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355417A
公开(公告)日:2019-02-19
申请号:CN201811351429.X
申请日:2018-11-14
Applicant: 中国水稻研究所
IPC: C12Q1/6895 , C12Q1/6806 , C12Q1/04 , C12R1/64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产稻曲病菌毒素的稻曲病菌的鉴定方法,尤其是一种同时产五种稻曲病菌毒素A、B、C、D和F的稻曲病菌的鉴定方法。通过菌落形态观察、孢子形态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三部分对稻曲病菌进行鉴定。上述方法,对目标菌种有效的鉴定,确定分离方法的有效性,通过三部分鉴定,鉴定的准确性非常高。
-
公开(公告)号:CN106967612B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1610803390.5
申请日:2016-08-29
Applicant: 中国水稻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稻绿核菌产五种稻曲病菌毒素的方法,包括取培养15d的大米培养基进行提取毒素提取。所述稻绿核菌为稻绿核菌(Ustilaginoidea virens)ZZY‑2,通过采集源的分离和纯化后获得,已于2016年4月26日送交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大学内的中国典型培养物保存中心(CCTCC)保藏,保藏号为CCTCC NO:M2016230。
-
公开(公告)号:CN106957801B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1610803472.X
申请日:2016-08-29
Applicant: 中国水稻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稻曲病菌产五种稻曲病菌毒素的方法,取培养15d的大米培养基进行毒素提取。所述稻曲病菌为稻绿核菌(Ustilaginoidea virens)YY7850,保藏号为CCTCC NO:M2016229,已于2016年4月26日送交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大学内的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上述稻曲病菌可以高产五种稻曲病菌毒素。
-
公开(公告)号:CN108794608B
公开(公告)日:2019-05-07
申请号:CN201810525073.0
申请日:2018-05-28
Applicant: 中国水稻研究所
IPC: C07K14/415 , C12N15/29 , A01H5/00 , A01H6/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镉低积累突变体lcd1,突变体lcd1的突变基因OsNRAMP5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其中ATG下游707核苷酸处碱基由野生型的C突变为T,导致编码区第236个密码子CCC突变为CTC,突变体lcd1的水稻植株和籽粒镉含量低于野生型水稻的植株和籽粒镉含量。所述的突变基因OsNRAMP5的编码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水稻镉低积累突变体lcd1的应用,使水稻镉低积累品种包含所述的突变体lcd1的突变基因OsNRAMP5;或使水稻包含所述的突变基因OsNRAMP5的编码氨基酸。应用包括转基因、杂交、回交或无性繁殖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一种表达盒、重组载体或细胞,其含有所述的突变体lcd1的突变基因OsNRAMP5。
-
公开(公告)号:CN106967612A
公开(公告)日:2017-07-21
申请号:CN201610803390.5
申请日:2016-08-29
Applicant: 中国水稻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稻绿核菌,尤其是一种产五种稻曲病菌毒素的稻绿核菌及其获取方法。通过采集源的分离和纯化后获得。采用上述方法获得的稻绿核菌可以产五种毒素,该稻曲病菌(稻绿核菌)ZZY‑2(Ustilaginoidea virens ZZY‑2)已于2016年4月26日送交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大学内的中国典型培养物保存中心(CCTCC)保藏,其保藏号为CCTCC NO:M2016230。
-
公开(公告)号:CN106957801A
公开(公告)日:2017-07-18
申请号:CN201610803472.X
申请日:2016-08-29
Applicant: 中国水稻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稻绿核菌,尤其是一种高产五种稻曲病菌毒素及其产毒方法方法。取培养15d的大米培养基,按米粉∶水=1∶5的比例进行提取毒素。上述菌株的稻绿核菌可以高产五种毒素,该稻曲病菌(稻绿核菌)YY7850(Ustilaginoidea virens(Cke.)Tak.YY7850)已于2016年4月26日送交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大学内的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其保藏号为CCTCC NO:M2016229,并且能提取五种高产毒素。
-
公开(公告)号:CN113105293B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110465280.3
申请日:2021-04-28
Applicant: 中国水稻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添加外源水杨酸的水稻幼苗培养液及应用。添加外源水杨酸的水稻幼苗培养液,在水稻营养液配方基础上添加外源水杨酸,添加量为100µmol.L‑1。用于降低水稻幼苗根系和地上部镉含量;用于调控果胶合成和去酯化以及木质素合成降低水稻植株镉积累,缓解镉胁迫对水稻幼苗的毒害,水稻幼苗在水稻幼苗培养液中培养10 d,根系果胶含量和去酯化程度增加,果胶中游离羧基增多,细胞壁对镉的吸附与结合能力增强;同时根系木质素含量增加,细胞壁加厚,阻止镉离子进入细胞。本发明公开了并证实了重要的水稻Cd调控机制,为镉污染稻田土壤的安全生产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可行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3105293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465280.3
申请日:2021-04-28
Applicant: 中国水稻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添加外源水杨酸的水稻幼苗培养液及应用。添加外源水杨酸的水稻幼苗培养液,在水稻营养液配方基础上添加外源水杨酸,添加量为100µmol.L‑1。用于降低水稻幼苗根系和地上部镉含量;用于调控果胶合成和去酯化以及木质素合成降低水稻植株镉积累,缓解镉胁迫对水稻幼苗的毒害,水稻幼苗在水稻幼苗培养液中培养10 d,根系果胶含量和去酯化程度增加,果胶中游离羧基增多,细胞壁对镉的吸附与结合能力增强;同时根系木质素含量增加,细胞壁加厚,阻止镉离子进入细胞。本发明公开了并证实了重要的水稻Cd调控机制,为镉污染稻田土壤的安全生产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可行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08794608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0525073.0
申请日:2018-05-28
Applicant: 中国水稻研究所
IPC: C07K14/415 , C12N15/29 , A01H5/00 , A01H6/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镉低积累突变体lcd1,突变体lcd1的突变基因OsNRAMP5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其中ATG下游707核苷酸处碱基由野生型的C突变为T,导致编码区第236个密码子CCC突变为CTC,突变体lcd1的水稻植株和籽粒镉含量低于野生型水稻的植株和籽粒镉含量。所述的突变基因OsNRAMP5的编码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水稻镉低积累突变体lcd1的应用,使水稻镉低积累品种包含所述的突变体lcd1的突变基因OsNRAMP5;或使水稻包含所述的突变基因OsNRAMP5的编码氨基酸。应用包括转基因、杂交、回交或无性繁殖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一种表达盒、重组载体或细胞,其含有所述的突变体lcd1的突变基因OsNRAMP5。
-
公开(公告)号:CN106167764A
公开(公告)日:2016-11-30
申请号:CN201610508404.0
申请日:2016-10-17
Applicant: 中国水稻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稻绿核菌的分离方法,尤其是一种产五种稻曲病菌毒素的稻绿核菌的有效分离方法。通过稻曲球样本的采集,菌株分离:将采集的稻曲球病粒先用75%酒精浸泡10秒钟,然后放于酒精灯上自燃5秒钟,用无菌滤纸吸干其表面的水分,将表层的组织在无菌操作状态下清理干净,然后用无菌手术刀将稻曲球切开,夹取中间层,接种到浓度为0.05g/L的氯霉素的无菌PSA平板培养基上,接种后的培养皿于28℃恒温培养箱培养,菌株纯化后进行菌株的保存。利用该方法对新鲜采集的单粒黄色、黄绿色或绿色稻曲球的分离成功率约为100%;4℃冰箱保存,保存时间不超过4个月或‑70℃冰箱保存,保存时间不超过1个月的稻曲球的分离成功率达90%以上和80%以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