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378213B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610291756.5
申请日:2016-05-05
Applicant: 海南大学
IPC: B01L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介电泳的可变形颗粒分离的微流控芯片,由一级管道和二级管道相连接组成:在一级管道内设有电场,驱使可变形颗粒向着二级管道运动;二级管道分为上下两个管道,作为微颗粒运动后的分离管道。通过设置不同的电场强度和收缩口半径等参数,可以使待分离的微颗粒在通过收缩结构后向着不同方向的二级管道运动。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可变形微颗粒可以是生物细胞,在其分离的过程中不会破坏生物性质和活性;同时,通过设置不同参数使半径在一定范围内的颗粒都可以达到较好的分离效果,分离装置简易,实施过程的可操作性强,分离通道短,分离时间少,分离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06213526B
公开(公告)日:2018-08-10
申请号:CN201610252458.5
申请日:2016-04-21
Applicant: 海南大学
IPC: A23N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可拆卸菱形网格表面剥壳辊筒,属农业机械技术领域,用于坚果类作物剥壳作业。所诉的剥壳辊筒由挤压表面层、内辊筒和安装定位螺栓组成,挤压表面层通过安装定位螺栓固定在内辊筒上。挤压表面层由菱形阵列网格构成,每个菱形网格的垂直对角线长度大于等于水平对角线长度。内辊筒外表面具有凸包阵列,每个凸包结构置于挤压表面层的菱形网格内,凸包的直径小于菱形边长。挤压表面层的菱形阵列网格有利于提高辊筒破碎力,同时与内辊筒表面的凸包阵列相配合,可大幅提升挤压及夹持作物的能力,提高剥壳机的剥壳成功率。挤压表面层与内辊筒安装是可拆卸的,便于将磨损的表面层及时更换,而不是更换整个辊筒,并且可根据不同作物直径的大小更换为不同厚度的挤压表面层,以提高剥壳机的适应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7385374A
公开(公告)日:2017-11-24
申请号:CN201710777703.9
申请日:2017-09-01
Applicant: 海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3C2/12 , C22C30/00 , C22C38/04 , C22C38/22 , C22C38/32 , C22C38/38 , C23C2/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原位镶嵌式的金属间化合物-陶瓷双涂层及制备方法,所述的双涂层自高硼钢基体从里向外依次为Fe-Cr-Al金属间化合物层、Al2O3层。其中,Fe-Cr-Al金属间化合物为(Fe,Cr)Al3、(Fe,Cr)2Al5、(Fe,Cr,Mn)Al3、(Fe,Cr,Mn)2Al5中至少一种;Al2O3层中还可含有SiO2、Cr2O3、MgO、ZnO、MgAl2O4中的一种或多种。将制备的至少含有三维网络状结构的(Cr,Fe)2B、(Cr,Fe,Mn)2B中的一种硼化物的高硼钢进行热浸镀铝-热氧化处理,进而在高硼钢基体上获得原位镶嵌式的Fe-Cr-Al金属间化合物-Al2O3双涂层。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制备的涂层与基体之间的界面成特殊的镶嵌式结构,结合较好,同时该双涂层具有优异的耐腐蚀、耐磨损性能,使用范围广,特别适用于承受腐蚀-磨损的工况。
-
公开(公告)号:CN107051304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199338.8
申请日:2017-03-29
Applicant: 海南大学
IPC: B01F1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F13/0074 , B01F13/0003 , B01F13/0061 , B01F2215/044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流控芯片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非对称结构与电极的主动式电渗微混合器,主要由直流非对称电极阵列、非对称的混合室和主管道构成。由于微尺度下流体处于层流状态,流体混合基本依靠分子扩散,本发明利用管道壁上的电极阵列,对混合通道施加直流电场,使混合器内流体单元产生扰动和生成涡流,缩短了混合时间,提升了混合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6995804A
公开(公告)日:2017-08-01
申请号:CN201710167108.3
申请日:2017-03-20
Applicant: 海南大学
IPC: C12N7/01 , C12Q1/70 , C12Q1/46 , C12Q1/06 , C12Q1/10 , C12Q1/14 , C12R1/19 , C12R1/445 , C12R1/42 , C12R1/63 , C12R1/01 , C12R1/145 , C12R1/08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7/00 , C12N9/18 , C12N2795/10121 , C12N2795/10221 , C12N2795/10321 , C12Q1/06 , C12Q1/10 , C12Q1/14 , C12Q1/46 , C12Y301/01007 , G01N2333/918
Abstract: 本工作拟研发了一个乙酰胆碱酯酶标记的工程化噬菌体试剂盒直接分析环境生物样品中微生物,这种乙酰胆碱酯酶标记的工程化噬菌体可以特异性识别病原微生物。当工程化噬菌体识别结合微生物之后,把其基因工程改造的DNA注入微生物体内,在微生物体内重组表达扩增大量的新的带有乙酰胆碱酯酶蛋白的噬菌体。项目主要内容为:重点设计工程化噬菌体与微生物响应材料识别机制和反应动力学,考察这些识别响应的功能模块在微生物快速检测和微生物即时表达分析中作用规律。本工作创新性体现在:为解决涉及微生物检测方法中“在线”、“便携式”和“全自动”的机电工程与生物学复合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
公开(公告)号:CN106378213A
公开(公告)日:2017-02-08
申请号:CN201610291756.5
申请日:2016-05-05
Applicant: 海南大学
IPC: B01L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介电泳的可变形颗粒分离的微流控芯片,由一级管道和二级管道相连接组成:在一级管道内设有电场,驱使可变形颗粒向着二级管道运动;二级管道分为上下两个管道,作为微颗粒运动后的分离管道。通过设置不同的电场强度和收缩口半径等参数,可以使待分离的微颗粒在通过收缩结构后向着不同方向的二级管道运动。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可变形微颗粒可以是生物细胞,在其分离的过程中不会破坏生物性质和活性;同时,通过设置不同参数使半径在一定范围内的颗粒都可以达到较好的分离效果,分离装置简易,实施过程的可操作性强,分离通道短,分离时间少,分离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9656874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882087.X
申请日:2024-12-19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渗透发电的二硫化钼/氧化石墨烯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分别取氧化石墨烯分散液和二硫化钼分散液;将氧化石墨烯分散液和二硫化钼分散液分别进行第一次超声处理,再混合形成混合分散液;步骤2、将混合分散液进行第二次超声处理,再采用真空抽滤的方式对经过第二次超声处理的混合分散液进行抽滤,获得复合膜;步骤3、将复合膜进行热处理,获得用于渗透发电的二硫化钼/氧化石墨烯复合膜。本发明还公开了用于渗透发电的二硫化钼/氧化石墨烯复合膜,本发明制备的复合膜能够解决单一的二硫化钼膜在盐差能量收集时稳定性和强度较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619027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376903.X
申请日:2024-09-30
Applicant: 海南大学
IPC: G01N21/27 , G06V10/82 , G06V10/62 , G06V20/69 , G01N21/01 , C12M1/36 , C12M1/00 , C12M1/34 , B01L3/00 , C12R1/8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筛选微藻生长条件的光电微流控自动操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配置不同类型的培养基溶液并分别通入光电润湿芯片,在光电润湿芯片上生成属于不同类型的培养基滴;自动获得多个培养基滴的当前位置、I D,自动获得藻滴的当前位置、I D;根据多个培养基滴的当前位置、I D与藻滴的当前位置、I D,分别规划多个培养基滴到对应藻滴的移动路径;通过多个光斑分别带动多个培养基滴按照所述移动路径并行移动至对应藻滴处进行融合;将融合后的液滴放在光照培养箱中进行培养,从而筛选出最适合藻滴生长的培养基溶液。
-
公开(公告)号:CN119259133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376913.3
申请日:2024-09-30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电润湿微流控芯片内液滴阵列智能跟踪并行操控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采用目标跟踪算法获取液滴阵列中每个液滴的当前位置与I D,并基于液滴的I D、当前位置及目标位置,并行规划每个液滴的移动路径;将多个光学虚拟电极图案投影到光电润湿微流控芯片上,并行引导操控对应的液滴按照所述移动路径进行移动;在每个液滴的移动过程中,不断跟踪更新每个液滴的当前位置;根据更新后的液滴当前位置与目标位置之间的偏差调整对应的光学虚拟电极图案,并行驱动对应的液滴按照所述移动路径进行移动,直到所有液滴到达目标位置,本发明通过集成深度学习目标检测与跟踪算法,实现了液滴阵列的自动化跟踪和并行操控,减少了对人工干预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7999719A
公开(公告)日:2018-05-08
申请号:CN201711418416.5
申请日:2017-12-25
Applicant: 海南大学
IPC: B22D1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2D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离心铸造试验机,包括浇口杯、盖板、冷却水管、驱动电机、皮带和皮带轮、超声波探头、超声波发生器、底座、轴承、转轴、转盘下层、转盘上层、加热电阻丝、炉壁和温度传感器,所述的转盘上层设置有导套和键,转盘下层设置有对应的导柱和键槽,转盘下层与转轴连接,置于设有加热电阻丝和冷却水管的炉膛内,转轴心部设有超声波发生器和探头。该离心铸造试验机在离心的过程中还施加了超声波的作用,在铸件凝固过程中实施加热,降低了凝固速率,增加了熔体内部的流动性,还可利用余热对铸件进行热处理,进一步改善了铸件的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