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240075A
公开(公告)日:2008-08-13
申请号:CN200810064076.5
申请日:2008-03-0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壳聚糖磁性微球的制备方法及磁性微球固定化酵母的方法,它涉及一种磁性微球的制备方法及磁性微球固定化酵母的方法。本发明采用悬浮乳液聚合法制备壳聚糖磁性微球。本发明通过溶胀-吸附法将酵母细胞固定到磁性微球上。本发明壳聚糖磁性微球兼具磁性粒子和高分子材料的双重特性。固定化酵母细胞不随发酵液排出系统,避免了消耗,保持了发酵罐中酵母细胞浓度,提升了酒精发酵速度,缩短了发酵时间,减少了资源消耗量,并同时降低了废水的排放量和废水处理的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00400696C
公开(公告)日:2008-07-09
申请号:CN200510010567.8
申请日:2005-11-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辐射防护铝基复合材料及两级大气热压制备该材料的方法,涉及一种铝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工艺。为了解决现有辐射防护复合材料比重大、强度低、稳定性差,以及粉末冶金法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需要采用气体保护或真空条件下进行热压烧结,设备昂贵,工艺复杂,成本高的不足,本发明的辐射防护铝基复合材料由BaPb1-xCexO3和Al基体组成,其中BaPb1-xCexO3占铝基复合材料总体积的3~20%,0≤x≤0.5。它的制备过程为:采用高能球磨法制得光子吸收微粉及铝合金的复合粉;空气环境下两级热压烧结。本发明的复合材料具有较强的X射线和γ射线屏蔽能力和较高的抗拉强度,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896321A
公开(公告)日:2007-01-17
申请号:CN200610010182.6
申请日:2006-06-1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25B11/10
Abstract: 一种纳米结构的DSA电催化电极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电极的制备方法。针对目前制备方法得到的DSA电极存在氧析出电位低、电极表面涂层不致密、易脱落、比表面积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纳米结构的DSA电催化电极的制备方法,它依次包括钛基体的预处理过程、制备溶胶过程和钛基体表面纳米涂层热处理过程。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可以使电极具有较高的氧析出电位且涂层表面致密、不脱落,与公开发表论文所制备电极相比,电催化性能有了较大的提高,降解等量有机物的时间减少了33%,析氧电位至少提高了0.1V,达到了1.9V(vs.SHE)以上,电极寿命提高了2倍,利于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20025053A
公开(公告)日:2025-05-23
申请号:CN202510381910.7
申请日:2025-03-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2F11/00 , C02F11/122 , C02F11/127 , C02F11/06 , C02F11/04 , C01B25/45
Abstract: 一种梯级强化污泥中碳和磷高效释放及资源化的方法,它涉及一种污泥的资源化的方法。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梯级强化污泥中碳和磷高效释放及资源化的方法,通过针对性地提高污泥中不同赋存形态磷的释放效率,通过多步骤的协同作用,实现无机磷和有机磷的高效释放,同时协同提升碳的高效释放与资源化回收,提高剩余污泥中碳和磷的整体资源化回收效率,包括以下步骤:一、污泥预处理;二、绿色螯合剂预处理强化释无机磷;三、无机磷回收;四、污泥重悬;五、过氧化剂强化污泥增溶及水解;六、厌氧资源化;七、回收碳磷资源;本发明的回收工艺简便,损耗率低,磷回收率可高达80%~99.5%,产酸效能更是提高了14倍以上,具有显著的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9954313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335090.8
申请日:2025-03-2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2F3/32 , C02F3/30 , C02F101/16 , C02F101/10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活性生态浮床、修复养殖系统及其应用和方法。该系统中,在部分浮床材料上负载导电材料形成电活性生态浮床,在电活性生态浮床上种植挺水植物,植物的根系泌氧和根系分泌物对提高电活性浮床的脱氮除磷效果显著。在底泥中埋入阳极材料,可以实现底泥中有机物的去除。阴阳极之间形成的弱电场对悬浮颗粒具有沉降作用,可以降低养殖系统的浊度。在底泥中种植沉水植物,为水产养殖系统的修复提供氧气,沉水植物也可以强化对污染物氮磷的吸收。电活性浮床可以维持水质的长期稳定,并且前期投入和后期运维费用低廉。
-
公开(公告)号:CN119346101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617232.1
申请日:2024-11-1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具有氧空位的钒酸铋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它涉及一种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钒酸铋光催化降解磺胺甲恶唑的效率低和二氧化钛对太阳光的利用效率低的问题。发明:一、制备NaVO3和CTAB的混合溶液;二、制备硝酸铋溶液;三、调节pH值为6.0;四、水热反应;五、洗涤、干燥。一种具有氧空位的钒酸铋光催化剂用于降解抗生素。本发明制备的具有氧空位的钒酸铋光催化剂,由水热法合成,通过有效调控催化剂的制备条件,获得具有合适浓度氧空位的形貌可控的长棒状钒酸铋光催化剂,催化剂绿色环保,可见光的响应好,太阳光利用率高;对SMX的高降解率,在120min内,最佳降解率可达93%。
-
公开(公告)号:CN116395690B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310249243.8
申请日:2023-03-1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1B32/342 , C01B32/324 , H01M8/0234 , H01M8/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硫酸活化生物质制备高机械强度炭颗粒的方法及其应用,包括以下步骤:(1)将洁净干燥的生物质粉碎得到生物质粉,加入硫酸混合均匀,活化得到浆料;(2)将浆料放入制条机中制成条状物后再搓成球状颗粒,再低温烘干以实现表面硬化;(3)在惰性气体氛围中,将表面硬化的球状颗粒置于管式炉内进行热解,随后冷却至室温、洗涤、干燥,得到高机械强度炭颗粒。本发明中的生物质经硫酸活化后可自粘结成型,制备的炭颗粒抗压强度高,比表面积大,性能稳定,生产成本低。可作为电极材料构建微生物电化学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6475217B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310461707.1
申请日:2023-04-2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B09C1/00 , C02F3/00 , B09C1/08 , B09C1/10 , C02F103/06
Abstract: 一种利用微生物电化学可渗透反应墙原位修复地下水和土壤的方法,涉及一种原位修复地下水和土壤的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地下水和土壤修复技术受限于环境介质极低的传质效率,修复成本较高、消耗化学药剂、易造成二次污染,以及对地下水和土壤中污染物的修复效果差等问题。本发明基于微生物电化学的原理,设计并成功构建了微生物电化学可渗透反应墙,利用电子的定向传导完成污染物修复所需的氧化还原反应。由导电介体生物功能填料和调控管组成,扩大的反应范围,简化了系统构型,节约了构建成本,并加速周围地下水和土壤中氧化性或还原性污染物氧化还原反应过程的电子传输,从而使该技术具有易于实施、效率提升、原位修复的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8002083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351399.1
申请日:2024-03-26
IPC: B01J20/20 , B01J20/22 , B01J20/30 , C02F1/28 , C02F10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氮硫镁复合修饰的生物炭吸附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生物质材料进行预处理,得到预处理生物质材料;用水将预处理生物质材料、镁源和氮硫源混合均匀,得到第一混合物,然后将第一混合物干燥,得到第二混合物;将第二混合物在包含氧气和惰性气体的混合气体中依次进行120~150℃加热处理、300~350℃热解处理和500~700℃热解处理,制得氮硫镁复合修饰的生物炭吸附剂材料;所述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气的体积百分含量为10~30%。本发明得到的生物炭吸附剂可以高效、快速处理低浓度重金属废水,吸附性能优异,减少絮凝剂等辅助试剂的使用,产泥量低,并能优化重金属沉淀的分离和重金属的回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072877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210651796.1
申请日:2022-06-1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态过滤墙及其应用,属于水体污染治理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用于防治水污染的生态过滤墙,包括墙体、掺杂于墙体中的纤维、栽种于墙体顶端的挺水植物和栽种于墙体至少一侧外立面的沉水植物。本发明在墙体顶端种植挺水植物,至少一侧外立面种植沉水植物,并掺入纤维原位驯养富集水体中的土著功能微生物,通过微生物和植物的协同作用增强污染去除能力,并具有一定的景观效果。其中,墙体可以通过基体材料的模块化生产,出厂后在施工现场即可便捷组装使用,减少了人为施工痕迹,使用后无需拆除,在长期维持水体水质稳定的同时,也可以完善水体的生态景观体系。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