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329381A
公开(公告)日:2012-01-25
申请号:CN201110268917.6
申请日:2011-09-13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07K14/405 , C07K1/36 , C07K1/34 , C07K1/30 , C07K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同时分离高纯度的藻蓝蛋白和别藻蓝蛋白的方法与应用。本发明将螺旋藻干粉反复冻融,超声破碎,离心,上清为藻胆蛋白粗提液;接着加入硫酸铵,饱和度为25~35%时取上清;再加入硫酸铵,饱和度为60~70%时取沉淀,透析沉淀,得到初步纯化的藻胆蛋白提取液,将其上样到羟基磷灰石柱子;收集含0.1~0.2M氯化钠的pH6.5~7.2、0.02~0.03M磷酸盐缓冲溶液和含0.1~0.2M氯化钠的pH6.5~7.2、0.1~0.12M磷酸盐缓冲溶液,前者为藻蓝蛋白,后者为别藻蓝蛋白。该制备方法能同时获得纯化因子达到4.5的藻蓝蛋白和3的别藻蓝蛋白及其含硒、碲类似物,并对其纯化规模进行放大,一次层析可获得克级的高纯度蛋白,大大降低纯化成本,能用于生产藻蓝蛋白和别藻蓝蛋白。
-
公开(公告)号:CN101433549B
公开(公告)日:2011-03-02
申请号:CN200810219888.2
申请日:2008-12-12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草酸钙结晶抑制剂及其应用。本发明的抑制剂是由纳米硒制成,所述纳米硒由亚硒酸盐溶液和维生素C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反应而得到。作为优选的方式,所述的亚硒酸盐为亚硒酸钠或二氧化硒,所述的维生素C是指还原型维生素C。本发明首次将纳米硒用于制备草酸钙结晶抑制剂,所得抑制剂能有效抑制草酸钙生长和聚集,可以用于制备草酸钙结石抑制性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01948098A
公开(公告)日:2011-01-19
申请号:CN201010280044.6
申请日:2010-09-10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硫溶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一定量的升华硫加入到聚乙二醇中,加热至115~150℃,继续回流1h,升华硫溶解于聚乙二醇中;(2)将步骤(1)的反应体系转移到0℃的冰水中水浴10min,在此急冷条件下形成纳米硫溶胶,然后将溶胶在30~60℃下恒温静置0~29d,得到纳米硫溶胶成品。本发明的方法操作简单,生产成本低廉;所采用的试剂聚乙二醇,溶硫量大,且无毒无害,无需在成品中去除,产物不需进行洗涤、分离和干燥等处理,避免了在处理过程中纳米硫的分散状态可能会发生的改变,有效地保障了产物的功效;制得的纳米硫-聚乙二醇溶胶体系是液相均匀分散体系,有利于进一步开发成多种剂型。
-
公开(公告)号:CN1947792B
公开(公告)日:2010-05-05
申请号:CN200510086601.X
申请日:2005-10-13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A61K38/16 , A61K9/08 , A61K9/10 , A61K9/12 , A61P3/02 , A61P35/00 , A61P31/18 , A61P9/00 , A61P27/12 , A61P4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活性蛋白复合型纳米硒,及其制备方法和液相保存技术,既保证了纳米态硒的稳定存在又使两种活性物质反应制得新型的复合药物,对解决硒利用的急性毒性问题和开发新型纳米药物,开辟了活性纳米硒新的使用方式。活性蛋白复合型纳米硒进入动物体的途径是多方面的,既可以口服液形式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动物体内代谢,又可以注射或喷雾方式吸收。
-
公开(公告)号:CN101530422A
公开(公告)日:2009-09-16
申请号:CN200910038320.5
申请日:2009-04-0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A61K33/04 , A61P35/00 , A61K31/707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纳米硒,具体公开了一种三磷酸腺苷偶合的纳米单质硒及其制备和保存方法。制备方法如下:在常温常压下,在三磷酸腺苷溶液中加入维生素C溶液,混合均匀后滴加二氧化硒或亚硒酸盐溶液,边滴加边混匀,待产物中所出现的红色不再改变,得到由三磷酸腺苷和纳米单质硒所组成的液相偶合物。本发明用具有抗癌活性的小分子三磷酸腺苷对纳米单质硒进行很好的粒径调控和稳定化作用,得到了抗癌活性高毒性低的硒形式。而且所制得的产物可以在液相中以水溶胶的形式保存,有利于多种剂型开发,如注射剂、口服、喷雾、霜剂等,从而大大拓展了应用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00432125C
公开(公告)日:2008-11-12
申请号:CN200610124279.X
申请日:2006-12-1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高聚物纳米硒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如下:在15~35℃下,将亚硒酸盐或二氧化硒与维生素C混合,反应至有砖红色纳米硒产生后,加入含硒氨基酸,放置至溶液中砖红色消失,容器底部形成红色生物高聚物纳米硒复合膜。本发明所涉及的复合膜属于纳米材料与生物活性物质混合型复合膜,制备工艺简单易行,预计在生物保健,光电材料,生物传感器和电化学催化反应等领域有重要用途。
-
公开(公告)号:CN101040869A
公开(公告)日:2007-09-26
申请号:CN200710027045.8
申请日:2007-03-02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A61K33/04 , A61K31/198 , A61K31/40 , A61P35/00 , A61P3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相氨基酸偶合的纳米单质硒的制备方法如下:在常温常压下,在氨基酸溶液中加入维生素C溶液,混合均匀后滴加二氧化硒或亚硒酸盐溶液,边滴加边混匀,待产物中所出现的红色不再改变,得到由氨基酸和纳米硒所组成的液相偶合物。上述方法制得的液相氨基酸偶合的纳米单质硒作为医药保健品可以发挥氨基酸和纳米硒的协同作用,纳米硒溶胶粒径小,分布范围窄。这种产品以液相保存,有利于多种剂型开发,如口服、喷雾、注射剂等。
-
公开(公告)号:CN1719243A
公开(公告)日:2006-01-11
申请号:CN200410028018.9
申请日:2004-07-0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G01N27/327 , G01N27/28 , G01N27/4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检测黄曲霉毒素及杂色曲霉素的生物传感器电极,以及该生物传感器电极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检测黄曲霉毒素及杂色曲霉素的生物传感器电极,包括基底层与在基底层上形成的反应层,所述的反应层包含电子介体和黄曲霉毒素解毒酶,电子介体固定在基底层上成膜,该膜作为酶载体联结黄曲霉毒素解毒酶,形成黄曲霉毒素解毒酶修饰电极。本发明利用发明人报道的黄曲霉毒素解毒酶首次制备出生物传感器电极,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响应快、信号灵敏、特异性高、使用方便、可定量检测等优点。本发明所述的生物传感器电极的灵敏度可达到1ppm~10ppb的水平。本发明省时、省力,操作简单,几乎无须培训即可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5947991B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610422253.7
申请日:2016-06-1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纳米硫水溶胶作为抗肿瘤“佐使药物”的应用,属于活性纳米材料及医药领域。该纳米硫水溶胶具有很高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且所制得的纳米硫可以在液相中以溶胶的形式保存,有利于多种剂型开发,从而大大拓展了应用范围;产物在高温反应后,只需保证所加入的水无菌,便不需进行后续处理可达到无菌级别。本发明提供一种机理清晰的抗肿瘤“佐使药物”纳米硫水溶胶,即通过高效捕捉铜离子以抑制肿瘤生长,使得肿瘤细胞的铜转运蛋白空余,以及迫使肿瘤细胞代偿性高表达铜转运蛋白,以利于以顺铂为代表的药物吸收,从而加强其抗肿瘤活性。为肿瘤联合化疗提供一种很好的“佐使药物”;并具有剂型开发和深度加工等方面的优势和潜力。
-
公开(公告)号:CN104667289B
公开(公告)日:2018-08-14
申请号:CN201410042443.7
申请日:2014-01-28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抗肿瘤药物载体及其使用方法,所述抗肿瘤药物载体为藻胆蛋白纳米粒子。本发明基于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之间的差异,使用无毒、无免疫原性藻胆蛋白纳米粒子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并赋予其靶向肿瘤的能力,同时高效负载抗肿瘤药物,使抗肿瘤药物专一到达肿瘤病灶部位,实现了高选择性、低毒性的治疗效果,克服传统细胞毒药物的选择性差、毒副作用较强、易产生耐药性等缺点。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易行,且制备的产物可在水溶液中稳定保存,利于储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