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404475B
公开(公告)日:2020-09-08
申请号:CN201811520782.6
申请日:2018-12-12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解耦膜刚度混合模式磁流变隔振器,包括磁流变液、壳体、橡胶主簧、连接杆、设橡胶底膜、设磁芯组件,所述磁芯组件包括励磁线圈、外磁芯、内磁芯、底座和解耦膜,所述内磁芯为上大下小的锥台形,所述外磁芯上设置有与所述内磁芯配合的锥形通孔,所述外磁芯与内磁芯之间配合形成用于将上腔与下腔连通的锥形的阻尼通道,所述底座上开设有用于放置解耦膜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设置有节流孔。本装置包括流动和挤压两种模式,使得磁流变隔振器即具有较大的动刚度可调范围,又能够限制零场动刚度过大,且由单一励磁线圈驱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混合工作模式。并可通过设计夹角值大小来匹配不同动力总成隔振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3670729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718157.3
申请日:2013-12-24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可变连杆式VCR发动机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中的连杆采用一由液压控制伸缩的活塞结构实现,通过调节液压来调节连杆的长度,从而起到动态改变压缩比的目的;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提供了一种新的压缩比调节手段,可调节状态灵活多样,调节动作响应较快,不需要复杂的机械传动装置,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
-
公开(公告)号:CN114771574B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210527942.X
申请日:2022-05-16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自动驾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自动驾驶汽车的人机共驾决策与控制系统。包括策略规划层和决策执行层;所述策略规划层包括:驾驶员状态单元;意图识别单元;风险评估单元;决策仲裁单元;所述决策执行层包括:局部路径单元;PMP控制单元。本发明中的基于驾驶员神经肌肉状态在线观测的人机共驾决策控制系统,使得自动驾驶汽车能够反映出实际驾驶人神经肌肉状态,从而实现对人机控制权分配根据不同驾驶员特性进行在线调节和闭环反馈。本发明可以有效降低自动驾驶人机共驾带来的安全风险,有利于实现个性化驾驶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6729068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788927.5
申请日:2023-06-29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 深蓝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纯电动汽车低温集成热管理控制方法,包括:S1.采集车辆当前状态信息;S2.根据车辆当前状态下的车速,预测车辆在下一时刻的期望加速度;S3.根据期望加速度计算得到车辆驱动功率;S4.求解最优的电池加热功率和最优的乘员舱加热功率;S5.通过最优的电池加热功率和最优的乘员舱加热功率分别对电池以及乘员舱进行加热。本发明能够对电池加热功率和乘员舱加热功率进行合理分配,提升了整车动力性以及提高了乘员舱舒适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452426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1050598.6
申请日:2022-08-29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IPC: G01M17/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人机协同转向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硬件在环的人机协同转向控制系统试验台。转轂、转轂控制器、硬件在环设备、前轮转向模块、传感器模块、驾驶员生物采集模块及人机协同控制评价模块。本发明的人机协同转向系统试验台可以在不同工况下对设计的人机协同转向系统进行硬件在环仿真测试,以提升人机共驾转向系统的研发效率、可靠性并降低研发成本;协同转向评价体系不仅考虑车辆运行状态,还提出利用驾驶员生物信息指标等多种指标对人机协同转向控制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14771574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527942.X
申请日:2022-05-16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自动驾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自动驾驶汽车的人机共驾决策与控制系统。包括策略规划层和决策执行层;所述策略规划层包括:驾驶员状态单元;意图识别单元;风险评估单元;决策仲裁单元;所述决策执行层包括:局部路径单元;PMP控制单元。本发明中的基于驾驶员神经肌肉状态在线观测的人机共驾决策控制系统,使得自动驾驶汽车能够反映出实际驾驶人神经肌肉状态,从而实现对人机控制权分配根据不同驾驶员特性进行在线调节和闭环反馈。本发明可以有效降低自动驾驶人机共驾带来的安全风险,有利于实现个性化驾驶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2989699B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2110268431.6
申请日:2021-03-12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新能源汽车性能评价方法,包括步骤:S1.采集所述新能源汽车的车辆参数并测试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得到性能测试结果;S2.对所述车辆参数进行处理得到处理后的参数;S3.构建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新能源汽车性能优化模型;S4.将所述处理后的参数输入到所述新能源汽车性能优化模型中得到新能源汽车的性能优化结果;S5.将所述性能优化结果作为评价标准,对所述性能测试结果进行评价,得到新能源汽车的性能评价结果。本发明的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新能源汽车性能评价方法,能够对新能源汽车的性能进行有效评价,评价效果好,可靠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14407850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111343941.1
申请日:2021-11-14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IPC: B60T13/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人驾驶汽车线控制动装置,包括制动主缸、制动推杆及连接于制动推杆与动力输入端之间的传动组件,所述制动推杆通过内活塞与制动主缸配合形成活塞结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与动力输入端连接的一级传动组件、连接于一级传动组件与制动推杆之间的二级传动组件,所述一级传动组件用于对动力输入端的输入转速进行降速和换向,所述二级传动组件用于接收一级传动组件的转速并将周向运动转化为轴向运动进而推动制动推杆的轴向运动推动内活塞使制动主缸内形成高压油。本发明能够达到更为高效稳定制动效果,在优化传统制动装置设计的基础上实现大功率传动,并保证产生较大的制动力矩以及制动过程中的良好制动平均减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241753B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1910548829.8
申请日:2019-06-24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IPC: E01F9/64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立交桥上的警示用具,更具体的说是一种立交桥用警示装置,包括底座、支撑杆组件、叉形机构、警示组件和拉杆机构,本发明中的警示幕布平时处于高处并处于收卷状态,对立交桥上的危险区域进行警示,需要封路时,多个叉形机构会伸出,这时警示幕布也会随着多个叉形机构展开,对封路道路进行警示。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和铰接座,底板的上端设置有铰接座;所述支撑杆组件包括支撑杆、底块、矩形长孔、顶固定座和紧固螺钉I,支撑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底块,支撑杆的下端铰接连接在铰接座上,支撑杆的上部设置有矩形长孔,支撑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顶固定座,顶固定座上通过螺纹连接有紧固螺钉I。
-
公开(公告)号:CN109404475A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811520782.6
申请日:2018-12-12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解耦膜刚度混合模式磁流变隔振器,包括磁流变液、壳体、橡胶主簧、连接杆、设橡胶底膜、设磁芯组件,所述磁芯组件包括励磁线圈、外磁芯、内磁芯、底座和解耦膜,所述内磁芯为上大下小的锥台形,所述外磁芯上设置有与所述内磁芯配合的锥形通孔,所述外磁芯与内磁芯之间配合形成用于将上腔与下腔连通的锥形的阻尼通道,所述底座上开设有用于放置解耦膜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设置有节流孔。本装置包括流动和挤压两种模式,使得磁流变隔振器即具有较大的动刚度可调范围,又能够限制零场动刚度过大,且由单一励磁线圈驱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混合工作模式。并可通过设计夹角值大小来匹配不同动力总成隔振需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