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416724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110708872.3
申请日:2021-06-25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重组蛋白及其应用,该重组蛋白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催化结构域高活性突变体tPA146Y羧基端融合人血清白蛋白HSA和纤维蛋白靶向肽FBP。本发明重组蛋白,具有显著纤维蛋白靶向性,能抵抗其内源性抑制剂PAI‑1抑制和增强纤溶酶原激活的能力,可作为血栓性疾病药物,用于治疗包括急性心肌梗塞、急性肺栓塞、脑卒中、及静脉血栓在内的多种疾病。
-
公开(公告)号:CN115947818A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211311800.6
申请日:2022-10-25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C07K14/515 , A61K38/18 , A61P29/00 , A61P3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增强与Tie2结合的血管生成素1突变体Ang1A451D的设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通过序列同源性分析、晶体结构分析和分子动力学计算等最终确定蛋白突变位点:在Ang1的与受体Tie2结合区上丙氨酸突变成天冬氨酸,利用点突变PCR技术获得突变基因Ang1A451D。本发明还公开了表达载体的构建以及转染哺乳动物细胞高效重组表达的方法,制备的血管生成素1突变体增强与Tie2的结合力(约50倍),并可以提高Tie2的胞内磷酸化水平,促进内皮细胞的稳态。因此,可将其作为缓解脓毒症炎症风暴的候选药物,其在生物工程制药业及基因工程、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4133458A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111492441.4
申请日:2021-12-08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在人血清白蛋白内部融合多肽的方法。本发明所述方法是以HSA的晶体结构为基础,选择在HSA的两个转弯C168‑C177与C360‑C369上,通过基因融合插入具有生物活性的多肽;所选择的两个转弯位于HSA三级结构表面且向外凸,结构紧凑,因此该方法不影响HSA的二级结构及药物结合能力,而且能够维持多肽的高生物活性。在生物工程制药业及基因工程、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416724A
公开(公告)日:2021-09-21
申请号:CN202110708872.3
申请日:2021-06-25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重组蛋白及其应用,该重组蛋白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的催化结构域高活性突变体tPA146Y羧基端融合人血清白蛋白HSA和纤维蛋白靶向肽FBP。本发明重组蛋白,具有显著纤维蛋白靶向性,能抵抗其内源性抑制剂PAI‑1抑制和增强纤溶酶原激活的能力,可作为血栓性疾病药物,用于治疗包括急性心肌梗塞、急性肺栓塞、脑卒中、及静脉血栓在内的多种疾病。
-
公开(公告)号:CN112180103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1147152.6
申请日:2020-10-23
Applicant: 福州大学 , 福州国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1N33/68 , G01N33/54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应用领域,涉及一种新的人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2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的预测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人体内活性尿激酶受体的含量作为COVID‑19患者的预后生物标志物。本发明通过检测 COVID‑19患者、无症状感染者或健康人体内活性尿激酶受体的水平,发现 COVID‑19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体内活性suPAR的水平远高于健康人的,无症状感染者体内的活性suPAR水平也略高于 COVID‑19患者。本发明所得结果说明检测COVID‑19患者体内suPAR的水平可以作为患者的预后生物标志物,为 COVID‑19患者的早期分诊提供一定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7760660B
公开(公告)日:2020-10-02
申请号:CN201711332797.5
申请日:2017-12-13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突变体及其应用,该突变体包括A146位点是一个全新的突变位点,包括A146在内至少一个及以上氨基酸残基的取代、缺失或添加。本发明突变体,具有显著抵抗被其内源性抑制剂(PAI‑1)抑制的能力和增强的激活纤溶酶原的能力。可以应用于制备治疗血栓性疾病的药物,包括急性心肌梗塞、急性肺栓塞、脑卒中、及静脉血栓等疾病。
-
-
公开(公告)号:CN1939919A
公开(公告)日:2007-04-04
申请号:CN200510107773.0
申请日:2005-09-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 福州大学 ,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IPC: C07D487/22 , C07F3/06 , A61K31/409 , A61K47/48 , A61P31/04 , A61P1/02 , C07D207/00 , C07D259/00
Abstract: 一种广谱、低毒性的酞菁类杀菌剂,即2-单羧基取代酞菁锌-寡聚赖氨酸偶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该杀菌剂是以醋酸锌,邻苯二甲酸酐和偏苯三甲酸酐为起始原料,经固相合成、水解、层析柱分离而得到较纯的2-单羧基取代酞菁锌,然后将2-单羧基取代酞菁锌与寡聚赖氨酸偶合得到最终产物。这种新型的杀菌剂具有多种用途,能杀死不同种类的细菌,具有一定的广谱性。另一方面,该杀菌剂含有能与细菌表面特异性结合的标记物质,可达到特异性杀死细菌而不伤及正常细胞的低毒性的目的。研究发现,该药物在很小的浓度和光剂量下对牙周病的主要致病菌牙龈卟啉菌的杀伤率高于97%,但同时对人牙周膜细胞的影响很小,因此可作为治疗牙周病的有效药物。
-
-
公开(公告)号:CN117982671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264711.3
申请日:2024-03-08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A61K47/54 , A61K31/785 , A61P7/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阳离子型聚磷酸盐抑制剂在体内抗血栓作用时间及安全性的方法。本发明具体是以人血清蛋白配体对阳离子型聚磷酸盐抑制剂进行化学修饰,从而提高其在体内抗血栓作用时间及安全性,所述人血清蛋白配体为2‑羧基酞菁锌,所述阳离子型聚磷酸盐抑制剂为低分子量聚乙烯亚胺或多聚赖氨酸。实验数据表明,2‑羧基酞菁锌偶联显著提高低分子量聚乙烯亚胺和多聚赖氨酸在小鼠体内的半衰期和抗凝作用时间,在不引起出血副作用的同时防止血栓形成,同时有效降低低分子量聚乙烯亚胺对小鼠和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因而可用于开发抗血栓药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