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166734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282646.7
申请日:2024-03-12
Applicant: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生态修复治理设备及其水生态修复治理系统,包括载体,载体的前段为半圆框形,后段为矩形框形;驱动设备,驱动设备安装在所述载体的底部,主要由防水外壳和内部的驱动电机组成;螺旋桨,螺旋桨通过轴杆与所述驱动设备内部的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本发明可以在水体内的垃圾较多和蓝藻爆发时,提高打捞效率且可以在打捞的同时对河道底部进行清堵,通过水面清杂结构,使得载体在水面行驶时,将水面垃圾和蓝藻等收集至集杂框内,进而可以在第一缠线筒、第二缠线筒和钢丝绳的作用下,将集杂框转动翻面,使其内部的垃圾落至集杂区,且在行驶过程中,位于载体底部的清洁防堵结构可以同时对河道底部的淤积进行清堵。
-
公开(公告)号:CN117403587B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311311763.3
申请日:2023-10-11
Applicant: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河涌的技术领域,公开了适用于高密度城市河涌高低水位交错布局结构,包括主涌道,城市包括市区以及郊区,主涌道具有上游段及下游段;郊区布置有两个外涌道,外涌道的上端与上游段连通,外涌道的下端的下游段连通;主涌道与外涌道之间设有多个副涌道;中部段中具有内部蓄水湖,内部蓄水湖连接有分洪道;外涌道中具有外部蓄水湖,外部蓄水湖与内部蓄水湖之间通过分流道连通;上游段、副涌道、外涌道、分洪道以及分流道中分别设有控制闸门;布置主涌道、副涌道以及外涌道,且三者形成连通状态,实现河涌交错布局,快速实现水体的排泄分流等,提高河涌的连通性以及承载能力,大大增强防洪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922796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212067.5
申请日:2024-02-27
Applicant: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B63C11/52 , B08B1/12 , B08B1/16 , B08B1/30 , B08B1/32 , E04H4/16 , A01M21/02 , B01D21/24 , B63H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底自主引导式多功能除藻去污装置,涉及水底除藻去污领域,其技术方案是:包括除藻去污装置主体、保护壳、四个清理轮、传动带,所述除藻去污装置主体底部固定安装有四个保护壳,四个所述保护壳中有两个相邻的保护壳内壁均固定安装有双轴电动,两个所述双轴电动相反侧的输出端外壁分别与对应的所述清理轮内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双轴电动相反侧的输出端末端均固定安装有传动轮,所述传动轮有四个。本发明能避免除藻去污装置换向时产生死角,同时也提高了除藻去污装置的清理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463041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636895.3
申请日:2023-12-01
Applicant: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B01D33/46 , B01D33/067 , B01D33/80 , B01D33/76 , B01D33/6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污水净化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复合式小湖塘库污水净化系统,包括水箱和安装在水箱顶部的箱盖,所述水箱内部设置有过滤转鼓,过滤转鼓表面设置有多个间隔均布的滤筛,过滤转鼓一端套接有齿圈,过滤转鼓一侧设置有转鼓电机,转鼓电机的输出轴端部安装有与齿圈啮合的驱动齿轮,齿圈底部两侧均设有滚轮,所述水箱内部设置有水泵,水泵的输出端连接有水管,水管顶端设置有冲洗装置,过滤转鼓内部设置有自刮装置;本发明实现对过滤转鼓的转动,避免在过滤过程中杂质的堵塞,并直接利用过滤后的水对过滤转鼓进行冲洗,进一步避免过滤时的堵塞,并且多种处理方式的复合使用,净化效果好、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7069273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1209438.6
申请日:2023-09-18
Applicant: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生态环境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生态环境用的浮岛装置,包括浮块,浮块是由多个矩形块状结构拼接而成,且在浮块的边缘处设置有固定用的空心浮管,浮块的四边安装有倾斜板,倾斜板的中侧设置有支架板,支架板呈十字形交叉,中心处设置有固定柱,固定柱内部包含有电源,其中在竖向设置的支架板内侧安装有竖向伸缩杆。本发明通过设置可延伸的气垫结构,根据实际的控制和当前的风浪大小,能够将多个浮岛相互拼接为整体,必要时也能够直接附着于岸边,以提供整体的固定完整性和与岸边的固定效果,同时能够防止浮岛自身相互撞击导致浮块损坏的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14679567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210210894.1
申请日:2022-03-03
Applicant: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仿生人工鱼礁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仿生人工鱼礁的智慧监控装置,包括漂浮结构以及插杆,漂浮结构的下方连接有多个固定绳,固定绳的上端与漂浮结构连接,固定绳上设有多组用于粘附鱼卵及微生物的粘附基质;插杆插设在河流中,河插杆具有置于河流中的中部段,插杆的上端形成上延段;中部段上设有多个移动摄像头,多个移动摄像头沿着中部段的轴向间隔布置;固定绳上的粘附基质为鱼类创造仿自然生境,实现使鱼类产卵、觅食、栖息、庇护为一体,回归自然,融入自然的生境环境,其利用漂浮结构悬浮在河流中,设置在插杆上的多个移动摄像头则可以实时监控仿生人工鱼礁的图像视频,为管理、监控等提供可视化的实时图像视频。
-
公开(公告)号:CN114481943B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10209589.0
申请日:2022-03-03
Applicant: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仿自然生境营造结构的技术领域,公开了适用河岸带生境营造的生态复合生境基质结构,包括形成有河床侧边的沟槽,沟槽内填充有多个块状废料;河岸带的下部铺设有植物纤维垫,植物纤维垫上固定堆设有笼体,笼体内填充有多个块状的废弃块,相邻的废弃块之间具有填充间隙,笼体的下端对接在沟槽的侧边,且抵接着沟槽内的块状废料;通过在河床侧边的沟槽中填充块状废料,在河岸带的下部铺设植物纤维垫以及笼体,笼体内装置有块状的废弃块,解决了高落差高坡降河流水流湍急导致河岸带脆弱、河岸带侵蚀严重以及河岸带成片垮塌的问题,为水生生物提供栖息以及洄游,形成水生生物的生境系统,营造形成生态复合生境基质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14751506A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210514710.0
申请日:2022-05-11
Applicant: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道水生态治理设备,涉及河道生态治理技术领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该河道水生态治理设备,通过设置有固定盘、分离箱与凸轮,第二伺服电机启动,使得蜗杆段带动蜗轮转动,使得传动轴转动,使得传动轴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使得第二锥齿轮驱动传动杆转动,如此使得滤板上下振动,使得淤泥与碎石通过过滤孔进行分离,当滤板需要清理时,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带动固定头下移,使得固定头的顶端从连接头内部移动出,然后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带动固定盘转动,使得固定盘带动需要清理的滤板转动至连接架的下方,另一分离箱转动至工作位置,从而在进行清理时,降低淤泥与碎石分离的工作效率受到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3197133A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2110523807.3
申请日:2021-05-13
Applicant: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浮游动物孵化增殖的一体化培养装置,包括控温机构、第一养殖仓、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水泵和第二养殖仓,所述控温机构的第一管口与第一管道连接,所述控温机构的第二管口与第二管道连接,所述第一管道的第一接口与第一养殖仓连接,所述第一养殖仓通过第三管道与第二养殖仓连接,所述第二养殖仓与水泵的抽水口连接,所述水泵的排水口与第一管道的第二接口连接。将养殖好的浮游植物通过第三管道直接投送给浮游动物,无需添加饵料,第二养殖仓可以通过水泵将浮游动物的排泄物输送至第一养殖仓,排泄物可以通过给浮游植物提供所需的营业物质,有效的减少换水次数,使培养装置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9080309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291775.9
申请日:2024-09-14
Applicant: 广东粤海珠三角供水有限公司 ,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受纳水体的技术领域,公开了适用于输水工程受纳水体水质改善生物碳装置,包括集水箱,集水箱的水腔中设有多个对受纳水体进行过滤净化的格栅架,多个格栅板将水腔分隔为多个滤水区;滤水区的顶部开口设有浮动载体,浮动载体朝下凸出形成有凸杯,凸杯的杯腔中填充有混合有生物炭的基质,基质中种植有植物,植物的根系穿过多个根系孔,延伸至杯腔的外部;格栅架中具有纵向腔,纵向腔中插设有生物炭制成的首排滤板以及次排滤板;首排滤板与次排滤板之间间隔布置,形成有中部腔;首排滤板的内部设有多个滤水道,受纳水体通过多个进水孔进入滤水道,多个滤水道中的受纳水体汇集由出水孔排至中部腔中;次排滤板中形成有分隔渗水缝隙。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