六、数据分析。本发明用于复杂加载路径下管材成形性能测试。
-
公开(公告)号:CN103982693B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410242181.9
申请日:2014-06-0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K31/082 , F16K31/0679 , F16K31/08 , H01F7/064 , H01F7/081 , H01F7/122 , H01F7/16 , H01F7/1615 , H01F27/02 , H01F27/24 , H01F27/28 , H01F27/325 , H01F2007/086 , H01F2007/1692
Abstract: 大功率双向无返簧的含永磁电磁阀,属于电磁阀领域,本发明为解决传统的电磁阀具有响应时间慢,输出力低的问题。本发明方案:上磁路部和下磁路部的结构对称设置,且通过衔铁连接杆和外壳连接环连接在一起;上磁路部包括上部铁芯、上部外壳、上部线圈、上部环形永磁体、上部轭铁和上推杆;下磁路部包括下部铁芯、下部外壳、下部线圈、下部环形永磁体、下部轭铁和下推杆;双稳态磁保持,永磁体调整保持力可调,响应时间快,输出力高。
-
公开(公告)号:CN102435672A
公开(公告)日:2012-05-02
申请号:CN201110259950.2
申请日:2011-09-0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N29/04
Abstract: 一种检测台及利用这种检测台的航天电子设备多余物自动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涉及多余物检测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应用于航天电子设备多余物自动检测过程中的检测台所采用的多余物激活方式为机械撞击,导致检测台的使用寿命低进而导致检测安全性能,以及由于机械冲击导致的机械噪声大进而导致航天电子设备多余物检测精度的问题。本发明中检测台的多余物的激活方式采用制动单元进行,相比于现在的机械式激活方式,本发明的检测台的使用寿命高,从而保证良好的检测安全性能,同时,本发明的多余物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采用减速机驱动转台,采用隔音器消除机械噪声,大幅度提高了多余物检测精度。本发明还具有多余物材质识别能力。本发明适用于多余物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0424369C
公开(公告)日:2008-10-08
申请号:CN200410044194.1
申请日:2004-12-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微型高速转轴的离合器。基于超声悬浮力控制的离合器由主动旋转盘(2)、被动旋转盘(1)、压电陶瓷片(7)、复位弹簧(3)和高频电源(5)组成,被动旋转盘(1)扣合在主动旋转盘(2)的圆环体(2-1)内,主动旋转盘(2)的端面与被动旋转盘(1)的一个端面相接触,压电陶瓷片(7)固定在被动旋转盘(1)的另一个端面上,高频电源(5)连接在压电陶瓷片(7)的接线端上,复位弹簧(3)设置在主动旋转盘(2)或被动旋转盘(1)上使主动旋转盘(2)和被动旋转盘(1)保持接触。另一种方案是圆环体(2-1)的内表面是圆锥形,被动旋转盘(1)的轮缘是圆锥形,圆环体(2-1)的内表面与被动旋转盘(1)的轮缘相接触。本发明利用超声悬浮力作为分离的驱动力,利用摩擦力矩传递动力,结构简单、尺寸小、响应速度快、不受电磁干扰。
-
公开(公告)号:CN118808797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951864.5
申请日:2024-07-1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电解加工过程中极间间距控制系统及方法,属于金属零件制造领域。解决了传统的电解加工过程中极间间距测量方法适用性和测量精度差问题。本发明基于弹性导柱组件、工具电极的运动结合接触感知组件或高精度位移感知器感知,实现对极间间距控制,控制误差±0.5μm以内,极间间距h2最小可低至1μm。本发明主要用于对金属零件进行电解加工。
-
公开(公告)号:CN117763739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410038805.9
申请日:2024-01-10
Applicant: 北方工业大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IPC: G06F30/15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叶素‑动量理论的螺旋桨1P气动载荷计算方法,涉及飞机螺旋桨气动载荷计算领域,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基于叶素‑动量理论建立有斜向来流的螺旋桨1P气动载荷数学模型;步骤二、使用Prandtl翼尖修正方法和桨根流动修正方法对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修正;步骤三、使用Matlab软件开发基于修正后的数学模型建立螺旋桨1P载荷计算运行程序。本发明建立的数学模型能够快速、准确地计算出螺旋桨1P载荷气动特性参数,大大缩短了计算时间,提高了计算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048715A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210473520.9
申请日:2022-04-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威海天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6F30/15 , G06F30/20 , G06Q10/04 , G06Q50/30 , G06F111/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无人驾驶方程式赛车的路径规划和控制算法,主要包括测绘无人驾驶赛车的参数;无人驾驶赛车结构分析和模型建立;对赛道和赛车进行数学建模;根据赛道和赛车性能设置约束条件和求解目标;利用最优控制理论求解最优曲线赛道;对规划好的赛道进行离散化处理;对每个离散点根据约束条件使用模型预测控制进行规划;求解车辆控制率,下发方向盘转角和踏板开度;执行器执行控制率,无人驾驶赛车按照规划的路径和控制率行进。本发明算法能够规划给定赛道的最优赛道线使赛车实现达到最小圈时并能发挥车辆极限,提供了一种抗干扰性和适应性很强的路径跟随算法,可应用于赛车设计环节、赛车参数选取、驾驶员训练等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