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非损伤性源库调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70941B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310166485.7

    申请日:2013-05-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G22/00 A01G22/22 A01H1/02

    Abstract: 水稻非损伤性源库调控方法,属于水稻生产技术领域。其通过水稻不育系与其同型保持系搭配种植并隔离授粉或错期播栽并隔离授粉进行库调控,从而构建源库水平呈梯度差异的水稻植株样本。本发明是一种原生的、自然的非损伤性源库调控方法,打破了传统源库理论研究的思路,特别是弥补了剪叶、剪穗等常用方法存在物理性损伤或生理性干扰的不足,为深入研究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源库关系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方法思路和技术途径,对丰富作物源库理论和促进相关学科发展将具有重要作用。

    花木水培营养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594237A

    公开(公告)日:2005-03-16

    申请号:CN200410025667.3

    申请日:2004-07-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花木水培营养剂和该营养剂的缓释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营养剂包含无机营养和微量元素络合剂,并添加了多种有机营养组分;所述缓释颗粒剂采用了相同的营养组分并添加了辅剂,通过吸附,包埋,造粒及包衣等步骤制备而成。上述营养剂按比例与水配制成营养液,主要用于上盆水培前花木根系及植株的快速培养,而缓释颗粒剂主要用于该植株上盆水培后埋置在基质层中长期提拱养料,且不污染水质,可防止水体藻类的发生,根系腐烂,鱼类缺氧等弊病,达到花鱼共养,长期观赏,管理方便的目的。

    水培花木根系驯化与植株培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593104A

    公开(公告)日:2005-03-16

    申请号:CN200410025668.8

    申请日:2004-07-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培花木根系驯化与植株培养方法,包括根系诱导驯化和植株营养液快速培养二个阶段;凡适宜室内栽培花木种类的地栽苗,穴盘苗或扦插条,经清理,分步杀菌,根系诱导,清水驯化,遮光培养后均能分化长出水生根、吸收根、气生根;再在全光照,营养液间歇循环培养下,快速成长为既能适应水培体系栽培,又具一定观赏性的花木植株,显著提高了花木水培的成活率与观赏效果;本方法设备简单,成本低廉,实用性强,适用于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水培苗木。

    水稻铜高积累突变体hc1的突变基因OsHMA4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733167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010583160.9

    申请日:2020-06-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铜高积累突变体hc1的突变基因OsHMA4及其应用。一种水稻铜高积累突变体hc1的突变基因OsHMA4,野生OsHMA4基因的外显子片段丢失,即ATG下游第2038‑2047个核苷酸片段GCTTATCA缺失,对应于编码核苷酸序列中第1020‑1027个核苷酸缺失,致使编码提前终止,编码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突变体hc1的水稻植株和籽粒中铜含量分别相应高于野生型水稻的植株和籽粒中铜含量。所述的突变基因OsHMA4的编码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所述的突变基因OsHMA4的应用,使水稻包含所述的突变基因OsHMA4;或使水稻包含所述的突变基因OsHMA4的编码氨基酸。本发明获得的突变体材料hc1的籽粒中铜含量增加至250%左右。

    水稻铜低积累突变体lc1的突变基因OsCOPT7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961676B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010902374.8

    申请日:2020-09-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铜低积累突变体lc1的突变基因OsCOPT7及其应用。水稻铜低积累突变体lc1的突变基因OsCOPT7,野生OsCOPT7基因的编码区发生碱基突变,即ATG下游第344个碱基由G突变为A,即编码区第115个密码子由GGG变为GAG,致使蛋白序列中第115位氨基酸由甘氨酸(Gly/G)突变为谷氨酸(Glu/E)。所述的突变基因OsCOPT7的编码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编码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突变体lc1的水稻籽粒中铜含量显著低于野生型水稻籽粒的铜含量。所述突变体的应用,包括转基因、杂交、回交或无性繁殖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所述的突变基因OsCOPT7的应用,使水稻包含所述的突变基因OsCOPT7,或使水稻包含所述的突变基因OsCOPT7的编码氨基酸。

    基于传感矩阵的籼稻米食味估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97036B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1910615797.9

    申请日:2019-07-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传感矩阵的籼稻米食味估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通过电化学测量方法对籼稻米样品制成的米饭进行测量,每种样品均获得设定金属工作电极在设定频率下的一系列拐点数值GDe,f(n),2)、根据金(Au)、镍(Ni)、钯(Pd)、铂(Pt)、钛(Ti)、钨(W)这6种金属工作电极在1HZ、10HZ、100HZ频率下的顺序,将每个样品的所有拐点数值GDe,f(n)排成传感矩阵Ms;3)、用传感矩阵Ms计算籼稻米样品的食味估算值GSv。本发明基于拐点形成二维的传感矩阵来进行计算,更能准确地预测籼稻米的食味值。

    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测定大米吸水膨胀及饱和时间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96329A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910871420.X

    申请日:2019-09-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测定大米吸水膨胀及饱和时间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选择完整的样本大米,用扫描仪扫描成像,记录每一粒大米的长度和宽度;2)往培养皿中加入适量纯水,每3分钟利用扫描仪进行扫描成像,然后用稻米图像分析软件计算记录每一粒样本大米的长度和宽度,直到样本大米吸水后长度与宽度趋于稳定;3)通过分析软件,获得样本大米的吸水膨胀比;4)以样本大米米粒的吸水膨胀比与吸水时间作图,可以得到样本大米米粒膨胀趋于稳定的时间,即为吸水饱和时间。本发明在大米吸水膨胀及饱和时间测量中,测量数据准确,测量方便。

    大米食味的区分表征方法
    4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991373B

    公开(公告)日:2019-05-03

    申请号:CN201711218471.X

    申请日:2017-11-2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大米食味的区分表征方法;首先通过三电极体系的电化学测量方法对每种大米进行测量,并将测量数据进行预处理;之后利用预处理所得的数据计算食味区表值Ⅰ和食味区表值Ⅱ;最后将每种大米的食味区表值Ⅰ和食味区表值Ⅱ确定该大米的表征点,并将所有大米的表征点绘制成大米食味区分表征图,食味区表值Ⅱ越大则对应的大米的食味品质越高,当对应大米的食味区表值Ⅱ相近时,食味区表值Ⅰ大的大米的食味品质高。本发明在基于食味区表值Ⅱ对大米食味品质进行区分和表征的基础上,通过食味区表值Ⅰ进行辅助区分,提高了对大米食味品质进行区分和表征的准确性,并使区分表征图能够更直观的表现大米食味品质的优劣情况。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