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整车振动抑制的磁流变悬置时频特征多目标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69340B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111056508.X

    申请日:2021-09-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整车振动抑制的磁流变悬置时频特征多目标优化方法,该方法基于多学科优化平台,研究悬置结构参数对车辆NVH品质的贡献能力及有效的时频域作用范围,采用时频分析方法提取典型工况振动响应的时频特征,以有效改善车辆NVH品质为优化目标,对磁流变悬置进行多目标优化。本发明方法对提升原有的基于悬置子系统的设计优化理念以及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与整车NVH的匹配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面向整车振动抑制的磁流变悬置时频特征多目标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69340A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2111056508.X

    申请日:2021-09-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整车振动抑制的磁流变悬置时频特征多目标优化方法,该方法基于多学科优化平台,研究悬置结构参数对车辆NVH品质的贡献能力及有效的时频域作用范围,采用时频分析方法提取典型工况振动响应的时频特征,以有效改善车辆NVH品质为优化目标,对磁流变悬置进行多目标优化。本发明方法对提升原有的基于悬置子系统的设计优化理念以及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与整车NVH的匹配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混合模式磁流变隔振器

    公开(公告)号:CN110259873B

    公开(公告)日:2021-03-02

    申请号:CN201910579017.X

    申请日:2019-06-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模式磁流变隔振器,包括由上壳体、与所述上壳体扣合的下壳体及设置于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内的阻尼组件;所述阻尼组件包括内阻尼组件和外阻尼组件;所述内阻尼组件包括挤压磁芯、径向间隔外套于挤压磁芯的内磁芯环、置于挤压磁芯上的上磁板和置于挤压磁芯下的导磁圆盘及下磁板;所述挤压磁芯与上磁板间形成径向的上挤压阻尼通道,所述挤压磁芯与导磁圆盘间形成径向的下挤压阻尼通道,所述上挤压阻尼通道和下挤压阻尼通道通过挤压磁芯和内磁芯环间的间隙连通;所述导磁圆盘与下磁板间形成连通下挤压阻尼通道的周径向阻尼通道,所述下壳体内设置有弹性底膜;利于在更宽频率范围内实现积极隔振及满足不同工况下车辆的隔振需求。

    变解耦膜刚度混合模式磁流变隔振器

    公开(公告)号:CN109404475B

    公开(公告)日:2020-09-08

    申请号:CN201811520782.6

    申请日:2018-12-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解耦膜刚度混合模式磁流变隔振器,包括磁流变液、壳体、橡胶主簧、连接杆、设橡胶底膜、设磁芯组件,所述磁芯组件包括励磁线圈、外磁芯、内磁芯、底座和解耦膜,所述内磁芯为上大下小的锥台形,所述外磁芯上设置有与所述内磁芯配合的锥形通孔,所述外磁芯与内磁芯之间配合形成用于将上腔与下腔连通的锥形的阻尼通道,所述底座上开设有用于放置解耦膜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设置有节流孔。本装置包括流动和挤压两种模式,使得磁流变隔振器即具有较大的动刚度可调范围,又能够限制零场动刚度过大,且由单一励磁线圈驱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混合工作模式。并可通过设计夹角值大小来匹配不同动力总成隔振需求。

    混合模式磁流变隔振器

    公开(公告)号:CN110259873A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910579017.X

    申请日:2019-06-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模式磁流变隔振器,包括由上壳体、与所述上壳体扣合的下壳体及设置于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内的阻尼组件;所述阻尼组件包括内阻尼组件和外阻尼组件;所述内阻尼组件包括挤压磁芯、径向间隔外套于挤压磁芯的内磁芯环、置于挤压磁芯上的上磁板和置于挤压磁芯下的导磁圆盘及下磁板;所述挤压磁芯与上磁板间形成径向的上挤压阻尼通道,所述挤压磁芯与导磁圆盘间形成径向的下挤压阻尼通道,所述上挤压阻尼通道和下挤压阻尼通道通过挤压磁芯和内磁芯环间的间隙连通;所述导磁圆盘与下磁板间形成连通下挤压阻尼通道的周径向阻尼通道,所述下壳体内设置有弹性底膜;利于在更宽频率范围内实现积极隔振及满足不同工况下车辆的隔振需求。

    基于整车动力学模型的磁流变阻尼器结构参数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591360A

    公开(公告)日:2021-11-02

    申请号:CN202111057907.8

    申请日:2021-09-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整车动力学模型的磁流变阻尼器结构参数优化方法,所述方法基于7自由度整车动力学模型,确定阻尼器优化后的结构参数和确定不同工况下磁路电流值对车辆平顺性和操稳性的影响程度,针对车辆在不同工况振动信号的复杂性和时变性,以磁路磁感应强度为约束条件,阻尼器结构参数和不同工况下电流值分别作为优化变量,采用基于整车动力学模型的磁流变阻尼器多目标优化方法,以有效改善车辆平顺性和操稳性为优化目标,通过智能优化算法求解,对磁流变阻尼器进行多目标优化,并对最优解集进行优选。本发明方法有效提高了阻尼器的减振性能并改善了车辆的平顺性和操稳性。

    双锥台式阻尼通道磁流变隔振器

    公开(公告)号:CN110259876B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1910550922.2

    申请日:2019-06-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锥台式阻尼通道磁流变隔振器,包括壳体、橡胶主簧、连接杆、磁芯组件和橡胶底膜;所述橡胶主簧一端与壳体连接使壳体内形成用于容纳磁流变液的密闭腔室,另一端与连接杆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磁芯组件设置于密闭腔室内并将其分隔为上腔和下腔,所述橡胶底膜设置于下腔内;所述磁芯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壳体内壁的外磁芯、与外磁芯配合形成连通上腔与下腔的阻尼通道的内磁芯、设置于外磁芯或/和内磁芯上的励磁线圈,所述阻尼通道包括上倾斜通道、下倾斜通道以及连接上倾斜通道与下倾斜通道的竖直通道。本发明提供的双锥台式阻尼通道磁流变隔振器,能够提升整体性能,阻尼和刚度调节范围大。

    双锥台式阻尼通道磁流变隔振器

    公开(公告)号:CN110259876A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910550922.2

    申请日:2019-06-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锥台式阻尼通道磁流变隔振器,包括壳体、橡胶主簧、连接杆、磁芯组件和橡胶底膜;所述橡胶主簧一端与壳体连接使壳体内形成用于容纳磁流变液的密闭腔室,另一端与连接杆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磁芯组件设置于密闭腔室内并将其分隔为上腔和下腔,所述橡胶底膜设置于下腔内;所述磁芯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壳体内壁的外磁芯、与外磁芯配合形成连通上腔与下腔的阻尼通道的内磁芯、设置于外磁芯或/和内磁芯上的励磁线圈,所述阻尼通道包括上倾斜通道、下倾斜通道以及连接上倾斜通道与下倾斜通道的竖直通道。本发明提供的双锥台式阻尼通道磁流变隔振器,能够提升整体性能,阻尼和刚度调节范围大。

    变解耦膜刚度混合模式磁流变隔振器

    公开(公告)号:CN109404475A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811520782.6

    申请日:2018-12-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解耦膜刚度混合模式磁流变隔振器,包括磁流变液、壳体、橡胶主簧、连接杆、设橡胶底膜、设磁芯组件,所述磁芯组件包括励磁线圈、外磁芯、内磁芯、底座和解耦膜,所述内磁芯为上大下小的锥台形,所述外磁芯上设置有与所述内磁芯配合的锥形通孔,所述外磁芯与内磁芯之间配合形成用于将上腔与下腔连通的锥形的阻尼通道,所述底座上开设有用于放置解耦膜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设置有节流孔。本装置包括流动和挤压两种模式,使得磁流变隔振器即具有较大的动刚度可调范围,又能够限制零场动刚度过大,且由单一励磁线圈驱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混合工作模式。并可通过设计夹角值大小来匹配不同动力总成隔振需求。

    具有永磁体的多磁路磁流变减震器

    公开(公告)号:CN110864068B

    公开(公告)日:2021-09-14

    申请号:CN201911146531.0

    申请日:2019-11-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永磁体的多磁路磁流变减震器,包括缸体、活塞杆、磁芯、磁流变液、线圈、导磁体和永磁体;本发明通过将线圈置于缸体外部,方便了日常检修时线圈的安装和拆卸,同时线圈通电时产生的热量能够很好地散发出去,不影响磁流变液的粘性,从而延长了减震器的使用寿命。由于线圈放置在外部,从而减震器内部结构比较简洁,从而降低了制造难度,节省了制造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