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602939B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280075643.1
申请日:2012-09-05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0K6/365 , B60K6/445 , B60K6/547 , B60K6/387 , B60W10/06 , B60W10/105 , B60W10/111 , B60W20/30 , B60W30/18 , B60W20/10 , B60W10/02 , B60W10/12 , B60W10/08 , B60W20/00
Abstract: 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具有动力机、与动力机相连接且利用卡合装置变速的变速部、以及连接变速部与驱动轮的差动部,差动部包括与变速部的输出构件相连接的第一旋转构件、与第一旋转机相连接的第二旋转构件、以及与驱动轮相连接的第三旋转构件,在第一旋转机的输出受到限制的情况下(S10‑Y、S20‑Y),使卡合装置滑动而变更动力机的工作点(S60)。工作点的变更能使动力机的转矩上升。
-
公开(公告)号:CN108162964A
公开(公告)日:2018-06-15
申请号:CN201711192022.2
申请日:2017-11-24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控制装置,在具有无需加减速操作地进行驱动力控制及变速控制的行驶模式的车辆控制装置中谋求坡路上的驾驶性能与燃料经济性的调和。车辆控制装置具备在坡路行驶时以与平坦路行驶时相比将发动机转速维持得高的方式控制自动变速器的上下坡AI控制部,在坡路行驶时能够得到优异的驾驶性能,另一方面,在第二行驶模式时,与第一行驶模式时相比限制发动机转速的增加幅度,所以燃料经济性提高。在第二行驶模式下,驾驶员没有进行加减速操作,所以驾驶员对驾驶性能的要求有限,即使因限制发动机转速的增加幅度而导致驾驶性能稍微变差,使驾驶员产生违和感的可能性也低。
-
公开(公告)号:CN104395121B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号:CN201280074067.9
申请日:2012-06-19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W20/40 , B60K6/365 , B60K6/445 , B60K6/547 , B60W10/06 , B60W10/08 , B60W10/10 , B60W20/00 , B60W20/10 , F16H3/54 , F16H2037/0866 , F16H2200/0034 , F16H2200/2005 , F16H2200/2035 , Y02T10/6239 , Y10S903/93
Abstract: 具备:变速装置(20),具有与发动机旋转轴与变速装置(20)的齿圈(R1)、MG1旋转轴(12)、MG2旋转轴(13)及驱动轮(W)分别连接的多个旋转要素;变速调整装置(40),具有接合部,该接合部能够将变速装置(20)控制成在行星轮架(C1)与齿圈(R1)之间不能进行动力传递的空档状态或在行星轮架(C1)与齿圈(R1)之间能够进行动力传递的状态;及HVECU(90),在EV行驶中使发动机(ENG)起动的情况下,具有使第一旋转电机(MG1)的转速下降的第一工序、将空档状态的变速装置(20)控制成能够进行动力传递的状态的第二工序及使第一旋转电机(MG1)的转速增加的第三工序。(11)连接的行星轮架(C1);差动装置(30),具有
-
公开(公告)号:CN104010904B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180075736.X
申请日:2011-12-2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W20/10 , B60K6/445 , B60K2006/381 , B60W10/08 , B60W20/00 , Y02T10/6239 , Y02T10/7258
Abstract: 在并用第一电动机及第二电动机作为行驶用驱动力源的电动行驶时,不实施物理性的对策,而抑制差动机构的耐久性下降。在制动器B被接合的并用模式下的电动行驶时,小齿轮(P)的转速越高,则越减小要求驱动转矩中由第一电动机(MG1)分担的驱动转矩。这样的话,在小齿轮差转速(ΔNp)升高时,第一电动机转矩(Tmg1)减小,即,即便小齿轮差转速(ΔNp)高也减小经由小齿轮(P)传递的第一电动机转矩(Tmg1),因此行星齿轮装置(30)的耐久性(例如小齿轮(P)的轴承的耐烧结性)提高。因此,无需设置特别的润滑路径或增加润滑油量等。
-
公开(公告)号:CN105531138A
公开(公告)日:2016-04-27
申请号:CN201480049080.8
申请日:2014-08-2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W20/10 , B60K6/365 , B60K6/387 , B60K6/445 , B60W10/02 , B60W10/06 , B60W10/08 , B60W20/40 , B60W2710/021 , B60W2710/0666 , B60W2710/083 , B60Y2200/92 , Y02T10/6239 , Y02T10/7258 , Y10S903/91 , Y10S903/914 , Y10S903/93 , B60W2510/0638 , B60W2510/081 , B60W2520/10 , B60W2540/10
Abstract: 一种在电动机驱动模式下提高能量效率的驱动力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从车辆由旋转装置中的任一个来提供动力的单电动机模式以及车辆由两个旋转装置来提供动力的双电动机模式中选择电动机驱动模式。所述驱动力控制系统被配置成在所要求的驱动力由单电动机模式和双电动机模式中的哪一个都能够实现的驱动状况下,如果用以建立双电动机模式的能量消耗的增加量大于通过双电动机模式实现的能量消耗的减少量,则选择单电动机模式而非双电动机模式。
-
公开(公告)号:CN102803041B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0980159714.4
申请日:2009-06-1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0W30/19 , B60K6/365 , B60K6/445 , B60K6/547 , B60W10/06 , B60W10/08 , B60W10/10 , B60W10/02 , B60W10/115 , F16H6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W30/19 , B60K1/02 , B60K6/365 , B60K6/445 , B60K6/547 , B60L2240/486 , B60W10/026 , B60W10/06 , B60W10/08 , B60W10/115 , B60W20/00 , B60W2520/105 , B60W2710/0644 , B60W2710/0661 , B60W2710/081 , B60W2710/1011 , B60W2710/1016 , F16H61/0403 , F16H63/502 , F16H2037/0873 , F16H2059/363 , F16H2061/6603 , Y02T10/6239 , Y02T10/6286 , Y02T10/7258 , Y10T477/23 , Y10T477/347 , Y10T477/675 , Y10T477/677
Abstract: 在当有级变速器降档时调节动力源的旋转速度来控制有级变速器的输入旋转速度的车辆的变速控制装置中,当车辆的减速度越大时,使有级变速器的输入旋转速度的变化斜率越小。由此,即使变速后同步旋转速度的减少率变大,有级变速器的输入旋转速度对变速后同步旋转速度的入射角γ也保持为大角度,即使在降档中的车辆的减速度大时,也不会发生过大的同步冲击而平稳地进行降档。
-
公开(公告)号:CN104411523A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280074340.8
申请日:2012-06-2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W20/40 , B60K6/445 , B60W10/06 , B60W10/08 , B60W10/115 , B60W30/192 , B60W2710/06 , B60W2710/0661 , B60W2710/08 , B60W2710/10 , B60W2710/1038 , F16H3/725 , F16H3/728 , F16H2037/0873 , F16H2200/0043 , F16H2200/2007 , F16H2200/201 , F16H2200/2035 , F16H2200/2046 , Y02T10/6239 , Y02T10/6286 , Y10S903/902 , Y10T477/23
Abstract: 混合动力车辆用驱动装置(1-1)具备能够对发动机(1)的转速进行变速而输出的变速部、第一旋转机(MG1)。第一旋转机(MG1)将发动机(1)的起动时用于使发动机转速上升的转矩经由变速部向发动机(1)供给。在发动机(1)的起动时,将变速部的变速档切换成超速档。由此,能够供给对发动机(1)的起动用而言充分的转矩,能够适当地使发动机(1)起动。
-
公开(公告)号:CN102612447B
公开(公告)日:2014-08-13
申请号:CN201080003731.1
申请日:2010-08-3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W20/10 , B60K6/445 , B60W10/08 , B60W10/111 , B60W10/115 , B60W20/00 , B60W30/18072 , B60W30/18127 , B60W2510/182 , B60W2540/12 , F16H2037/0873 , Y02T10/6239 , Y02T10/7258 , Y02T10/76 , Y10T477/20 , Y10T477/23 , Y10T477/26 , Y10T477/33 , Y10T477/677 , Y10T477/688 , Y10T477/69367
Abstract: 抑制再生滑行变速期间输出轴的转矩变动。一种车辆的控制装置,其控制具备旋转电机和变速装置的车辆,旋转电机能在与输入轴间进行转矩的输入输出,变速装置在输入轴和与车轴连结的输出轴之间具备多个卡合装置地被设置,在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传递转矩,并且根据多个卡合装置的卡合状态,能构筑出输入轴的转速与输出轴的转速之比即变速比相互不同的多个变速级,其具备:检测单元,其检测驾驶者的制动操作量;以及输入轴转矩控制单元,其在旋转电机的滑行再生时进行变速级的切换的滑行再生变速期间,检出的制动操作量向促使赋予车辆的制动力减小的减少方向变化的情况下,控制输入轴的转矩,以抑制输出轴的转矩伴随该制动操作量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02625886B
公开(公告)日:2014-05-14
申请号:CN200980160528.2
申请日:2009-05-19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61/0213 , F16H2059/366 , F16H2061/0015 , F16H2061/022 , Y02T10/76 , Y10T477/23 , Y10T477/33
Abstract: 提供可通过适当进行自动变速器的变速实现改善燃料经济性的车辆用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装置。变速点设定单元(94)基本上根据驾驶者的要求驱动力FR和车速V设定自动变速部(20)的变速点,在通过燃料经济性优先行驶状态判断单元(92)判断为车辆(6)处于预定的燃料经济性优先行驶状态的情况下,代替要求驱动力FR通过发动机转速NE和车速V设定变速点。因此,即使是要求驱动力FR不变化而发动机动作点变化也可立即判断是否应变速,相比总是通过要求驱动力FR和车速V设定变速点的情况,可向动力传递装置(10)的传递效率η更高的变速部(20)的档位变速。结果在应优先改善燃料经济性的燃料经济性优先行驶状态情况下,可通过传递效率η的改善实现改善燃料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396963B
公开(公告)日:2012-12-26
申请号:CN200810149814.6
申请日:2008-09-2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0K17/04 , B60L11/14 , B60W10/08 , B60W10/115 , B60W20/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W10/08 , B60K1/02 , B60K6/365 , B60K6/445 , B60K6/547 , B60L2240/421 , B60L2240/441 , B60L2240/445 , B60L2240/485 , B60L2240/486 , B60W10/06 , B60W10/115 , B60W20/00 , B60W2510/0638 , B60W2510/0676 , B60W2510/068 , B60W2510/0685 , B60W2510/081 , B60W2510/107 , B60W2510/244 , B60W2510/246 , B60W2520/10 , B60W2520/105 , B60W2520/28 , B60W2530/10 , B60W2540/10 , B60W2540/16 , B60W2710/0605 , B60W2710/0616 , B60W2710/0644 , B60W2710/081 , B60W2710/1038 , F16H3/728 , F16H2037/0873 , F16H2200/0043 , F16H2200/2012 , F16H2200/2043 , Y02T10/6239 , Y02T10/6286 , Y02T10/6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动力传递系统。在形成从差动部(16)到自动变速部(20)的动力传递路径的一部分的第一离合器(C1)和/或第二离合器(C2)的接合完成之前,差动部(16)的输出转速被维持在预定的恒定值或维持在预定范围内的值,以便在车辆动力传递系统(10)的状态从非驱动模式向驱动模式切换期间由第一电动机(M1)来控制主动力源(8)的转速(NE)。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