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开(公告)号:CN103278486A
公开(公告)日:2013-09-04
申请号:CN201310187211.6
申请日:2013-05-20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观测融合蛋白长距离转运至水稻叶芽的方法,该方法采用GFP融合蛋白处理水稻根尖,将处理过根尖的水稻植株叶芽进行冷冻切片,切片后PI荧光染料进行染色,共聚焦显微镜直接观测GFP融合蛋白从水稻根尖转运至叶芽。该方法利用GFP融合蛋白处理水稻根尖0.5cm处,叶芽被冷冻切片后PI染色,共聚焦显微镜观测GFP融合蛋白从水稻根尖转运至叶芽,能直接定性地了解GFP融合蛋白在水稻植株内的长距离转运情况,可为进一步开展效应蛋白能引起水稻系统防御反应提供非常强有力的证据;此外,该方法简便、准确、快速,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3088126A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210595875.1
申请日:2012-12-25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IPC: C12Q1/6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根据像素计算DNA片段大小的方法,首先将全式金TRANS DL1000Marker作为已知大小的DNA片段和DL2000Marker上的条带作为未知条带,并对前5条的DNA条带进行分析;然后分别用7%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采用银染进行染色;最后在拍照后用AdobePhotoshop7.0读取泳距,将条带大小和其对应的泳距输入SPSS的两列作为自变量和因变量,将数据区选中后依次点击分析、回归、曲线估计,该计算DNA片段大小的方法,误差小、精确度高,实用性强,具有较强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3039243A
公开(公告)日:2013-04-17
申请号:CN201210595996.6
申请日:2012-12-18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IPC: A01G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农业作物搭配种植的方法,根据所栽培作物的大小和栽培作物的多少,选用适宜的花盆及尼龙袋,并将两个相同大小的尼龙袋放入花盆的正中位置;将土壤和有机肥按10∶1的比例混匀,制成培养基质,将灭菌后的培养基质填充到尼龙袋及花盆中;在尼龙袋内均匀地播3粒作物一,在尼龙膜和花盆间与作物一相对应的位置各播1粒作物二,共播3粒,作物一与作物二距离尼龙膜的最短距离相同,并用油性记号笔标记位置;在作物一与作物二的适宜生长期分别对间作作物一、间作作物二、单作作物一几单作作物二的根际土壤和尼龙膜上的土壤取样测定;通过土壤取样测定结果分析土壤微生物作物,确定作物一与作物二是否适合搭配种植,省时省力。
-
公开(公告)号:CN101433155A
公开(公告)日:2009-05-20
申请号:CN200810233505.7
申请日:2008-10-29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IPC: A01G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马铃薯提前播种控制晚疫病的方法,属于植物保护学领域。该方法保持目前常规种植马铃薯的施肥及田间管理方法不变,马铃薯早播,1月至2月播种;单行种植,行距80~100cm;播种密度为:2600~3500株/亩;马铃薯品种可以是米拉、合作88、威芋3号、费乌瑞它、会-2等;该方法也可用于甘蔗田、蔬菜地、桑果园等中种植。本发明可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增加农民的收益、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科学内涵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1433153A
公开(公告)日:2009-05-20
申请号:CN200810233503.8
申请日:2008-10-29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IPC: A01G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玉米早播控制玉米灰斑病的方法,属于植物保护领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保持目前常规种植玉米的播种方式、施肥水平及田间管理方法不变,不同的是玉米早播,每年1月至2月播种,5月至6月收获。单行种植,行距100-120cm。每亩播种玉米2000-3000株。该方法也可应用于甘蔗、蔬菜、果园、蚕桑田地。本发明可有效地发挥玉米早播早收,从时间上错开适宜玉米灰斑病发生和流行的气候条件,能有效地控制玉米灰斑病的危害,同时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量及其对农田生态环境污染的负面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0365116C
公开(公告)日:2008-01-30
申请号:CN200510048728.2
申请日:2005-12-22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诱导稻瘟病菌产生致病性蛋白的方法,属于植物保护领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将斜面上保存的稻瘟病菌株接种在普通固体培养基,28℃下扩繁。形成较大的菌落后,转接到50mL的普通液体培养基中,28℃ 150rpm振荡培养3天后,培养液用无菌水冲洗,至菌丝块无色。将冲洗好的菌丝块转接到50mL致病蛋白诱导培养基中,28℃ 150rpm振荡培养48小时。菌液抽滤、冻干后得到稻瘟菌分泌蛋白的提取物,-20℃保存。此方法可以诱导稻瘟病菌大量产生致病性相关蛋白,填补了国内外稻瘟病菌致病机理研究中不能获得致病蛋白的空白,意义重大。
-
公开(公告)号:CN1608419A
公开(公告)日:2005-04-27
申请号:CN200310110786.4
申请日:2003-10-22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农业生物多样性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IPC: A01G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麦与蚕豆多样性种植控制大麦与蚕豆病虫害的方法,属于植物保护领域。本发明的方案保持目前大麦及蚕豆的栽培方式,大麦与大麦之间,蚕豆与蚕豆之间的株距、行距和密度、田块开墒均与常规方法相同,其特征是在同一块田中加种蚕豆,墒面上种植大麦,墒边上种植2~4行蚕豆,蚕豆比大麦提前5~20天播种,大麦与蚕豆之间的行距10~30cm。本发明可有效地控制大麦及蚕豆病虫害。
-
公开(公告)号:CN117947094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348948.X
申请日:2024-03-26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Pi‑Pprs42基因提高水稻稻瘟病抗性的方法及应用,通过负调控水稻抗病性的miRNA靶基因的表达研究,克隆了一个新的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Pprs42,Pi‑Pprs42基因在水稻植株中受稻瘟病菌侵染诱导表达,过表达Pi‑Pprs42基因的水稻植株通过增强活性氧H2O2积累、防御相关基因PR1a和PBZ1,SA和JA途径关键基因OsNPR1和OsCOI1b的表达赋予水稻广谱稻瘟病抗性。本研究为稻瘟病抗性基因的鉴定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为水稻品种抗性改良和广谱抗病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10991811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084800.5
申请日:2019-11-08
Applicant: 云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混合间栽种植模式下作物产量评价方法技术领域,具体领域为一种对混合间栽种植模式下作物产量评价的方法,本发明利用了平均单株产量的测定方法,采取净栽时的竞争环境与间栽时的竞争环境和净栽时的非竞争环境与间栽时的非竞争环境分别比较的原则,来消除竞争作用对作物产量带来的影响,这种比较方法对于目标植物的产量测定更为精确和有效。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