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159086A
公开(公告)日:2018-06-15
申请号:CN201810059552.8
申请日:2018-01-22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A61K35/748 , A61P1/16 , A61K3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螺旋藻生物转化纳米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纳米硒营养制剂和功能性食品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是率先从富硒螺旋藻中通过高硒胁迫诱导制备出生物转化纳米硒(BTSNP)。制备出的红色单质硒具有纳米尺度,是平均粒径为160±50nm的球形颗粒,硒含量不低于74%。并在动物实验模型中进一步证明BTSNP对砷毒性诱导的肝细胞氧化损伤和肝纤维化具有拮抗和治疗作用。该BTSNP主要适用于辅助治疗肝炎、脂肪肝及各种环境污染因素诱发的肝功能损伤和其它相关疾病的辅助预防治疗。将该本发明转化成保肝护肝功能食品添加剂或保健品制剂,将产生较大规模的社会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5177648B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211019445.5
申请日:2022-08-24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A61K36/287 , A61P39/06 , A61P29/00 , A61P9/00 , A61P1/16 , A61P35/00 , A23L33/105 , A61K12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促进采摘菊叶黄酮累积和富硒转化的方法及应用。利用离体叶片激发菊叶自身抗氧化能力和抗病性的防御系统,通过纳米硒喷洒、UV‑A紫外光激发、蓝光照射、通风干燥的胁迫诱导组合,实现快速促进采摘菊叶黄酮累积和富硒转化,同时实现查尔酮、花青素等物质的富集。本方法在菊科物种中黄酮累积含量提高超过4倍,达到极显著水平;有机硒含量提高达37倍以上,以活性硒胱氨酸形态为主,没有无机硒残留。本发明主要适用于以大品种生物医药用植物叶片为反应器,进行黄酮提取物生产和富
-
公开(公告)号:CN113768146A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110860724.3
申请日:2021-07-2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A23L33/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功能化纳米硒富氢水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营养和食品领域。本发明在富氢水中加入糖类物质功能化修饰纳米硒,通过纳米颗粒的表面效应吸附溶解氢,减少溶解氢溢出,达到稳定富氢水的效果。本发明方法,可以大幅提高溶解氢的稳定性,减少从制备、饮用到吸收的过程中溶解氢的溢出,使得人体可吸收、利用的溶解氢含量提高;此外,还能够通过糖类物质功能化修饰,作用于细胞CD206受体,促进细胞胞饮作用,显著提高人体吸收、利用氢分子。同时还可解决微量营养元素硒的摄入不足问题,预期能够显著提高富氢水产业的营养保健价值和市场价值,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1398590B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010229803.X
申请日:2020-03-27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G01N33/577 , G01N33/56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荧光传感器的单克隆抗体分泌细胞筛选方法,属于生物技术、免疫分析和纳米材料应用领域。本发明构建了荧光标记多肽与纳米氧化石墨烯基于FRET的荧光传感器,将其加入杂交瘤细胞中,实现了高亲和力单克隆抗体分泌细胞的筛选。此方法只需要一步就可以筛选出高亲和力单克隆抗体分泌细胞,简化了传统筛选方法的复杂过程,具有方便快速、节约人力、物力、财力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1398590A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2010229803.X
申请日:2020-03-27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G01N33/577 , G01N33/56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荧光传感器的单克隆抗体分泌细胞筛选方法,属于生物技术、免疫分析和纳米材料应用领域。本发明构建了荧光标记多肽与纳米氧化石墨烯基于FRET的荧光传感器,将其加入杂交瘤细胞中,实现了高亲和力单克隆抗体分泌细胞的筛选。此方法只需要一步就可以筛选出高亲和力单克隆抗体分泌细胞,简化了传统筛选方法的复杂过程,具有方便快速、节约人力、物力、财力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9528757A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811511421.5
申请日:2018-12-1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A61K33/04 , A61K47/61 , A61P1/00 , A61P3/06 , A61P9/10 , A61P3/10 , A61P35/00 , A23L33/125 , A23L33/15 , A23L33/165 , A61K31/73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中成药和功能性食品生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茯苓寡糖功能化纳米硒(POS-SeNPs)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茯苓寡糖是利用茯苓多糖经β-甘露聚糖酶水解所得到的水溶性富含甘露糖的葡萄甘露寡聚糖。采用茯苓寡糖作为调控剂,在维生素C还原亚硒酸钠体系中,制备得到茯苓寡糖功能化修饰纳米硒POS-SeNPs,实现了纳米尺寸均一性、液相保存稳定性和寡糖修饰高效率。本发明的茯苓寡糖功能化纳米硒制品主要适用于辅助治疗炎症性肠病,也可用于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肠道肿瘤和其它炎症相关疾病的辅助预防治疗。使用简便,绿色安全,价格低廉,不仅可减轻病患痛苦,而且极大减少经济负担。
-
公开(公告)号:CN106491659A
公开(公告)日:2017-03-15
申请号:CN201610894020.7
申请日:2016-10-13
Applicant: 暨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K35/748 , A23V2002/00 , A23V2200/32 , A23V2200/3262 , A23V2200/328 , A23V2200/326 , A23V2250/2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抗肠炎螺旋藻硒化藻胆蛋白多肽复合体及其制备与应用,属于食品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是率先从富硒螺旋藻中分离制备SePBP。采用纯物理方法制备SePBP,避免化学试剂潜在安全风险;实现富硒螺旋藻中SePBP的提取率不低于90%;SePBP中藻胆蛋白纯度不低于85%;SePBP是一种全新的天然硒-活性蛋白复合体,每克SePBP中有机硒含量为500~700微克,不含无机硒。优于已报道的其它富硒生物制品。SePBP主要通过抑制NF-κB介导的炎症信号转导,发挥其抗炎症作用。SePBP不仅适用于辅助治疗肠炎和炎症性肠病,且也可用于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和其它炎症相关疾病的辅助预防治疗。
-
公开(公告)号:CN100418539C
公开(公告)日:2008-09-17
申请号:CN200510086602.4
申请日:2005-10-13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A61K31/715 , A61K31/722 , A61K33/04 , A61K9/48 , A61P35/00 , A61P1/16 , C08B3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液相多、聚糖纳米硒及其制备与保存,液相多、聚糖纳米硒是由多、聚糖、活性组分、还原剂和Se(IV)(即Na2SeO3或SeO2)溶液经一系列相互作用而生成的含纳米态元素活性硒溶液,制备方法简单易行,适宜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947792A
公开(公告)日:2007-04-18
申请号:CN200510086601.X
申请日:2005-10-13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A61K38/16 , A61K9/08 , A61K9/10 , A61K9/12 , A61P3/02 , A61P35/00 , A61P31/18 , A61P9/00 , A61P27/12 , A61P4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活性蛋白复合型纳米硒,及其制备方法和液相保存技术,既保证了纳米态硒的稳定存在又使两种活性物质反应制得新型的复合药物,对解决硒利用的急性毒性问题和开发新型纳米药物,开辟了活性纳米硒新的使用方式。活性蛋白复合型纳米硒进入动物体的途径是多方面的,既可以口服液形式通过消化道吸收进入动物体内代谢,又可以注射或喷雾方式吸收。
-
公开(公告)号:CN1947723A
公开(公告)日:2007-04-18
申请号:CN200510086602.4
申请日:2005-10-13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A61K31/715 , A61K31/722 , A61K33/04 , A61K9/48 , A61P35/00 , A61P1/16 , C08B3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液相多、聚糖纳米硒及其制备与保存,液相多、聚糖纳米硒是由多、聚糖、活性组分、还原剂和Se(IV)(即Na2SeO3或SeO2)溶液经一系列相互作用而生成的含纳米态元素活性硒溶液,制备方法简单易行,适宜工业化生产。
-
-
-
-
-
-
-
-
-