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的乡村生态空间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26418A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211268341.8

    申请日:2022-10-1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的乡村生态空间预测方法,包括基于筛选的适宜因子建立乡村生态空间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乡村生态空间预测贝叶斯网络模型所涉及的时间点;获取基础数据,通过预处理后的基础数据制作乡村生态空间评价指标专题图;结合乡村生态空间评价指标的因果关系,构建乡村生态空间预测贝叶斯网络模型;利用贝叶斯网络模型进行参数学习,获得条件概率表;利用贝叶斯网络模型的推理引擎预测乡村生态空间;本发明基于乡村生态空间演变影响因子的作用机制及不同功能空间的博弈关系,采用贝叶斯网络,解决了乡村生态空间演变中人类活动的随机性及随时间动态变化的不确定性问题,实现了乡村生态空间的预测,提升了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一种城乡湖泊蓄水量变化的关键驱动力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56101B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110549208.9

    申请日:2021-05-2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城乡湖泊蓄水量变化的关键驱动力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研究区域进行等距网格划分,根据筛选标准选出若干单位面积蓄水量的典型取样点;建立承载驱动力因素的数据库,进行数据预处理;扫描湖泊流域特征趋势数据库,形成候选项集C1;对候选项集C1进行判断,生成频繁项集L1,并绘制L1各项柱状图;采用Apriori‑Gen算法,将频繁项集L1中的各项数据进行组合,形成候选项集C2;对候选项集C2进行判断,形成频繁项集L2;迭代生成最大频繁项集,确定几项湖泊蓄水量变化的关键驱动力。本发明利用关联算法对影响城乡湖泊蓄水量变化的因素进行逐一分析,通过关联算法的迭代计算判断得出影响城乡湖泊蓄水量变化的关键驱动力。

    一种基于GNSS的乡村生态景观多源数据空间融合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85712A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210028660.5

    申请日:2022-01-1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多源数据空间融合领域,具体的是一种基于GNSS的乡村生态景观多源数据空间融合方法,将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图、航空相片、卫星遥感图像数据、兴趣点数据、传统人工测绘数据、空间管控数据和生态景观分析数据进行校准、叠合,基于各类信息的直观、动态显示输出,综合反映乡村生态景观特征,利于乡村生态景观的分析、管控与展示。全面反映了乡村生态景观信息及特征,有助于同一空间位置多源数据的同步比较、实时查看;同时,为了弥补了以往研究中实测效率低下、校准精度不高的问题,基于GNSS系统,以DEM和DSM数据作为数字底图进行精确校准和融合,大大提高了数据融合效率和精度。

    一种乡村生态景观全要素四维信息模型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85591A

    公开(公告)日:2022-04-22

    申请号:CN202210028650.1

    申请日:2022-01-1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乡村生态景观领域,具体的是一种乡村生态景观全要素四维信息模型构建方法,建立乡村动态基础模型,将乡村生态景观数据分为生态数据、形态数据、管控数据三大类,通过将不具备空间坐标的数据转换为具有坐标的二维空间数据,在同一坐标系统中进行数据的标准化及二维空间数据的三维空间化,并通过数据的实时更新实现四维时空化,生成了乡村生态景观全要素四维信息模型,可实时可视化与人机交互查看。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解决了传统乡村生态景观规划设计中数据集成度低、维度单一、信息滞后的问题,提升了乡村生态景观全流程环境认知、分析规划、运维管理的整体效能。

    一种乡村生态景观信息集成管理平台

    公开(公告)号:CN114372782A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210027933.4

    申请日:2022-01-1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乡村生态景观信息管理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乡村生态景观信息集成管理平台,包括信息整合模块、数据储存模块、数据传输模块和信息处理接口;信息整合模块包括空间数据整合单元和文本数据整合单元,其中空间数据整合单元又包括二维整合子单元、三维整合子单元和仿真整合子单元;数据储存模块包括基础数据储存单元、评价分析数据储存单元、空间管控数据储存单元和仿真体验数据储存单元;数据传输模块包括数据读取单元、数据写入单元和数据导出单元,同时具有面向信息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展示的接口。该平台实现了乡村生态景观多源数据的融合、储存、管理和传输,并设置相应接口为数据的多场景应用提供基础保障。

    一种基于高分遥感影像的山地景观建筑提取方法和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0390267B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1910553177.7

    申请日:2019-06-2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高分遥感影像的山地景观建筑提取方法和设备。方法包括:对遥感影像进行分割,采用NDVI提取遥感影像中的非植被区域;对非植被区域进行分割,通过NDBI提取建筑区域;对建筑区域再次进行分割,计算每一斑块的归一化阴影建筑指数NSBI;计算非植被区域中每一斑块的NSBI区分度并设置区分度阈值,基于该阈值提取景观建筑区域。本发明通过引入阴影与非阴影具有显著差异的遥感影像光谱近红外波段,降低遥感影像山地阴面区域大面积阴影区对提取结果的影响。通过扩大分割后景观斑块与周边斑块NSBI相对差异值,扩大明亮区景观建筑、阴影区景观建筑、阴影区间的光谱相对差异,降低光谱混淆概率,使得景观建筑与其临近的斑块能够被明显区分。

    一种基于高分遥感影像的山地景观建筑提取方法和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0390267A

    公开(公告)日:2019-10-29

    申请号:CN201910553177.7

    申请日:2019-06-2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高分遥感影像的山地景观建筑提取方法和设备。方法包括:对遥感影像进行分割,采用NDVI提取遥感影像中的非植被区域;对非植被区域进行分割,通过NDBI提取建筑区域;对建筑区域再次进行分割,计算每一斑块的归一化阴影建筑指数NSBI;计算非植被区域中每一斑块的NSBI区分度并设置区分度阈值,基于该阈值提取景观建筑区域。本发明通过引入阴影与非阴影具有显著差异的遥感影像光谱近红外波段,降低遥感影像山地阴面区域大面积阴影区对提取结果的影响。通过扩大分割后景观斑块与周边斑块NSBI相对差异值,扩大明亮区景观建筑、阴影区景观建筑、阴影区间的光谱相对差异,降低光谱混淆概率,使得景观建筑与其临近的斑块能够被明显区分。

    基于三要素法定量描述建成环境色彩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63923A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910368051.2

    申请日:2019-05-0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成玉宁 谭明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三要素法定量描述建成环境色彩的方法,属于风景园林学色彩分析领域。本发明在提取建成环境要素固有色度数据的基础上,将色度数据转换为人机共享的HSB色彩数据,包括色相值(H)、饱和度值(S)、亮度值(B),通过颜色三要素数字化的定量描述,分析建成环境中景观构成要素的色彩、色彩变化以及色彩构成,对景观色彩规划设计的颜色比选和组织做出评价。本发明首次在户外环境色彩分析中,通过物质固有色度的数字化检测和色彩三要素的数字化转换,实现了定量描述建成环境色彩构成的目标,且转换过程中保证了色彩描述的客观、科学、有效、可控,避免了设计师依靠视觉感受描述和判定景观要素色彩所产生的“同色异谱”问题。

    基于雨水承载量的绿地海绵系统设计容量值域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35036A

    公开(公告)日:2019-08-16

    申请号:CN201910370562.8

    申请日:2019-05-0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成玉宁 侯庆贺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雨水承载量的绿地海绵系统设计容量值域确定方法,综合考虑了地域性降水、地下水位、土壤和植被四个影响因子,分析既有绿地的基本特征,通过确定既有绿地雨水承载量衰减系数、既有绿地土壤的雨水承载量以及既有绿地植被的雨水承载量,最终确定既有绿地雨水承载量的准确数据,并此为标准,确定了绿地海绵系统设计容量值域范围。为既有绿地的海绵系统改造与设计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实现了在绿地雨水承载力之内合理有效的收储和利用雨水,避免超标雨水径流对既有绿地的损害以及既有绿地作为消纳雨水的海绵系统之一所产生的水量超负荷承载的问题。

    基于既有城市道路与排水条件的海绵工程系统的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320494B

    公开(公告)日:2018-03-20

    申请号:CN201610673834.8

    申请日:2016-08-1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成玉宁 成实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6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既有城市道路与排水条件的海绵工程系统,属于城市道路排水及雨水利用技术领域,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路面维持不变,在机动车道外侧沿道路平牙处和所述的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之间道路平牙处均设置集水边沟,在集水边沟上覆盖缝隙盖板;沿集水边沟的每隔五至六米设置清淤井,集水边沟与圆形渗蓄水罐、方形渗蓄水罐之间分别通过斜向的收集管连接,集水边沟通过溢流管连接市政雨水管。本发明还公开了该系统的施工方法。本发明不改变既有下水系统,有效减轻下游排水负担,避免路面初期雨水污染对下游水体的污染,不对既有路面及乔木种植造成扰动,施工便捷,无需封闭道路,不对交通造成干扰,节约水资源,具备推广价值。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