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432526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368505.2
申请日:2023-04-0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6F30/27 , G06F30/17 , G06F16/21 , G06Q10/0639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地源热泵系统长期运行性能精细化评价方法,使用设计参数数据群仿真计算,建立地埋管换热器‑热泵‑建筑耦合传热模型数据库;建立设计参数与运行结果的映射,形成地源热泵系统长期运行性能拟合神经网络模型;输入设计参数,使用神经网络模型拟合预测能效比、节能减排及埋管区域地温,精细化评估系统长期运行的适用性、经济性和环保性。本发明用于评价地源热泵系统在生命周期内能效比、节能减排及埋管区域地温,具有计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评价体系全面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1721630B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010649075.8
申请日:2020-07-08
Applicant: 中建四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淤泥固化原位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淤泥固化原位检测的压电固化土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用于淤泥固化原位检测的压电固化土由淤泥与自感知淤泥固化剂充分混合而得,所述自感知淤泥固化剂的原料包括水泥、粉煤灰、压电陶瓷颗粒和导电介质;一种用于淤泥固化原位检测的压电固化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配合;(2)注入;(3)极化。本发明可以检测任意位置及深度的淤泥固化状态,与传统方式相比测点布置更加灵活;与传统方式相比,自感知固化土植入原场地,对场地破坏较小;本发明中,压电陶瓷既可作为增加强度的骨料,也可以作为检测实时状态的介质,可以保证自感知淤泥固化土的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064686B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010853264.7
申请日:2018-09-1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1B21/16 , E02D33/00 , E02D29/16 , E02D29/07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沉管隧道接头张开量监测方法,是在隧道接头左、右两侧的混凝土管节内分别设置一定深度的预留孔洞,在其中一侧的孔洞内安装一根不锈钢杆,在另外一侧的孔洞内安装三根不锈钢杆,利用三个无线位移传感器将两侧的钢杆进行对接,钢杆与位移传感器之间通过钢丝进行连接,通过三个位移传感器的位移监测数据。本发明可以全方位监测管段接头的位移,包括管段接头的错动、张开和扭转等;且监测装置布设在管段结构内的预留孔洞内,不侵占隧道建筑限界,不容易被破坏。
-
公开(公告)号:CN111562289A
公开(公告)日:2020-08-21
申请号:CN202010649012.2
申请日:2020-07-08
Applicant: 中建四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
IPC: G01N2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淤泥固化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淤泥固化原位测试方法,其步骤为:在淤泥原位多点并联布置压电固化土测点,所述压电固化土测点在竖向深度内等间距分布,并通过导电固化土将测点与数据采集器连接。所述测点由压电固化土、超弹橡胶薄膜套、网状模具、塑料软管、导电固化土组成;本发明提出了针对压电固化土测量淤泥固化状态的测点布置要求;本发明与传统布置方案相比,测点密度更大,且可以测量不同深度的压电固化状态,为日后关于淤泥固化相关研究,提供了测试方案;本发明制备了导电固化土,为土体内部传感器布设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本发明中的测量传感器为压电固化土,对原位土体的性质影响较小,与传统方案相比测量结果更加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10067588A
公开(公告)日:2019-07-30
申请号:CN201910275252.8
申请日:2019-04-0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相变蓄冷的隧道冷风系统,包括蓄冷段和冷风段,蓄冷段是由隧道地温能换热器、水泵、分水管、集水管和蓄冷硐室内的相变蓄冷板组成的封闭循环系统;相变蓄冷板先在蓄冷硐室内完成蓄冷,沿隧道运输到靠近隧道施工面的冷风段,由隔热层与移动式屏蔽门在隧道开挖掌子面后方形成封闭隔热空间,内部的冷却管路、水泵和相变蓄冷板组成的封闭循环降温系统,利用送风管和内循环通风对施工人员进行降温。本发明相比既有的人工制冰降温方式,具备施工便捷、能效高、可再生、运行成本低等显著的进步。
-
公开(公告)号:CN109884115A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910196190.1
申请日:2019-03-1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1N25/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原位土体水平导热系数的测定方法,是将内置发热体与温度传感器的棒状杆件压入土体指定深度,发热体经棒状杆件加热土体,采用温度传感器监测棒状杆件的温度消散与时间的关系。以消散起始点为初始温度Ti,计算当前时刻温度T与初始温度温差△T,绘制出消散持续时间与温差的关系。并用双曲线拟合公式进行拟合,求得拟合参数d,e,当t→+∞时,△T→1/e,求得土体初始温度T0=Ti-1/e,代入简化理论公式得到土体水平热导率k。本发明依赖土体散热过程求得热导率,释放热量少,能反映土体水平向实际换热能力。同时测试时间较短,可配合各种形式的贯入设备进行测试,操作简便,节省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06500376B
公开(公告)日:2019-05-31
申请号:CN201611164831.8
申请日:2016-12-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10
Abstract: 一种能源隧道层埋式地温能热交换系统,该隧道包括隧道初衬、隧道二衬、隧道仰拱和路面,路面上方为所述隧道初衬和隧道二衬,路面下方为回填层,所述回填层位于所述隧道仰拱上,在所述隧道初衬和隧道二衬之间、所述隧道仰拱和回填层之间均设置热交换层,路面上方、下方的热交换层之间通过转换接头连接,所述热交换层的入水口与供水管连通,所述热交换层的回水口与回水管连通,所述供水管和回收管均与用户端或热泵连接形成封闭循环管路。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性良好、换热效率更高、节省成本和节约施工周期的能源隧道层埋式地温能热交换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09797782A
公开(公告)日:2019-05-24
申请号:CN201811048664.X
申请日:2018-09-10
Applicant: 南昌市政公用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
IPC: E02D33/00 , E02D29/16 , E02D29/07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沉管隧道接头张开量监测装置及方法,是在隧道接头左、右两侧的混凝土管节内分别设置一定深度的预留孔洞,在其中一侧的孔洞内安装一根不锈钢杆,在另外一侧的孔洞内安装三根不锈钢杆,利用三个无线位移传感器将两侧的钢杆进行对接,钢杆与位移传感器之间通过钢丝进行连接,通过三个位移传感器的位移监测数据,既能推断管节的整体移动状态,又能推算管节接头的张开量。
-
公开(公告)号:CN105136846B
公开(公告)日:2017-11-24
申请号:CN201510501536.6
申请日:2015-08-1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1N25/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岩土体热物性参数原位测试仪,包括测试探头、控制装置和数据采集装置,其中测试探头包括由内向外依次布置的中空轴、弹性气囊、绝热层、电加热片和保护套,弹性气囊上下两端通过法兰盘固定在中空轴上,中空轴与气囊之间布置有弹性气囊膨胀监测装置;控制装置包括直流稳压电源和压力控制装置,直流稳压电源与电加热片通过电线相连接,压力控制装置与弹性气囊通过压力管路相连接;数据采集装置与布置在测试探头上的位移传感器相连接。本发明具有结果准确、低成本和易于操作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6498827A
公开(公告)日:2017-03-15
申请号:CN201611164935.9
申请日:2016-12-16
Abstract: 一种能源隧道复合式地温能防冻加热系统,包括隧道加热段,供热管路铺设与隧道加热段对应的隧道内,供热管路两端分别与第二供水管和第二回水管连接,第二供水管和第二回水管与热泵末端连接形成供热循环管路,隧道换热段对应的隧道包括隧道初衬、隧道二衬、隧道仰拱和路面,路面上方为隧道初衬和隧道二衬,回填层位于隧道仰拱上,在隧道初衬和隧道二衬之间、隧道仰拱和回填层之间均设置热交换层,路面上方、下方的热交换层之间通过转换接头连接,热交换层的第一入水口与第一供水管连通,热交换层的第一回水口与第一回水管连通,第一供水管和第一回收管与热泵前端连接形成换热循环管路。本发明适用性良好、换热效率更高、节省成本和节约施工周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